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赵涛 《改革与开放》2012,(11):13-14
长江隧道是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项目之一,也是南京高速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南京市"沿江成束、跨江成环、南北放射、内外沟通"的交通总体架构、巩固南京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实施南京"跨江发展"战略,形成南京长江两岸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跨江发展新格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南京是一个功能齐全、服务一流、基础配套能力强和科教实力突出的省会城市;是一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和长江下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更是经济发达、环境优美、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在沿江开发战略中,南京抓住机遇,其"争先进位"、"以江为轴,跨江发展,呼应上海.辐射周边。"的态势,愈来愈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港口经济》2013,(5):62
位于南京开发区东区龙潭片区的南京综合保税区于去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后,将于今年9月正式封关运作。南京综合保税区规划面积5.0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物流中心、展示交易中心、维修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金融中心等"六大中心"。为将南京综保区建设为具  相似文献   

4.
<正>南京,是重要的物流、信息流、资金等的集散地,也是国内研发的重要基地。南京以北、以西有辽阔的经济腹地,东部发达地区以南京为界,江南江北经济发展水平、层次与差距一目了然。所有这些都决定了南京作为长三角经济区的副中心地位,尤其是"将东部先进发达的生产要素向中西部地区辐射,将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向东部地区传输"的特质是其他城市所不可替代的。浦口新城的发展首当其冲,在实现南京跨江发展新战略构建南京区域新的经济发展增长极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长汀隧道是1995年国务院批复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五桥一隧”过江通道项目之一.也是南京高速外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形成南京市“沿江成束、跨江成环、南北放射、内外沟通”的交通总体架构、巩固南京作为全国交通枢纽城市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对实施南京“跨江发展”战略.形成南京长江两岸相互融合、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共同繁荣的跨江发展新格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3年是南京工程咨询中心成立25周年。回顾历史,我们的心情难以平静。南京工程咨询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作为改革开放的新生儿,实现了政府与企业、投资与市场的有效链接,保证实行了建设项目"先咨询、后决策"的原则与程序。经过25年不懈的努力与追求,中心已逐渐发展成为综合实力强、多方位、全过程咨询服务的综合性工程咨询机构,且咨询服务范围也由过去仅限于本市本地  相似文献   

7.
2006年11月27日,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第13次会议在重庆召开,上海、南京、武汉等29个长江沿岸城市负责人共话合作。1985年底,沪、宁、汉、渝4市发起“长江沿岸中心城市经济协调会”。目前,协调会已有29个成员城市,围绕四个特大中心城市,组成了重庆协作区、武汉协作区、南京协作区和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协作区。重庆是会议轮值主席,主题是“发挥黄金水道作用,推动长江经济发展”,就跨区域协调机制、发展现代物流业、长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维护农民工权益、进一步加大扶持三峡库区发展力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改革与开放》2003,(2):37-38
<正> 2001年.南京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把南京建设成为"充满经济活力、富有文化特色、人居环境优良"的现代化中心城市。2002年9月,南京市委市政府第40号文又具体提出了天于全面实施"绿色南京"战略工程的意见,充分体现"古都南京、绿色南京,文化南京"特色。极大地推动南京人居环境建设的全面展开。南京市人居环境建设的成效显著经过多年努力,南京的城市环境建没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确立了科学、先进的指导人居环境建设的现代理念。市委书记李源潮同志强调要树立现代城市规划理念、现代城市经营理念、现代城市文化理念和现代城市环境理念。  相似文献   

9.
创新在南工大,创业在高新区。今年1月9日,南京高新区与南京工业大学着眼科技创新、人才为先,携手搭建了"海内外领军人才‘三创’载体"。签约仪式上,南京市市委书记罗志军指出,高新区与南工大联手搭建创新、创业、创优"三创"载体,官、产、学、研一体化,对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加速提升企业持续创新能力、加快江北创新、创业、创优生态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称赞其打响了南京跨江发展的"第一枪"。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科技部发文同意建立"昆山电路板特色产业基地"和"盐城环保装备特色产业基地",并认定江阴高新技术创业中心、南京江宁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苏州市沧浪科技创业园、苏州国  相似文献   

