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宏祯 《发展》2001,(2):8-9
甘肃水资源的总体战略是: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就要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配置进行研究。  一、以水定发展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战略  1.农业用水战略——以建设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和旱地农业为目标  根据 1999年统计报告,全省耕地 7485万亩,其中:灌溉面积 1833万亩,旱耕地 5652万亩,粮食播种耕地 3400万亩,粮食总产量 813.04万吨,人均 320公斤,低于全国 1997年人均 410公斤的水平。按照有关资料预测方法,到 2030年,全国人均粮食需求量 450公斤,考虑西部开发缩小东西差距的因素,甘肃人…  相似文献   

2.
从1999年开始,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等因素影响,我国粮食生产出现全面下滑趋势,总产由5.1亿吨下降到去年的4.3亿吨,降幅达15.3%。据权威预测,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人均消费粮食按400公斤-450公斤计算,粮食总产需达到6.4亿吨-7.2亿吨。粮食安全形势非常严峻。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对于耕地要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政策,把它提到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同时要加大对农业的投入,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对耕地的占用不可避免,同时,水资源不足、生态环…  相似文献   

3.
<正>一、中国农业的发展现状 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我国政府始终把发展农业置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位,经过50多年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中国用占世界10%的耕地成功的解决了占世界22%人口的温饱问题,对世界粮食安全和世界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瓶颈因素。一是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肥力不断下降。目前人均耕地仅0.08公顷,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同时耕地质量退化严重,遭沙化、风化面积不断扩大。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老化失修,抗灾能力差。我国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农业每年缺水300亿立  相似文献   

4.
一、城镇建设面临的土地资源危机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不可再生的有限资源和十分宝贵的财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有限,土地问题尤其是耕地问题始终是制约我国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镇化进程也进入一个高峰时期.  相似文献   

5.
一、中国粮食的基本态势1949-1984年,粮食产量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产量由204公斤上升为397公斤;1985-1994年,粮食产量增长低于人口增长,人均产量下降为368公斤;1995年,粮食产量增长超过人口增长,人均产量达到385公斤。中国由于人口增长、耕地减少、需求增加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三个不可逆转的因素,自然要增加对粮食的压力,这是不可回避的事实,也是引起世人关注的动因。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看,无论是计划经济时期或是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粮食生产的增长能否超过人口的增长,有气候因素,更重要的是政…  相似文献   

6.
一、重提粮食问题的缘由关于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讨论过多时。参与讨论者,上至各部部长、各省市自治区领导人,下至一部分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最后,农业部于1990年编辑出版了《中国粮食发展战略对策》(以下简称《战略》)一书,由农业出版社出版),对该问题的讨论做了权威性的结论。根据该书主要观点,我国的“粮食发展战略”可以概括如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农业的基础。因此,“人均400公斤粮食指标不可少”。为此,“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的数量、质量及其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问题是个国策问题。本系统揭示了我国土地分布特点和土地数量、质量的现状。根据联合国为保证温饱提出的人均耕地的警戒线和我国曾经实行的粮食定量供应的经验,提出了人均占有粮食和耕地的标准。经过对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粮食总产及人口发展对粮食总需求的分析,认为:只要依靠政策,加大科技投入,我国耕地的最大承载力,能满足13亿人(2030年以16亿人计)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生安 《广西经济》2001,(C00):15-16
地处桂中盆地的象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盛产大米,素有“桂中粮仓之美誉”。1996年以来,全县农民人均产粮650-695公斤,年人均有粮620公斤左右,连续多年居广西第一位,粮食商品率达到48=50%,已从根本上摆脱了农副产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实现了主要农副产品供需基本平衡。但丰年有余,区域性、阶段性过剩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民增产不增收的现象有所抬头,生产和效益未能很好地实现同步增长。为解决这些矛盾,我们抓住当前农副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积极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化结构,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1994年夏天,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的莱斯特·在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布朗认为,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需要净进口粮食2亿吨,这恰好是当前整个国际的谷物贸易量。此观点一出,在国际上引起轰动,也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到21世纪,中国粮食将面临三个大难题:——人口猛增。《世界银行1991年世界发展报告》称中国2000年人口为12.9亿,但实现零增长时的人口峰值总数将达到18.90亿。中国人口学家也预测,2050年实现零增长时的中国人口将有16亿。到下个世纪中叶,按照国际上公认的粮食过关线人均500公斤计算,16亿人年粮食需求量将达8000亿公斤。而创下我国粮食总产量最高记录的1993年,粮食总量仅为4564亿公斤,仅能满足16亿人7个月的需求。1985年至1994年这10年中,粮食总产量从4050亿公斤上升到4450亿公斤,年均递增40亿公斤。然而我国粮食产业出现徘徊的现象。单产提高有限,5年间有3年减产,1994年的粮食总产量比1990年还低164万吨,1990—1993年实际年均递增34亿公斤。近期内,由于耕地减少、投入不足以及自然等因素的影响,粮食增产的速度是十分缓慢的;而我国每年新增人口1500万,多消费  相似文献   

