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5 毫秒
1.
岑国荣 《浙江经济》2003,(17):58-58
习近平同志在浙江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信用浙江”的要求。他指出:要“按照十六大提出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要求,强化政府信用.提升企业信用,建立社会信用”。政府信用是表率,企业信用是重点,个人信用是基础。因此,建立“信用浙江”,首先必须建设信用政府。笔者着重就强化政府信用的路径选择提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是在浙江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会议。党代会报告是指导浙江在发展关键时期率先发展、走在前列的行动纲领。报告突出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突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继续走在前列这一奋斗目标,突出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其中“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新理念的提出,既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浙江人民实践经验的总结,更是对浙江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信用浙江”建设一晃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7月18日,在“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会议上,《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得到审议并原则上获得通过。这将是浙江政府助推市场经济建设的又一次倾力实践,它预示着“信用浙江”建设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实质性进展,也为浙江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浙江经济》2007,(19):15-17
《浙江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是浙江“十一五”规划编制体系的主要专项规划,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个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专项规划,是浙江“十一五”期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政策性、指导性文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从路径依赖理论来看,“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既突破了“浙江模式”路径依赖带来的负面影响,又继承“浙江模式”路径依赖所具有的积极作用;从创新理论来看,“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在经济发展方式上,既是对“浙江模式”的继承,更是对“浙江模式”的超越。[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浙江经济发展的成就很难用简单的文字来表达,可无论是人们议论的“浙江模式”还是“浙江现象”,都认为“百姓经济、全民创业”是浙江经济的精髓,民众充满创新创业活力正是这块土地的魅力所在。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地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使创新创业的思路更加清晰,内涵更为丰富,视野更加广阔。在浙江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今天,再提“创业富民”意义更为深远。[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在全国逐渐展开,国务院、各省市区相继成立了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区域的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至今,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呈现“条状”的行业信用体系和“块状”的区域信用体系相并存的局面。纵观发达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历程,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路径将沿着:“条状”的行业信用体系到“块状”的区域信用体系,再“整合”成全社会信用体系。厦门市属于东南沿海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之一,  相似文献   

8.
当前信用信息在部门间协同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通过健全信用数据仓、创新信用数据场景应用等途径,进一步健全信用数据链条,为浙江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近年来,浙江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依托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一朵云”基础设施,打通信用数据壁垒,实现全省公共信用信息统一归集,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信用信息服务,助力政府精准监管、保障市场有序畅通、推动社会有效治理。但是,浙江省级部门间“信息孤岛”“数据鸿沟”等现象依然存在,信用信息在部门间协同应用有待进一步拓展,亟需进一步健全信用数据链条,为全省社会信用体系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保障。  相似文献   

9.
应宜逊 《浙江经济》2002,(17):14-14
任何一种道德观念的产生、普及,都是“自律+强制”的结果,信用也不例外。在建设“信用浙江”中,抓住重点是关键。在新世纪之初,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信用浙江”是十分正确的。这是“制度再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对浙江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任何一种道德观念的产生、普及,都是“自律+强制”的结果,信用也不例外。目前浙江省“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民  相似文献   

10.
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抓住了“浙江经验”的精髓,是对全民创业的浙江特色发展道路的进一步提升,是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发出巨大发展活力的世纪,也是我国社会信用体系构建并臻于至善的世纪。培育和弘扬“诚实立身、信誉兴业”的热浪,澎湃在浙江十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信用浙江”专栏应运而生,为打造“信用浙江”提供政策导向、精神动力、理论支撑和文化环境,冀望于营造“诚实守信为荣,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终极指向经济顺畅、民众福祉和社会和谐。我们仰重有志于信用建设的笔杆英雄,呼唤理性的文字和灵感的思维,期待不同凡响的空谷足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建设“信用浙江”,在全国乃至国际上打响“信用浙江”的品牌,有利于提升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形象,有利于浙江产品和资金的“走出去”和“引进来”。要加快“信用浙江”建设,完善企业信用发布查询系统,积极探索建立个人信用征信系统,逐步开放信用服务市场,加强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建设,努力建立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证的社会信用制度。  相似文献   

13.
周宏 《理论观察》2007,(4):179-180
信用话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得到如此普遍的关注和重视。党中央、国务院的文件或报告中经常用整段文字对信用体系的建设进行表述,各级政府部门都在讨论信用体系的建设,打造各种各样的“信用工程”;大量社会资金涌入与信用有关的各个服务领域;各种媒体每天关于“信用”及信用体系建设的报道不下数十篇。这充分说明,信用问题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义主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全面解决信用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但是,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大搞“信用建设”的过程中,却很少有人认真思考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信用”;“信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14.
陈加元 《浙江经济》2012,(17):24-25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信用建设。早在2001年12月,省委十届七次会议就提出了建设"信用浙江"的战略构想。从2002年6月"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成立、"信用浙江"网正式开通至今,浙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已经走过了"从初创到完善、从建设到应用"的10年,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回顾过去10年的信用建设工作,主要是突出"三个注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提出“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商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为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和规范商会协会开展行业信用建设工作,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16.
孟刚 《浙江经济》2007,(19):8-10
浙江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过程中,迫切需要对公共征信数据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市县应用、培育和发展信用服务业、政府信用建设、失信惩戒机制、信用文化建设等关键问题有统一的认识、目标和战略[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前年,一位身家逾5亿的浙江民营集团董事长邀请笔者给他们做企业发展战略咨询,在谈及企业信用管理问题时,这位董事长感慨万端。他坦陈在创业初期,也曾有过一些不诚信的行为,因为当时周围的人都那么做,自己只能随大流。而在今天的浙江,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都把信用纳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并加入到共同建设社会信用制度的行列。不过这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担心,如果只有少数地方动真格打造信用社会(比如“信用浙江”、“信用广东”等等),那么社会信用较好地区的企业同信用较差地区的企业做生意,信用风险还是难以防范。从这个案例可以窥见,信用缺失越来越成为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吸引外地民间资本的制度“短板”。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信用形式相继出现。由于我国的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信用秩序混乱的问题日渐突出。本文对我国信用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对我国新的信用体系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加快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就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信用信息体系在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指出了我国信用信息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加快信用信息体系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庄严 《开放潮》2002,(2):36-38
随着我国加入WTO,“信用”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在福建省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作省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努力建设信用文化,加快建立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档案,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增强企业和公民的商业道德观念。为此,本刊记者在福建省“两会”召开期间,就如何建立福建省社会信用体系问题采访了出席福建省政协八届五次会议的部分委员以及会外一些省内权威人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