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对大唐工业园区和孙耿镇工业园区的不同发展历程进行了对比剖析,认为企业集群是园区经济的有效产业组织形式,并提出应从主导产业选择、产业布局规划等几个方面入手促进集群式园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开放潮》2006,(7):F0002-F0002
晋江科技工业园区于2000年正式动工建设,2003年初被省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5年被列入省级开发区示范区。2006年4月经省政府批准、国家发改委正式审核公告。将晋江科技工业园区等3个片区正名为“福建晋江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开发区以电子材料、生物制药、精细化工等为主要产业,以形成一个技术含量高的现代化工业园区为发展定位。  相似文献   

3.
"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坚持产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靠拢,立足循环发展,加大现有工业园区整合力度,统筹布局产业集中区和重点园区,推动产业园区发展健康。工业开发区(园区)是我区"十一五"期间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载体和增长极,是培育产业集聚、发挥产业集群效应和规模经济效益的重要平台,在加快我区工业化进程、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外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的兴起并呈现出巨大威力,我国也出现了“开发区热”,大量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建设起来。有些地区工业园区的集聚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但是有些工业园区的建设效果却差强人意,出现了很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工业园区的发展对培育产业集群的重要性,同时对其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找出解决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正长春高新区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核心载体,是转变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引擎,是实现创新驱动与科学发展的先行区。2009年,长春高新区实施新一轮发展规划,实施新一轮发展以来,主导产业呈现集群性发展。2013年,长春高新区紧抓优化产业布局的关键,立足于三个分区的资源禀赋、现实状况和产业基础,按照各区位的特点及优势,科学布局区域内产业发展方向,南区、北区、长德新区产业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优势互补,形成了区域联动发展的格局。高新区南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和高端服  相似文献   

6.
酉阳作为重庆市的一个农业大县,以农为本是实现“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措施。其中培育现代制药业、林产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等农业主导产业,是突出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的着力点,是改变区域性产业同质化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可替代性程度低的产业布局。  相似文献   

7.
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南宁市西郊,距市中心2公里,是于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开发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新区面积8.5平方公里,主要由科技工业园中心区、农业生物工程示范区、相思湖别墅区、保税仓储区组成。几年来,在自治区、南宁市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坚持以小平同志“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  相似文献   

8.
于溟  罗林敏 《特区经济》2006,(12):235-236
目前南宁市工业园区发展中依然存在很多风险:产业风险,招商风险,集而不聚风险,地域根植性风险等,如果不对这些风险加强防范和控制,南宁市工业园区难以持续发展。化解园区风险,应通过合理定位规划,产业招商并发挥政府及中介机构的作用,建设南宁特色工业园区。  相似文献   

9.
湖北襄城经济开发区是2008年6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开发区,是襄阳市委、市政府规划的重要工业组团之一。襄城开发区以生物医药、能源物流、轻T制造为主导产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特色,是目前湖北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尤为突出的产业集聚区。  相似文献   

