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是一个均衡发展的过程,乡镇经济发展的缓慢必将成为制约东北地区经济复兴的“瓶颈”,农业和乡镇企业是乡镇经济的两大支柱,农业和乡镇企业及替代组织的发展将实现东北经济的合理与均衡发展,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相似文献   

2.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是特色农业发展潜力极大的地区,特别是近年来依托该区的自然、社会、资源赋存,特色农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从该地区特色农业整体发展情况上看,仍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跨越这些发展中的障碍,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东北东部边境地区农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重要任务。本文在分析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优势、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对策、建议及宏观构想。  相似文献   

3.
"新东北现象"是相对于上世纪90年代初东北工业出现的"东北现象"而言的.面对国际农产品竞争,东北玉米、大豆等农产品近来大量积压,逐步丢掉了市场份额,经济界人士称之为"新东北现象"."新东北现象"是我国农业结构、管理体制和农产品质量等领域各种矛盾的集中体现.为从根本上改变"新东北现象",必须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实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深入推广农业科技,加快农业信息化,成立专业合作组织.  相似文献   

4.
彭广 《魅力中国》2013,(31):288-288
一直以来,对近代东北城市发展因素的分析多突出其工商业发展、铁路的修建以及日俄的殖民经营。本文作者试图通过当时东北自身的农业发展以及商品化情况来了解其城市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东北粮食主产区的实地考察.对当前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发展出现的误区进行探讨.进一步加深了对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认识.并提出发展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正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面积3.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3.3万,是黑龙江省东北部区域中心城市,是祖国大陆最早迎接太阳升起的地方。佳木斯是东北抗日联军的发祥地和主战场。东北抗联11个军有5个军诞生在佳木斯,有8个军在这里长期战斗。著名的东北抗日联军将领周保中、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崔石泉、祁致中等都曾在这里留下了同日寇战斗的足迹。解放战争时期,600多名文艺工作者迁离延安汇聚佳木斯,为佳木斯这片黑土地带来了空前的文化繁荣,佳木斯被称誉为"东北小延安"。佳木斯是农业大市,是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素有"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中国白瓜之乡"和"中国红葱之乡"的美誉。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及举措给东北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东北老工业基地能否迎接挑战、实现振兴,关键在于要有理性的文化反思和适合的文化选择.正确的文化选择应该以对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的深刻分析为前提.总体上看,东北老工业基地文化属于农业社会的经验主义文化,同时又与计划经济体制相契合,这不但影响了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也严重阻碍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因此,实现由经验主义文化向理性主义文化的转型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为延续改革开放40年以来中俄双边贸易合作的长足发展,着力完善东北地区对俄农业贸易产业模式以求深化双边农业合作成为关键。本文立足于中国东北地区丰富优质的农业资源和现有的产业模式进行定性分析,为对俄农贸产业模式提供了可行性建议,旨在进一步活跃中国东北地区经济,推进我国农业产业化发展,助力东北振兴。  相似文献   

9.
县域经济发展之路──东乡县推进农业工业化的调查徐长水江西省东乡县地处赣东北,长时间处于"农业大县、工业小县、经济穷县"的困境。进入九十年代,东乡县认真总结县域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从实际出发,调整发展战略,确定走种养加工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农业工业化...  相似文献   

10.
1897—1911年间,东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经济区,且区域经济结构亦呈雏形,这一结果是历史合力的产物,而非单纯的经济过程。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以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为切入点,将日俄经济侵略、清政府变革和市场发展放在同一历史过程,考察东北区域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清末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原始要素禀赋,即肥沃的黑土地吸引了大量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的聚集:日俄两国经济侵略带来资本和技术,清政府招垦政策带来劳动和土地,以及国际市场的贸易需求。在此基础上,东北形成了农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仅空间上形成中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而且出现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结构,对此后东北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1.
1897-1911年间,东北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经济区,且区域经济结构亦呈雏形,这一结果是历史合力的产物,而非单纯的经济过程。本文根据区域经济学理论,以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为切入点,将日俄经济侵略、清政府变革和市场发展放在同一历史过程,考察东北区域经济结构是如何形成的。清末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得益于得天独厚的原始要素禀赋,即肥沃的黑土地吸引了大量经济活动主体和经济要素的聚集:日俄两国经济侵略带来资本和技术,清政府招垦政策带来劳动和土地,以及国际市场的贸易需求。在此基础上,东北形成了农业为主导的外向型经济,不仅空间上形成中心—外围的层级结构,而且出现传统—现代二元经济结构,对此后东北经济产生了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东北边疆地区由于长期的受单一的政府主导模式的影响,体制僵化、 思维封闭,面临社会转型、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挑战,落后的农业文化已经无法满足工业化转型的需要.因此要转变发展理念,协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推行现代化管理,促进东北边境地区社会转型的完成和现代化的治理.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是由哈尔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承建的国家农业重点项目,是东北地区农业科研单位自发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第一家。基地立足于北方尤其是东北黑龙江的农业特点,具有多方面功能和综合效益。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探索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条主线、三个中心、二个基地、一个景区”的发展模式,并探索出了一条“基地 公司 农户”的园区发展之路。2000年,基地被哈尔滨市团市委确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产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特征及转型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实证研究中发现改革开放以后东北产业结构的变动呈现出逆工业化的特征,这种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三次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逆工业化,表现是农业劳动力构成没有随着工业化的推进降低,反而是工业劳动力构成下降,而从工业中转移出的劳动力不是流向服务业,而是倒流回农业中去;二是农业的发展仍然以传统农业为主,乡村工业化处于停滞甚至倒退状态;三是工业内部仍然按照重重-轻轻的轨迹发展,重工业内部结构没有改变,仍以采掘业和初级加工业为主;四是服务业是在一种低水平上的扩张。针对东北的这种逆工业化产业结构变动的特征,本文认为不能就单个产业内部谈调整,而是应该将三次产业看成一个整体,进行总体上的转型,构建一种和谐发展的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中俄之间山水相连,互为最大邻国,边界贸易频繁,耕作条件、生产结构相近。近代我国国力衰弱,东北地区遭列强入侵,俄国趁机割占大片土地的同时,其先进的农业技术也以多种形式向我国东北地区传播,变革了东北传统农业经营方式,有利于东北农业生产走向机械化、集约化、商品化,为建国后中苏(俄)农业科技合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吉林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公主岭市,地处世界第二黄金玉米带的核心区.粮食资源丰富,城市功能健全,科技基础雄厚.是中国东北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在吉林省和四平市的正确领导下,园区成立以来,我们主要开展了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17.
2004年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八个方面重点工作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对外对内开放水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切实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以大项目建设为牵动,实现工业振兴和产业升级.以发展旅游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因势利导,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围绕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各项改革.围绕快发展大发展,进一步营造优良经济发展环境.坚持三个文明同步推进,加快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8.
清初东北人口较少,经济文化落后,大批流人推动东北地区的经济开发,农业、手工业、商业贸易发展。在文化教育方面,推动了东北地区文化教育的进步;在民族关系方面,加强了东北地区汉族流人与本地人民族融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相似文献   

19.
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面对着诸多挑战:市场经济的挑战、科技创新及工业革命的挑战等等。文章认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在于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并提出一系列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鹿保健  冯旭芳 《科技和产业》2023,23(17):237-243
基于“三农”主体与“三生”空间构建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0—2020年安徽省75区县单元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运用障碍度模型等方法探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安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格局向东北高西南低转变,发展重心向西北偏移;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越来越受到生态环境因素的阻碍,低效益、高污染、结构失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各环境因子中地形起伏度与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交互作用较强。建议重视耕地保护和水利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