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国际产业转移日益高度化,产业转移和承接难度也在加大.新形势下的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其特有属性可能使我们与发达国家的技术级差乃至产业级差被固定化.因此,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该趋利避害,主动地有选择地承接适宜于我国发展的产业移入,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消化能力和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陶训健 《北方经济》2010,(19):41-43
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随着国际产业结构优化和布局调整,我国东部地区在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产业转移的同时,加快把传统产业向广大中西部地区转移步伐.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应该准确把握同际国内产业转移的总体趋势和内在规律,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调查研究报告》2006,(88):1-15
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今后需要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以劳动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制造业为主;各省市、各地方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内耗;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并不同步;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企业对国外技采依赖性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加大了我国实现节能降耗目标的难度;国际产业转移带来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看点提示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5.
胡飞 《特区经济》2009,(5):213-214
在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中,全球服务业正在迅速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把握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遇,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充分发挥政府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外包人才的开发、构建企业联盟和加强品牌建设是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前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呈现三大主要特征。第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行业越来越多。制造业仍然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行业,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越来越重要的行业和服务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新重点。第二、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区域越来越多。东部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直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方面占据优势地位。但西部地区所拥有的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要素低成本优势等,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步伐进一步加快。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特别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具有规模大、增量快、外向度高的显著特征,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基础上迅速发展。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以大规模劳动力投入为主要生产方式,以低劳动力成本为主要竞争优势。但是,随着劳动力、能源和原材料成本的上升、国际市场的收缩、资源和环境承载力的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以及发达国家制造环节逐步转移完毕,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的竞争优势逐渐式微,增长率有所下滑,遭遇了发展的"瓶颈"制约。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资本扩大了在中国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与此同时,中国东部地区基于降低营运成本等考虑,也加快了向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内蒙古面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凭借其资源优势成为热点承接地区。承接"二个转移",对于提升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的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内蒙古应积极优化投资环境、引导产业投向、增强产业配套能力,推进承接"二个转移",并以此带动本地区优势特色产业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阐述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首先对西安国际港务区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方面具有的区位、市场、人才、功能、政策等五方面的优势进行了分析;然后引用已经承接成功的企业实例加以证明,说明西安国际港务区是承接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中美经贸摩擦是现阶段影响全球新兴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在探讨中美经贸摩擦对全球产业转移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从转移形式、转移内容、转移格局以及存在问题等维度分析中美经贸摩擦对国际新兴产业转移的影响特点,并借鉴发达国家历次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典型经验.提出中国需要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对国际规则的研究、强化"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路径、强化自主创新自信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西部地区在加快承接产业转移时,要注重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承接产业转移的各方面关系;要以市场为导向,减少行政干预;要注重促进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强资源节约和注重环境保护。主要途径是:充分运用政策优势、充分发挥引进产业与本地资源结合优势、加快承接产业转移载体的功能、建设完善承接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继制造业之后,当前出现了发达国家向具有低成本、人才优势的发展中国家转移服务业的新趋势,服务外包成为当今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特征。文章分析了承接服务外包对我国打造"中国服务"的重要意义,认为我国已经初步积累了大规模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打造"中国服务"的基础和能力,并就承接服务外包打造"中国服务"的路径提出了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3.
安徽省在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以及外部资金引进方面与长三角等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大多数的产业集群规模小,吸引和集中功能不足.同时,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落后,产业配套功能不完善安徽省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不仅使制造业产业集群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也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进而优化了产业结构.在安徽省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完善集群内产业配套、加快集群产业升级等措施来促进产业集群与承接产业转移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产业转移的背景下,中西部地区承接国际资本和沿海资本产业投资与产业配套能力建设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文章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产业转移促进本土企业配套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系统,并以武汉承接制造业转移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通过多种机制作用于本土企业的配套能力,从微观层面上讲,本土企业配套能力建设应与承接产业转移相结合实现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制造业是国际产业转移的主体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逐步从劳动密集型加工业转向了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加工业 国际服务业向中国转移的速度逐渐加快  相似文献   

16.
王寅 《中国报道》2015,(2):42-43
国际资本流动、产业转移、发达国家技术保护以及我国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等不利因素,是我国不得不克服的障碍。中国报道:近几年,部分发达国家提出了"再工业化"战略,我国的工业正面临多重竞争。如何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转型升级之路?罗文:近年来,美欧等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制造市场并扩  相似文献   

17.
徐腊平  吴刚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7):67-69
当前全球服务业开始加速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以多种业态形式逐步主导国际产业转移。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如何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时代机遇,承接国际生产性服务业,提升经济服务度水平,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以深圳宝安为例,提出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可能路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鄂立彬  梁强 《北方经济》2011,(16):73-74
随着辽宁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一方面成为促进辽宁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结构、产业安全等方面的负面效应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已有研究大都集中在产业转移的区位选择及其对经济结构调整的作用,鲜有从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角度来研究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效果的。因此,结合辽宁省的具体情况深入研究国际产业转移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研究辽宁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对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转移战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外贸顺差的成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唯实 《发展》2007,(2):61-62
一、当前我国贸易顺差的总体情况 与多数"起飞"中的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外贸经历了"由逆转顺"的过程.20世纪90年代前以逆差为主,90年代后转为持续顺差.中国的贸易顺差,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工业化加快发展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0.
东部产业转移与中西部“三农”问题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中西部地区受"三农"问题拖累,东部地区则受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困扰,且两者互为影响、相互加强.统筹解决两大区域发展难题的现实且有效途径,是积极推进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及其承接.东部以产业转移为产业转型升级腾出空间,中西部则以承接产业转移为解决"三农"问题创造条件.推动区域间产业转移及其承接,要求构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倒逼机制;将中西部地区打造为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理想承接地;中央政府在宏观层面上应加强引导和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