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5 毫秒
1.
从刘—拉—费模式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提出了一种人口流动模式,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但该模型也有一些重大的缺陷,各国应根据本国的实际,采取相关措施,解决本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对新农村建设至关重要.文章就我国农村劳动力特别是中年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思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刘易斯和托达罗关于发展中国家消除二元结构的人口流动模型对我国现实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二元社会经济结构存在着一系列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应选择城乡同时吸纳的模式。户箱制度改革、全方位多层次提高城市化水平以及提高农民素质应是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3.
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式是西方经济学界著名的人口流动模型之一。它是建立在对“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人口流动模式”批判基础上的人口流动模型,比较符合发展中国家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启示是:在农业和农村内部转移、利用剩余劳动力;发展小城镇就近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开拓国际劳务市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相似文献   

4.
一、理论模型和国外具体实践对我国劳动力转移的启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涉及两个根本性的问题,即如何转移和向哪里转移。为此,许多经济学家提出了不同的模型,著名的有以下两个模型:1.刘易斯模式。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根据  相似文献   

5.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普遍规律。本文试图从人口流动模型和我国的实际出发,探求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文章提出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应该走空间转移、产业转移和职业转变相结合的道路。空间转移能从总量上分流农村的劳动力大军,产业转移能使分流出来的农村劳动力从非农产业获得较稳定的收入,身份转变则在法律上承认农民不再是农民。只有这“三管齐下”的方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拐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以前所出现的“民工荒”是一种劳动力泡沫,农民工“回流”是劳动力泡沫破灭的表现。从发展动态来看,我国农村潜在剩余劳动力数量相当可观。文章通过模型推算出“刘易斯拐点”的到来时间还要往后推迟二十年多年。目前,劳动力仍然是我国的比较优势。在这种形势下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针对不同时期的不同劳动力状况,采取动态的就业政策;实现产业结构有步骤的升级;根据“刘易斯拐点”在我国东中西部到来的时差,实行地区政策的差别化;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
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对策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流动不仅实现了在农村以外转移农业剩余劳动力,而且还日益成为连接城乡经济的重要纽带。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政治、社会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关系到工农、城乡关系,关系到农村社会进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更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性战略问题。因此,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中存在的主要特征与问题,并就如何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提出可行性对策和建议,对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处于工业化初期发展阶段的广西具备刘易斯模型所说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但是由于三次产业结构偏差、工业化程度低、第二产业就业弹性下降和城镇化滞后,无法吸纳过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受当前经济收入差距(而非托达罗模型的预期收入差距)的驱动,2003年,广西农村71.89%外出劳动力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迁移.为此,探讨适合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就业状况,托达罗模型和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给我们重要的启示:不能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部寄希望于城市,也不能仅仅依靠农村自身,现实的选择只能是城乡同时吸纳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并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许多学者对此也作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通过对刘易斯二元经济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的比较分析,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提出了一个适合我国二元经济结构转变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流动始终是发展经济学关注的一个重要且复杂的问题。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型、拉尼斯-费景汉的推拉模型和托达罗的预期收入模型等,都从宏观角度阐述了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出的基本原因。文章从发展经济学人口流动模式的理论基础出发,结合我国当前农村人口流动的现状,探究了影响农村人口流动的制度因素,提出要加速农村人口流动应加大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加强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以及制度创新等。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差距是否有显著影响,影响多大?为研究此问题,本文在新古典人口流动模型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构建了中国特色的人口流动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协整分析验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能消除城乡差距,但对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发挥巨大效应。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受阻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问题。对于发展中国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一般都借用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来说明。然而,该模型却难以解释目前我国一方面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民工短缺的现象。文章从民工的供给及需求出发,对民工短缺现象进行分析,指出相对收入及支出的变化是导致民工短缺的主要原因。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提高民工的收益,降低各种成本,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之间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也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有明显的阶段性、周期性、兼业性、地域性与产业性特征,且主要表现为短期流动,而不是永久性迁徙。与这些特点相联系,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中存在许多必须尽快解决的问题。结合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针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既遵循经济规律又有导向性的政策,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5.
进入90年代以来,与全国性的农村工业化同步,吕梁地区农村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流动转移,大批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农村工业及其他大城市非农产业部门转移,而且转移的总量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认真研究分析并着力解决当前我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对于实现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稳定,加快吕梁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过去的20多年,巨大的农村劳动力流动,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发展,然而要实现全面小康。完成工业化、城市化,就必须使农村剩余劳动力离乡不离土的流动转变为离乡又离土的转移。为此.政府必须破除一切制约农村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制度障碍,积极建立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间自由流动转移,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7.
文章将农村劳动力流动、区域发展差异与中国农村减贫联系起来,构造出一个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减贫的简单分析框架,随着我国减贫过程中贫困状况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减贫方式应以创造贫困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机会为主,重点提升贫困家庭的人力资源禀赋。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农村发生了重大变革,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农村劳动力的基本状况和转移特征的论述,客观地分析了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阶段性,提出了劳动力转移开发的几种模式,并就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就业问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明显加快,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合理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成为了我国缩小城乡差距的一项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20.
刘毅 《珠江经济》2008,(10):1-1
乍看这题目,有点伪命题的感觉。严格意义上说,劳动力转移是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在刘易斯的二元结构模式中,以传统方式为基础的农业部门,劳动力数量远远超出其他生产要素,使劳动的边际生产率等于甚至低于零,形成剩余劳动;而以现代化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部门的劳动产出大于工资总量,形成剩余产出。因此,农村的剩余劳动对工业部门创造了无限供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