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试论新区域主义视野下的区域合作:以珠江三角洲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珠江三角洲,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大量区域性公共问题随之产生。为此,区域内地方政府间开展了一系列以双边和多边协调与合作为基本内容的区域合作。但是,对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区域合作的评估表明,其仅能解决一部分问题,并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并未破解区域合作的迷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区域主义在欧关发达国家兴起,新区域主义主张区域治理应该是区域内多元利益相关者的协作共治。珠江三角洲的区域合作,是一种缺乏治理的地方政府间协调与合作,因此无法有效治理区域发展中诸多公共性问题。从新区域主义的视野来看,要提升珠江三角洲区域整体竞争力,应该适时转变为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2.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力量的推动下,环渤海地区"飞地经济"模式已经起步,跨省市"飞地经济"合作已经被提到了国家发展层面。如何进一步深化环渤海地区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合作,充分发挥"飞地经济"模式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作用,需要按照政府间合作治理的要求,完善合作机制,有效引导并带动整个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地方政府对区域信用一体化面临合作治理的困境,需要构建区域信用政府监管与社会治理创新联动机制,形成整体性的治理网络和联动机制.把信用长三角建设成为国内区域信用一体化、区域信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先行示范区,需要抓紧制定和完善适用于长三角区域信用一体化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构建区域信用治理与区域法治建设的协同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4.
东北亚经济规模的迅速扩大正使其逐步成为继北美自由贸易区和欧盟之后的全球第三大经济力量,但与后两者相比,东北亚区域内市场的发展明显滞后,区域内投资比例偏低。面对地区主义的挑战,中日韩三国应加强政府间的制度性合作,充分发挥区域内投资对经济一体化的促进作用,为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向更高层次推进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区域旅游合作是促进区域旅游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形式。破解跨越现有行政区划障碍与合作方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两个难题",就必须以合作的制度基础建设为抓手,形成激励相容的参与合作机制。本文从"跨界治理"的视角,借鉴欧盟旅游一体化的跨界治理经验,研究长吉图区域旅游合作的制度基础,提出建立一个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跨界治理体系,为推动区域旅游合作提供一种新的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受到行政分割的制约日益明显,但在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政府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依靠政府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内在稳定性。政府间加强合作是推动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最佳选择,而区域整体性治理模式则是在我国现有体制下推动地方政府加强合作的有效途径,但要以建立科学的利益协调机制为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现状、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三角区域地方政府间的合作进行得如火如荼,这是我国地方政府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的举措与行为。伴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政府合作机制作为一种新的制度开始逐步生成。文章以长三角地方政府问的合作行为为研究对象,从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的区域政府合作现状入手,分析当前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困境,提出构建长三角区域政府合作机制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速发展是战后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东亚的地区主义近年来有活跃起来的迹象。随着地区合作的加深,东亚各国的联系与整合能否形成类似于欧盟的“东亚一体化”趋势.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多边化区域主义在当前世界经济中已经初显峥嵘,它是新区域主义在当前国际经济环境下的调整与发展。本文分析了多边化区域主义的产生动因和表现形式,并就多边化区域主义对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和其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研究,结论是多边化区域主义符合亚太经济合作的发展趋势,但其前景取决于大国利益的博弈。作为亚太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利益攸关方,中国须尽早制定对策以应对亚太多边化区域主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和主要特征。在我国,区域合作主要是政府推动的。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协调好区域经济合作中地方政府间关系.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1.
旅游区域一体化开发是近年来旅游区域合作的重要成果,是积极适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随着全国范围内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兴起,辽宁省内各城市工业遗产旅游也已逐步展开,但开发的无序性阻碍了其更好更快的发展。文本在分析工业遗产旅游区域一体化开发必要性的基础上,从各区域政府协调合作、生态环境共同治理、强化旅游企业开发合作、共同做好营销宣传四个角度,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辽宁省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2.
区域公共治理是一种新范式,跨越了行政区行政与区域公共管理,通过对区域公共事务的治理,实现区域内公共目标的实现,其主张开展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协商,使区域内的主体能够增进共识,解决区域公共问题.闭合式的行政区行政以及传统的区域公共管理难以破解参与主体之间的平等与协商的需求.随着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基于多元协作和目标共商的区域公共治理应运而生,对于区域公共治理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传统区域主义学派、公共选择选派、新区域主义学派.在中国现实情境下区域公共治理应拓展区域治理网络下的多元治理主体参与范围,畅通区域治理主体之间的沟通渠道,完善信息公开和政府回应性制度.  相似文献   

13.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提出已久,可是成效却不显著。文章认为,京津冀三地在环境问题上面临着集体行动的困境和环境治理外部性的困扰,在此现实情况下,环境保护合作有望成为三地实质性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和三地深度合作的实验田。欧盟环境保护与协调机制以共同法律基础为依据,成员国联合行动,共同治理;且从单纯的治理污染演变到主动预防,形成了一套高效运作的环境合作与区域协调机制。从不同利益主体角度来看,欧盟环境保护与协调机制可以为我们所借鉴,在设计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时可以从法律制度支撑,合作组织机构设置等维度设计,以期实现京津冀区域环境保护合作机制的高效运转。  相似文献   

14.
杨玉梅  杨俊生 《改革与战略》2011,27(10):106-108
区域行政是地方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进行的职能创新,其目的是为地方政府间的有效沟通与经济合作提供制度保障。我国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客观上要求区域行政运行与之相适应。文章通过对区域行政运行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系及区域行政运行的主体、客体和内容的分析,认为我国目前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区域行政应在现行行政基础上,实行“双轨运行、双轮驱动”的模式。  相似文献   

15.
亚洲货币合作的路径展望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庭东 《亚太经济》2002,(3):19-22,52
本文述评了迄目前为止已经出现的有关亚洲货币合作的几种思路,指出亚洲货币合作深受亚洲区域主义特点的影响,区域内多层次次区域主义的迅速发展,使多重货币联盟的货币一体化路径在亚洲更具有现实性,人民币货币区与东盟货币区将首先融合,并可能最终统一亚洲货币。  相似文献   

16.
地区主义正在改变全球经济格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多米诺效应。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已经步入快车道。中日韩分别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关系,无论对三国还是东盟都不是最佳选择。中日韩应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完善三国间业已建立的政府间对话、协调机制,建立“全面经济伙伴”关系(CEP),将原有的三边磋商机构联系在一起,就区域贸易自由化和产业分工的关系开展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7.
区域经济理论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通过介绍西方的有关区域经济理论 ,首先指出了政府以及区域合作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进而从“两个大局”思想到西部大开发战略 ,分析了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形成过程 ,最后从政府支持和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分析了发展战略的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对俄罗斯独立之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进程进行了研究,并根据俄罗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对俄罗斯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预计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俄罗斯虽然会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放在欧盟和独联体方面,但是也会不断加强与亚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深化与东亚、中亚、东南亚以及南亚国家之间的区域经济合作,形成更加全面的区域经济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日经济与亚洲经济的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州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亚洲经济一体化已经不可能走欧盟或北美的发展道路。本文认为中国应当加强与日本经贸联系,加紧和日本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双方的分歧应当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求得化解。  相似文献   

20.
区域协调发展:内涵、动因与机制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区域发展重要的指导方针,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从系统的逻辑联系角度出发,比较分析了区域协调发展的概念,重新界定了区域协调发展的定义,并解读了这一概念的内涵。从内在动力与外在动力两个方面研究了一直被忽略的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因问题,提出了由市场机制、空间组织机制、合作机制、援助机制、治理机制组成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体系,强调通过各机制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制约,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