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温文华 《魅力中国》2014,(21):87-87
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套。老舍《茶馆》反映的三段刻骨铭心的历史,是中国旧社会的缩影,是对旧社会的血泪控诉。通过对《茶馆》的解读,领会作品借助小人物的生活反映了当时社会各界人物的悲惨命运和其“葬送三个时代”的主旨,从中感悟老舍在幽默中沉淀的深刻的悲剧意味。本文拟从《茶馆》作品中小人物命运,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时代现实性分析其悲剧性的内涵与原因。由此体味《蔡馆》独特艺术风格的和精巧的艺术构思即作品的艺术之魂。  相似文献   

2.
马肇奇  汤平 《首都经济》2006,(6):105-107
滇红(红茶)、大佛龙井(绿茶)、普洱茶(黑茶)、台湾冻顶(青茶)、君山银针(黄茶)、福鼎大白茶(白茶)六种茶叶共同拼制出了奥运五环旗,老舍茶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茶文化与奥林匹克不可分割的血脉关系。不久前,北京市大碗茶商贸公司与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北京市文联、宣武区文化委员会联合举办了老舍茶馆第三届茶文化节暨“五环茶,迎奥运”活动。这是继2005年4月29日接待连战一行之后老舍茶馆的又一重大活动。实际上,老舍茶馆自开业以来已经接待了50位外国元首、众多社会名流和200多万中外游客,成为展示民族文化精品的特有“窗口”和连接国内外友谊的“桥梁”。  相似文献   

3.
当《中国经济周刊》迎来10岁生日的时候,正赶上传统媒体的集体“伤逝”。就像《茶馆》的末尾那样,一群老头儿排成一圈,抛撒着纸钱,为自己祭奠。  相似文献   

4.
《走向世界》2014,(22):108-108
时下,“舌尖上的中国”成为风靡神州的文化现象,在烟台,“到丹桂去”恰似这一现象的最好体现。烟台丹桂老街始建于1850年,它是一条集风味小吃、饭店酒楼、曲艺茶馆等于一体的东西走向的街巷,把独具特色的烟台餐饮及民间文化延续了一百多年。  相似文献   

5.
《重庆与世界》2010,(12):66-67
饮茶习俗是古重庆文化的一个重要特色,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饮茶的方式,茶馆的情趣上都别具一格,吸引中外游客的兴趣,体现出重庆古老文化传统和迷人的魅力。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回忆战时重庆的生活时曾有这样的描述:“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说重庆,不可不说茶馆。用盖碗泡茶,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天,想谈多久就多久。”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传统曲艺中的精华之一,来自市井民间的相声,到如今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历史。从30年代的撂地摊卖艺到进茶馆开“相声大会”,从建国后的广播相声进千家万户到电视相声送图像入门,相声在中国走过了它的蒙昧之初和黄金年代,也经历了近年来的青黄不接和盛况不再。  相似文献   

7.
马玲 《魅力中国》2013,(29):163-164
悲剧意识是一种艺术观念,也是一种人生境界,源于对现实性悲剧的体验和感知,主要表现为冲突和悲剧下的情感效果。《茶馆》是一部悲剧,《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是老舍戏剧的顶峰之作,是中国当代话剧艺术中的经典,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哀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动荡、黑暗和罪恶。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寓居重庆的一位作家回忆战时陪部重庆生活时,他在香港《星岛旅游》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说:“领略巴黎的风情在咖啡馆,领略重庆的风情在茶馆。写重庆,不可不写茶馆。用盖碗泡荼,泡上一碗,三朋四友,躺在竹椅上谈天,想谈多久就多久。”足见重庆茶馆浓郁的巴渝风情韵味,为海内外游客所赞赏。著名的新闻学家顾执中在一篇游记中写道:“重庆素以‘摆龙门阵茶馆’著称……重庆茶馆为外界了解重庆风情,提供了一个多彩多姿的文化窗口。”  相似文献   

9.
备忘录     
《中国西部》2010,(1):19-19
中国茶业经济年会地点:贵州·遵义时间:2010年1月1日主办方: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遵义市政府主题:“2009年度中国茶叶行业百强”、“2009年度全国优秀茶叶社团”、“中国茶叶行业2009年度经济人物”与会人员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会员、中国茶业经济年会成员、全国各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企业、.科研院所、茶叶团体、茶馆及特邀代表  相似文献   

10.
黄明朗 《宁波通讯》2013,(23):78-78
宋恩子、吴祥子,是话剧《茶馆》里“头顶长疮、脚底流脓——坏透了”的反面人物,人称“二位爷”。他俩腰里带着“王法”一锁人的铁链子,横行无忌,仗势欺人。“二位爷”早已作古,但至今阴魂不散,在一些混迹于党政官员和社会人士之中的败类身上,依然能看到“二位爷”的作派。  相似文献   

