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带来了契机,但是这种新的论文发表模式尚未得到人们的认同。本文以知识共享理论为切入点,从知识共享的主体、客体、手段、制度四个方面设定了12个影响因素,根据调查分析及SPSS16.0软件的检验结果确定了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偏低的9个最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开展网络发表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相关定量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网络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兴  周密  刘芳 《科学决策》2010,(7):30-37
网络科技论文是一种新兴的学术资源,系统、全面的学术影响力评价能够为科研人员正确选择网络学术资源提供参照标准。本文以知识共享为理论支撑,从知识共享主体的角度,提出了作者权威性、专家评价、读者认同度三个维度,结合网络发表科技论文的特点,通过单样本T检验选取了相关的14个测量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相关指标的权值,从而构建了网络科技论文学术影响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探究社会网络、团队知识共享与团队创造力各变量之间的内在作用关系,深入揭示社会网络通过团队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对团队创造力的影响机理。通过对61个研发团队的有效样本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连带强度对新颖性和实用性产生正向影响;网络中心性对新颖性和实用性产生负向影响;团队知识共享在网络连带强度、网络中心性与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关系间起到部分或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研究结果表明:领导外部社会网络,包括网络的类型、对象、强度和数量都会影响团队创造力,尤其是外部网络类型和对象会通过影响知识共享,进而影响团队创造力;领导内部网络类型、联系强度会影响知识共享,进而影响团队创造力;领导风格不仅会直接影响团队创造力,而且会通过影响知识共享以及领导内部网络类型,进而影响团队创造力。  相似文献   

5.
作为最具创新活力的群体,小微企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基于我国 小微企业调研数据,依据社会网络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与多元层级回归等 方法对关系强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并试图揭示知识共享(显性知识共享、 隐形知识共享)对其关系的中介作用,吸收能力(潜在吸收能力与现实吸收能力)在知识共享与 创新绩效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对于中国小微企业而言,强关系促进创新绩效的提高,而弱 关系则抑制创新绩效的提高;隐性知识共享完全中介了强关系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显性知识 共享部分中介了强关系对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而减缓了弱关系对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潜在吸 收能力正向调节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即企业在拥有较高的潜在吸收能力情境下,隐 形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会增强;现实吸收能力正向调节显性知识共享与创新绩效的关 系,即企业在拥有较高的现实吸收能力情境下,显性知识共享对创新绩效的正向关系会增强。  相似文献   

6.
肖冰果 《科技和产业》2014,14(11):127-130
创新协同网络组织通过优势互补协作创新,能加速科技成果的产出和转化。其产出和转化的绩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共享网络组织成员间知识共享和知识创新程度。研究表明:知识共享的前提是创新协同网络组织成员间的相互信任。影响创新协同组织间信任的因素包括成员声誉、品牌影响力、结构保证、专有资产投资、沟通和兼容性。而创新协同网络组织成员间信任不仅能促进知识共享,还能正向影响合作绩效以及合作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7.
知识型团队是组织进行知识创造的理想场所,知识共享机会、意愿和能力是影响团队成员知识共享的决定性因素.文章用社会资本理论,结合社会网络理论的基本思想对知识型团队知识共享的影响机制进行探索性研究,并从社会资本三个维度分别阐述组织如何有效促进团队知识共享:建立紧密网络、营造信任的文化氛围、提高知识共享能力.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知识管理活动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机理,文章从知识管理视角出发,构建了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组织学习模式下的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突出了性别在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的差异,并借助Smart PLS完成了对436份物流等相关企业调查数据的分析。研究表明,企业与供应商的知识协同对企业自身的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有显著效力,隐性知识共享对知识吸收和知识整合的影响大于显性知识共享,知识吸收仅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有显著效力,而知识整合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和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均具有显著效力;在知识协同、知识共享、知识吸收、知识整合推动的商业模式创新过程中男女性别差异显著,从知识管理视角而言,商业模式创新男女有别。  相似文献   