10.
保护耕地 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耕地保护的根本途径1.农业生产需确保现有耕地总面积不能再减少。"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到2000年粮食总产必需达到4900亿公斤,力争达到5000亿公斤。1996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到2010年粮食总产要达到5400—5600亿公斤。要实现上述目标,粮食单产按正常速度递增,复种指数在略有提高的前提下,今后仅粮  相似文献   

11.
我国素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经济发展过程中,粮食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众所周知的人口的自然增长、耕地面积减少和单位耕地面积产量增长速度放慢,粮食供求形势不容乐观。为协调好人口、耕地、粮食之间的比例关系,确保粮食供求总量和品种结构上的基本平衡,权威人  相似文献   

12.
一般而言,影响粮食需求总量变化的主要有两大因素:一是人口规模增减;二是人均粮食消费水平的升降。未来几十年,制约我国粮食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大,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对粮食需求总量的制约作用将明显减弱。 从人口规模看,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的数量虽仍保持了较高水平,但增长势头已明显减缓。  相似文献   

13.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社会的发展,粮食需求将不断增长。而制约粮食生产的因素会越来越多,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粮食供求偏紧,将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一种常态。  相似文献   

14.
找准切入口培植增长点□周金堂江西省峡江县是一个素以农业见长的县。农业资源丰富,人均耕地、山地分别为25亩和117亩;农业生产有较好基础,人均产粮和贡献商品粮历年位居全国、全省前列,1996年为786公斤。这些年来,峡江县在稳定粮食生产这一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5.
高邑县是传统农业县,人均耕地较多,土质肥沃,农业生产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好势头,1990年被国务院评为“人均贡献粮食先进县”,并被国家确定为“粮食生产基地县”。1993年粮食总产达到114527吨,单产达664公斤。近年来,进行了农业结构调整,实现了30%栽林果,30%发展高效经济作物,40%种植粮棉;实施了红色大枣、绿色林果、金色制种、白色大棚蔬菜、花色高效经济田“五色工程”。但农民并没有获得较高收入,在1993年农村人均纯收入818元中,种植业仅占三分之一。人均收入较高的村都  相似文献   

16.
吴旗县地处延安市西北部黄土高原梁峁沟壑区。全县4镇8乡,人口12.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0.4万人。总面积3791.5平方公里,现有耕地30万亩。 境内沟壑密布,土地破碎,植被稀疏。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到3693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97.4%:土壤侵蚀模数为1.53万吨,成为陕北地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县之一。1997年,全县实有耕地面积185.5万亩(96%耕地为坡耕地),粮食平均亩产不足30公斤,人均占有粮食只有391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仅为887元。较全省、全市分别低371元和102元。全县经济发展缓慢。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定贫困县。  相似文献   

17.
耕地流失是当前我国面临的一大挑战,粮食产区耕地的大量流失使我国在粮食安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许多不稳定因素,当前农民建房占地、乡镇企业发展占地、城市无序扩张占地构成了粮食产区耕地流失的主要原因。而农业方面提供的直接财政收入不断降低,粮食主产区基层地方政府陷入困境是耕地流失的深层次原因。化解发展与耕地流失的矛盾、制止耕地流失是我国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属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但随着城市建设和农村小城镇建设,乡镇企业的发展,耕地却在逐年减少,如1993年底全市有耕地643.0万亩,比1978年减少61.1%万亩,平均每年减少4.1万亩,而农村人口每年却以1.0%的速度递增,人均占有耕地已由1978年的1.9亩下降到1.6亩,因此,合理使用和保护耕地问题已成为当今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甘肃省经济粗放经营的主要特征甘肃农业生产基础依然比较脆弱,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八五”以来,甘肃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未根本改变。1994年夏干旱严重,夏粮减产约10亿公斤;1978年人均273公斤粮食,到1994年人均300.7公斤  相似文献   

20.
一、粮食丰收,仓储告急1997年,在迎来举世瞩目的香港回归的同时,我国农业在连续二年丰收的基础上,夏粮又喜获丰收,大幅度增产。按照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预测,到2000年,中国粮食产量将达到4900—5000亿公斤。1996年粮食产量已达到4900亿公斤,1997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