11.
咖啡和茶都是历史悠久的文化消费产品,但是星巴克咖啡馆的崛起和中国茶馆的沉寂形成了巨大反差.文章通过对整个饮食服务业特性的分析,将星巴克与中国茶馆进行对比,探讨星巴克的成功经验以及中国茶馆的不足,从而得出对中国茶馆推行全球化战略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曹莹 《浦东开发》2003,(9):34-35
在钢筋水泥的森林里住久了的城市人,心中难免会向往着远离城市喧嚣,渴望过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可是除却偶尔难得的休假,逃到休闲胜地之外,其余的大多数时间依然如故地要呆在闷不透气的“城市森林”里快节奏地过活。在这种环境下,要想立刻摆脱内心的浮躁不安,让身心得以放松,恐怕最好的办法莫过于选一个慵懒的午后,找一家清雅的茶馆,约上三五知己,闲人勿扰地孵在茶馆里品位人生。  相似文献   

13.
父亲坐茶馆     
几年前,父亲对我说:“我坐了二十年茶馆,这一辈子值了。”说这话时,一脸的满足。坐茶馆,是他退休后的主要生活方式,也是他生命的一部分。 重庆的茶馆是有名的,也是有历史的。即使像重庆远郊的小镇歇马场,那茶馆也是有年头的。小时候我在外婆家,每逢赶场,就跟着外公上街,陪他坐茶馆。方桌、条凳、盖碗茶,跑堂的小二儿,肩搭白毛巾,手提长嘴铜壶,嘴里拖长声调唱道:“来一啦!”隔老远就将开水冲进碗里,不但准确无误,且滴水不漏。开始我怕烫着,见冲水就躲,后来发现小二的功夫了得,还想学一手呢。茶馆里总是满荡荡的,人声鼎沸,可小孩家没那个耐性,喝上几口解渴,随后就在嗡嗡的嘈杂声中睡着了。  相似文献   

14.
四川竹琴     
熊怡 《今日重庆》2009,(5):58-58
重庆第二大城市万州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早年间,四川竹琴在万州遍布每一个城镇乡村,凡是有茶馆的地方,就有竹琴演唱的声音。竹琴作为四川盆地和三峡库区土生土长的曲种,它自诞生开始,便植根于人民大众之中。2008年,重庆万州四川竹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5.
刘辉晶 《走向世界》2007,(12):30-34
近些年来中国的茶馆业呈现出一种快速发展和迅速普及的态势,济南的茶馆经济也在这种大环境下迅速崛起.可谓四处开花,全市共有茶馆、茶楼300多家,马鞍山路是济南最美的一条马路,就在这条路的西边部分,短短不到五百米的路边就开了十多家茶馆、茶楼.  相似文献   

16.
张寒 《中国西部》2009,(9):120-121
有人说,假如想从香港找一位可以演话剧《茶馆》的演员,那么这个人就是黄秋生。纵观香港影坛,黄秋生绝对算得上是异类:他曾顶着“烂片之王”头衔几十年如一日,却在今天的香港商业大片中扛起了“实力派”大旗。“他是那种你只要给他一个上档次的剧本,他就能做到征服人心的鬼才。”正如黄秋生所说的:人生真的和电影一样!  相似文献   

17.
思晓 《浦东开发》2003,(9):37-38
“你去健身了吗?”“今天去跳操吗?”“我想去锻炼锻炼肌肉!”……不知何时,人们问候语逐渐由传统的“吃饭”改变为“运动”,而同事、朋友、情侣间约会地点也逐渐从茶馆、网吧、电影院转移到了健身健美场所,健身已不仅是时尚的代言词,它已经逐渐走进现代人生活的节奏中。  相似文献   

18.
都市茶文化     
以茶为媒体的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虽然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却是在城市中因城市居民,特别是文人的参与,才逐步成为一个文化分支。这一文化分支还同城市的商业经济活动有密切关系。例如,唐代正式形成茶馆就是城镇商业往来的结果。《封化闻见录》云“自邹、齐、沧、棣浙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东京梦华录》载:皇宫附近“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盛。”这些都说明,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城市有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一唐宋明清,直接间接地带动了茶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南浔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兴。当千年运河文化与鱼桑文化在时空中交织,必将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南浔美景江南秀,烟柳溪桥画里舟。”湖州南浔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兴。大运河(南浔段)和桑基鱼塘系统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善琏古镇、荻港古镇等六座江南小镇各美其美,“一元茶馆”、湖笔工坊、传统糕点等百年老店历久弥新,“祭笔祖”“三道茶”“灯谜会”等各类风俗活动别具韵味……当千年运河文化与鱼桑文化在时空中交织,必将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20.
一张桌子,一副扑克,3个人一落座,就在观战者的助威声中“斗”得天昏地暗。眼下,“斗地主”这种扑克游戏在许多城市颇为流行,仿佛一夜之间,茶馆里、小巷口、公园内随处可见斗地主爱好者的身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