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初,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实际和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趋势,作出了关于加速科技进步的决定,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跨世纪发展战略。把科技、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将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而科技与人才的基础是教育。因此,科技、教育是兴国之本、强国之本。我国是一个人口多、底子薄,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则是拔尖创新人才的竞争。大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科技发展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胡小娟 《发展》2003,(9):46-48
当今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正如江泽民指出的:“当今和未来的世界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由于高技术产业迅速增长,以知识为基础的产业逐步上升为社会的主导产业,战略资源不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土地,工业经济时代的原材料、能源等物质资源,而是人才,人才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战略资源。目前,中国许多企业仍对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的企业将人力资本投资这“一本万利”的事当作“亏本买卖”,片面地认为职工教育是社会行…  相似文献   

4.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这两句话实际上揭示了环境与人才发展的辩证关系。环境的优劣。影响着人才的聚散、事业的兴衰;反之,人才的多寡,又影响时代发展进步的快慢。当今世界,是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为背景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则居于优势地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而这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问题是事关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竞争的背后,实际上是人才环境的竞争。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和科技革命的突飞猛进,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实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拥有了竞争优势。胡锦涛主席强调指出:“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增强人才吸引力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近年来中央提出的一系列人才政策,昭示出“人”已经成为未来中国发展中越来越重要的因素。无数事实证明,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区域经济的竞争说到底也是人才的竞争。谁有了人才优势,谁就有了竞争优势,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因此,在“人才强国”的大背景下,作为经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发展和跨越,人才是关键,而增强人才吸引力则是关键中的关键。那么,中西部地区如何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的世界,充满竞争,国际形势正从以军事竞争为主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较量转化.其是科技竞争,实质是人才竞争.谁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当前,全面开发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已成为我国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如何开发我国的人才资源,是新形势下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科技创新,特别是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日益凸现。放眼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竞争,其实质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人才的竞争,说到底是自主创新能力的竞争。可见,科技进步和创新已成为经济和社  相似文献   

9.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我国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经济实力和人才竞争。从南埔机械厂发展振兴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竞争.包括企业的竞争.经济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集中体现在科技的竞争和人才的竞争上。科技竞争力将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未来世界格局中的命运和前途。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给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了机会。中国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技发展程度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1.
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集中表现为教育和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素质的竞争。高等院校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切实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而创造力的培养正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其最突出的特征是知识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和主要的因素;人才资源成为第一资源。综合国力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一个国家人才匮乏、科技落后,将无法实现世纪的跨越。半个世纪以来,有赖于成千上万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档案工作者,使我国的档案事业在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领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显著。为迎接新纪元的来临,档案领域需要造就一批不同层次、德才兼备、有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跨世纪档案工作核心人才。本文对跨世纪档案人才的发展思路及发展…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是一个快节奏的信息时代,社会事物复杂多变,竞争激烈而机遇并存.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范围内,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以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经济领域,各社会组织之间的竞争,说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我们即将迈进一个新的世纪──21世纪这将是一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世纪,一个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纪。振兴经济已经成为各国的普遍愿望,发展科技成为振兴经济的主要举措。谁也无法否认,谁也不用怀疑,科技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的主角,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占据日益重要的地位。值此世纪之交,世界各国无不抓住这一关键时刻,运筹战略,筹划对策,制定以提高综合国力为核心的战略,以增强其自身科技实力,强化科技进步在提高经济竞争中的先导作用。改革开放的中国,在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科技竞争是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力竞争的核心,只有持续广泛的技术创新才可能使整个国家的经济跟上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才能保持必要的竞争实力。依靠高新技术增强综合国力,已成为世界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各国间综合国力的角逐,实质上已经逐渐演变成为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和政府始终是资源配置的焦点。近年来相继出台的国家政策也向我们展示出,我国的领导集体越来越注重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尤其是对于综合国力产生重大影响的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由此引发如今各个国家在科技发展方面关注的核心问题都逐渐转移到实现科技资源配置效率与效能的最大化上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完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国内外不少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从科技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研究背景、研究现状、争论焦点、研究前景等方面对前人所做过的研究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7.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经济建设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这一决策切中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对经济文化发展落后的民族地区尤为重要。 当今世界各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经济竞争也越来越表现为科学技术和人才的竞争。目前,发达国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60%—80%依靠科学技术的进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同志在最近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的: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全党同志必须从全局和战略地高度,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新世纪、新千年的大转折、大调整的关键时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形势十分激烈。纵观国际国内大势,大至一个国家、中至一个省市、小至一个企业,方方面面都面临着发展问  相似文献   

19.
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趋向及对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日本科技发展的趋向及对我们的启示苗宏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朝着经济与科技、贸易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各国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我国社会主义革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后,各种经济法规不断地健全和完善,科技上的竞争日益成为企业间主要...  相似文献   

20.
培养高素质人才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社会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国际合作与竞争日益增强。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竞争。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高低,关键是看是否有大量高素质的人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是经营管理不善、设备陈旧、产品落后。多数产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力低,产品质次价高,在国际上没有竞争力。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懂现代管理、能搞发明创新的高素质人才。现在很多单位以高薪、优厚待遇聘请研究生、博士生高级人才,是以说明高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