10.
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在国内已成为一种普遍性的经济现象,它是以区域特色经济为基础,以优势产业为主导,适当集中布局,促进现代化产业分工协作的科技园区。哈尔滨市自1988年建立开发区,1989年投资创办第一家工业园区以来,科技园区建设日渐成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热点。因此,研究科技园区产业集群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关联和协作效应,既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首位城市”建设——兼论强化南宁市功能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方方 《改革与战略》2009,25(1):122-127
文章通过对广西以及南宁市发展状况的分析,指出,把南宁市建设成为综合实力雄厚的广西“首位城市”,以此带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乃至全广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对于缩短与先进省市的差距,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十分重要,也十分必要。文章提出,要把南宁建设成广西首位城市,应做大做强南宁市的产业和企业,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力;强化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产业的聚集力;夯实教育基础,大规模培育和输送人才、智力;着力于创业创新,建设好科技企业的孵化基地;本着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极大地增强城市综合实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990-2005年南宁市国内生产总值与南宁机场旅客、货邮行吞吐量进行回归分析,探讨了南宁经济发展对南宁机场吞吐量的影响,发现南宁经济发展与南宁机场吞吐量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对南宁机场旅客、货邮行吞吐量的敏感性实证研究发现,南宁市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南宁机场旅客、货邮行吞吐量增长率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总部经济: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土地资源瓶颈突出、高端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和产业集群聚集功能不强等问题促使南宁高新区必须探求新的发展模式,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总部经济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认为,总部经济将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南宁高新区发展的战略选择。南宁高新区应结合南宁市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明确自身定位;建立和完善吸纳企业进入机制和深化区域合作等途径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提升高南宁高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4.
张立国 《特区经济》2011,(8):290-291
区域物流规划一直是区域经济当中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以梯度发展理论为基础,通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物流园区的现状进行系统的分析,进而指出了其区域布局应该是以南宁为核心,钦州其次,最后是北海和防城港物流园区的策略。同时,还对物流园区的定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得到以南宁为综合区域性物流园区,其它城市园区为城市型物流园区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5.
研究认为,南宁是个历史文化底蕴相当丰富的城市,只是尚未为人发现,或讲是尚未得到很好挖掘和利用。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缔造者、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的活动曾经和南宁紧紧相连,在南宁大地上留下了其深深的足迹。追寻领袖的足迹,对这些重点历史文化资源遗存进行整合,将南宁闪光的历史部分集中系列地展现,不仅极大地提升南宁城市的历史文化品味,更能将由这些历史事件所蕴含的领袖思想与精神,为南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注入无限动力。文章提出了一系列挖掘开发南宁红色和绿色资源、发展旅游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设和谐南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赵天宝 《改革与战略》2010,26(11):141-144
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为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当前南宁市与东盟各国旅游交通不便、出入境手续繁琐、旅游产品开发粗放、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不强、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模糊和旅游信息网络不健全等因素制约了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文章认为,应通过加大国际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开发力度,实施"一城三都"品牌战略,建设民族特色景观、精品景点和精品路线,加强旅游市场软环境建设,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优化产业结构、完善旅游产品体系,加强区域旅游合作和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等措施,促进南宁市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唐克敏 《改革与战略》2014,(2):85-88,140
文章通过对国有经济地位、行业分布、国有经济控制力、空间分布和国企效率等多个指标的综合对比分析,简要归纳出湖北省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中存在以下五个问题:经济实力亟须提升,产业结构需要调整;私有经济相对不足;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不尽合理;对国有经济的控制弹性不足;国企效率需要提高,国企管理中可能存在资产导向等。文章在综合思考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湖北省内外经济发展形势的基础上,基于客观现实,对湖北省国有经济布局与结构调整问题提出了一些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何行  何潇 《科技和产业》2020,20(12):154-159
目前,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交通瓶颈在于县域基础设施通达度偏低,围绕区域协调发展的“互联互通”交通布局还未形成。在国家提出要在偏远及交通不便地区大力推进通用机场建设的背景下,各省纷纷发布通用机场布局规划,确定了通用机场的县域建设定位。据此,立足于通用机场的高速建设趋势和县域经济的发展困境,通过论述依托通用机场提升县域交通通达程度的可行性,进一步阐明了通用机场对县域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课题遵循从理论研究到实践发展的分析模式,从发展经济学的前沿研究成果,到南宁市园区经济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量化分析,论证了园区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从园区经济发展的纵、横向比较分析,论证了园区经济发展的紧迫性;深度审视了南宁市园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新形势新起点的发展要求提出了园区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从政策支持和发展模式层面提出了园区经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肖红军 《改革》2021,(1):74-91
现有对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基本导向可以归纳为功能导向、效率导向、目标导向、需求导向和政策导向,这些方法逻辑均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和贡献性,但尚不能有效刻画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完整“画像”。这里对已有的五个基本导向进行了细化,将能力导向作为补充,并针对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战略方向识别、行业领域决策和实现方式设计三个纵向逻辑构面,分别构建了适应性的方法逻辑耦合,形成了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整合性方法论。针对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六大核心问题,即“量”“质”问题、“国”“民”问题、“进”“退”问题、“内”“外”问题、“央”“地”问题、“产”“融”问题,可以从整合性方法论中选择适宜的方法逻辑组合予以回答。整合性方法论在现实国有经济产业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中的有效应用,需要树立全局思维、生态思维、动态思维、问题思维和场域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