9.
邱玉霞  任梦 《科学决策》2015,(11):66-84
网络组织是一个对风险高度敏感的交叉复杂系统,论文运用文献分析方法,借助CiteSpace工具,对网络组织风险的研究视角、研究者及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基于共被引文献分析,探讨了网络组织风险领域知识基础,具体模式下网络组织风险研究较为深入;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确定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生成机理、传导与演化、评价与预警和管理;通过对被引文献聚类,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系统阐释了网络组织风险研究的形成与演进。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网络结构的基础上,构造了装备制造业集群知识网络的三种内部结构:以知识链为主导的知识网络结构;以竞争合作互动为主导的知识网络结构;以公共性投入共享或互补为主导的知识网络结构;并探讨了装备制造业集群知识网络外部环境。深入分析了装备制造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影响因素,依据对长春汽车产业的调研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影响因素,并利用联合分析法进行了进一步分析,实证表明:长春汽车产业集群知识网络的影响因素排序依次为:网络开放度,构成要素的完备度,稳定性,中心度,网络范围,网络关系强度。  相似文献   

11.
现行的关于知识特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的自然属性:如隐性程度、可编码程度等。但是知识除了具有自然属性之外,还有着其重要的社会属性:如知识的所有权。关于知识的所有权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已有少数学者做了理论推演或是实证研究。有意思的是,他们的研究结果是冲突的,而且他们对于知识的所有权概念的界定也是多样的。文章运用实证分析的办法,试图揭示感知的知识所有权的本质,并探讨其对个体知识共享的影响,以期对组织的知识管理理论和实践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管理理论为集群竞争力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文章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为目的,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知识管理与集群竞争力之间的关系,提出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知识共享模型。研究表明,集群内企业的知识共享度越大,企业得到的收益也越大,集群内企业愿意更多地共享知识,从而集群知识有了来源,进行流动整合,形成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数字媒体出版策略的选择,结合社会学理论,分析了社会资本对基于社交网络的数字媒体出版的影响。主要从社会资本的三个维度及数字媒体的特征进行剖析,其中社会资本的结构维影响到数字媒体的社交网络架构,一类为开放性平台,另一类为封闭性平台,数字媒体的出版可以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平台;社会资本的认知维提倡的是知识共享,数字媒体的出版应在虚拟社区共享机制的基础上对一些共享产品进行准确的定位;社会资本的关系维强调行动者的互动,数字媒体的出版应以此为出发点,构建良好的用户互动模式,结合线上与线下的有机互动,使数字出版取得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4.
荣宏庆 《改革与战略》2012,28(7):6-9,53
人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如何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如何促进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自由发展的相互协调,是理论研究工作者要攻克的首要问题。文章认为,经济发展中要保障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需要坚持人性与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建立知识共享的科学体系和进行劳动力市场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杨齐 《华东经济管理》2014,28(1):123-127
文章利用社会学习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244个配对样本数据研究了伦理型领导与员工知识共享的关系,以及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和心理安全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发现,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有显著正向作用;组织认同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心理安全对组织认同与知识共享关系有调节作用,在高心理安全下,伦理型领导对员工知识共享影响更强。最后讨论了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集体主义、等级思想、和谐、人情、面子是中国典型文化因素,它们可能会促进或者阻碍我国员工的知识共享行为。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在13个省份收集数据,以840名企业员工为样本,研究了中国典型文化对员工知识共享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员工的集体主义倾向、和谐倾向对一般知识的共享、关键知识的共享均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作用,人情倾向只对一般知识的共享有显著性正向影响作用,而等级倾向只对关键知识的共享有显著性负向影响作用,面子倾向只对一般知识的共享有显著性负向影响作用。我国管理者充分认识中国典型文化对知识共享的作用机制,可以提升知识管理的效率和组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2.58名研发人员为调研对象,研究了组织自尊通过知识共享的中介作用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组织自尊显著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且知识共享的两个维度知识贡献和知识收集在组织自尊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