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今年是“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一五”计划实质编制年。如何更好地总结“十五”,谋划“十一五”,保持来之不易的好形势和好发展势头,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在总结“十五”,分析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面临的形势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十一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解决了长期以来农产品短缺的问题,广大农牧民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是又面临着农业丰收带来的大部分农产品出现阶段性过剩,粮食、棉花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跌,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靠通过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真正转移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农民是主体,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农民是主力军,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因此,结构调整要着眼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同时,也要充分调动和保护农民的积极性,协调各个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深化改革,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相似文献   

3.
孙瑜 《广西经济》2006,(3):8-10
一、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扎实做好2006年的农业和农村工作 2006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开局之年。从总体上看,今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宏观环境,具备许多有利条件,但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也不少。根据对当前形势的判断和分析,2006年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自治区关于经济工作的总体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统筹城乡发展,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起始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将近3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近几年来,在新时期党的“三农”工作战略思想的指导下,各级政府通过完善支农政策体系,构筑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框架,逐步建立起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使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但是,“三农”问题在未来较长的一个时期内,仍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因此,我们必须继续高度重视“三农”问题,认真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应对加入WTO的重要选择,也是“十五”和今后一段时期我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十五”期间,要紧紧围绕提高农业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努力抓好以下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6.
当前,云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这既是农业结构加快调整、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时期,同时也是农民增收最困难的时期。总的来看,“三农”问题面临的是农业发展缺乏动力,农村发展缺乏亮点,农民增收缺乏支撑。因此,做好新时期的农业和农村工作,中心任务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这既是当前的紧迫任务,又是今后的长远目标,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生成逻辑、内涵特征与推进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蓝红星  王婷昱  施帝斌 《改革》2023,(7):105-115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三农”实践中的成功运用,是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是向世界贡献的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当前,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安全性主动权要求更高、城乡要素资源配置不平衡的再平衡难度更大、资源与生态双刚性约束更强、农民持续增收压力更大,等等。深入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握主动权,增强发展安全性;加快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增强农业科技与改革的双轮驱动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农业竞争力;构建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的农业生产体系,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方式;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农村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相似文献   

8.
做好新阶段的农业和农村工作,直观地看。是要解决好农民增收和粮食等农产品供给这两大问题:本质上看,是要研究和探索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加强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持和保护.加快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是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回避不了的现实问题,也是必须解决好的重大课题。解决途径:做到“五个坚持”,寻求“五个突破”:  相似文献   

9.
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山 《乡镇经济》2001,(5):9-10
农业现代化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的最终目标,也代表了人类进步。然而在我国实现农业现代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首先要走一条农村工业化道路,农村工业化将有助于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载体,也是农村工业化的实现模式,因此,合理规范发展乡镇工业是农村工业化的核心。同时,农村工业化的结果必然会逐渐形成农村城市化格局,农村的城市化体系为农业现代化提供社会基础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0.
高鸣  种聪 《改革》2023,(1):118-127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新阶段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主攻方向。依靠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的基本遵循,是我国“三农”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历史经验,也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农村改革的现实基础,对标建设农业强国的目标和愿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发展农业科技的主要思路是统筹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和开放合作、充分结合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同步推动技术进步和推广应用,关键任务是推进种源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构建更高水平的农业防灾减灾体系;深化农村改革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发展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在改革中保障和增进农民利益,关键任务是深化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慎推进宅基地制度改革、持续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率先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11.
2012年12月22日,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相似文献   

12.
张虹 《辽宁经济》2005,(7):29-29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转变,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央提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农业与农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进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二十年来,农村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在农村经济发展进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分析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对于实现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当前农村经济运行面临的问题(一)粮食产量不稳,增长缓慢。造成我国粮食产量不稳和增长缓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一是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较弱。南涝北旱一直是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一大难题,1998年,我国发生了历史上罕见的洪涝灾害,严重影响了粮食产量。二是由于农…  相似文献   

14.
农业产业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和产业组成形式,是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海西州金融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相辅相承,互为促进,较好地实现了互动共赢的良性格局。但是受诸多因素制约,农业产业化发展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经营压力。因此,通过积极有效的信贷资金投入,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水平加快发展。是当前海西州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金融发展中一个重大而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994年建区后区委确立的“种、养、加”三元主体发展战略以后,各乡镇进一步加大了发展农村经济产业化的工作力度。一是农产品生产基地正在向规模化方向发展。二是农业和农村经济走势正向“龙”型经济靠拢。三是产品开发已向延长产业链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进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也就是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的阶段。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将是今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村工作的主旋律。调整结构,总的讲是要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尊重农民的自主权,但这决不是说各级政府可以袖手旁观,“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17.
对大通县农区畜牧业发展的思考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畜牧业是大通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在县内农业农村工作中最具发展潜力的优势产业。近年来,大通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按照“发展牛羊、稳定猪禽、压缩马属”的畜牧业发展思路,依托“西繁东育”和“自繁自育”工程,不断提升畜牧业在农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促进了全县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20年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表明,发展小城镇对于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二是有利于农民素质的提高,三是有利于经济增长,四是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将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融入经济全球化。这些都使农业和农村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经受着新的考验和挑战。我们从事农业、农村工作的同志,必须从思维方式到工作方法来一个很大的转变,尽快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新阶段后的变化,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农村工作的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而当前中国农村发展已经步入了全面转型的新阶段。虽然农村全面转型已经具备了诸多的条件,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亟需解决的问题,十九大报告立足于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解决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问题,助力农村发展,早日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