11.
寻找区域合作伙伴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选项之一,但区域经济合作需要一个实现互赢共生的平台。安徽在参与泛长三角合作中遇到的种种尴尬,既有长三角经济发展的排他性所致,更重要的是因为安徽在参与长三角经济合作中有认识、政策和实践等战略上的误区。要实现安徽从“融入长三角”到“服务长三角”的嬗变就必须进行战略创新。  相似文献   

12.
从体育经济小循环与长三角冰雪消费升级的理论逻辑关系切入,在探究长三角的冰雪消费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该区域冰雪消费升级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冰雪消费升级有利于拓展长三角经济空间、优化长三角产业结构,从供需两端改革可以促进长三角冰雪消费的升级,进而畅通长三角体育经济小循环.结合长三角冰雪消费市场存在的堵点,提出以内循环为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区域分工与合作协同,扩大有效投融资;借高质量发展外力等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雯  吴开 《特区经济》2008,(9):186-187
安徽沿江城市群的构建和发展属于"东向战略"体系,旨在利用沿江资源优势,融入长三角,带动沿江城市群各城市的经济发展,进而带动全省经济发展。本文客观分析安徽沿江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及现存问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沿江城市群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胡婷 《今日重庆》2020,(5):20-25
两江新区龙兴园区御临河畔,一青狮一白象,两尊巨型雕塑隔河相望,与御临河两岸的景观长廊交相辉映,成为龙兴园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两件作品出自重庆美术馆专职油画家、雕塑家傅榆翔之手,创作灵感源自"青狮白象锁大江"的典故——乾隆年间,重庆经济兴旺、文化繁荣,为防止好风水外流,长江两岸分别建有青狮、白象石像,寓意牢牢"锁"住财富。  相似文献   

15.
定量评估区域一体化进程及产业联动强度是提高区域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长三角核心区沪宁高铁沿线的6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结构要素构建偏离—份额空间结构模型,定量评价研究区内产业结构演化及竞争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南京、上海与其他城市的经济联系加强,成为沪宁高铁沿线两端的核心;区域内大部分城市各产业部门增长势头较大,空间竞争力较强;城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也存在区域产业竞争力下滑、产业分工不明确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世博会不仅对上海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重大机遇,而且对有效推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经济发展,使得中国经济迅速摆脱金融危机所造成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从世博会给"长三角"城市会展格局所带来新的变化,形成新的分工格局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制约世博会成功举办的各种因素;提出了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杨玺 《今日重庆》2021,(2):62-65
重庆,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对长江中下游地区生态安全承担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20年,重庆市环卫集团有限公司共出动清漂作业船舶947船次、人员2655人次,清漂量达8775吨,共接收船舶生活污水、油污水24560吨。风里来、浪里走,水上漂、船上捞,长江清漂人用汗水和艰辛守护一江碧水、两岸青山,保障长江母亲河的水环境安全和航道安全。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一个国家区域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加强,区域经济周期问题的分析已成为经济周期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文章首先利用“谷-谷”法对各省经济周期阶段进行划分,然后依据Harding and Pagan (2006)的周期阶段同步性指数,定量测算我国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区内部以及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为代表的区域合作组织的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在60%~70%时间内是一致的;经济周期阶段的同步性具有“俱乐部”特征;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存在明显同步性,而环渤海经济圈省际间经济周期阶段同步性尚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从经济、技术和环境三个维度阐述低碳经济的概念内涵,据此分析了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同时依据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出的“驱动力-状态-响应”模型(DSR模型)建立了三维的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2000-2008年长三角制造业低碳经济发展脉络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自加入WTO组织以来,长三角制造业一直保持低碳化的良性发展趋势.最后根据评价研究结果结合长三角制造业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侯祥鹏  冯彩   《华东经济管理》2011,25(11):18-22
长三角地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结构和效益的分析及其与全国的对比表明,长三角地区正逐步摆脱投资驱动型经济增长,从粗放式、外延型向集约式、内涵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型走在了全国的前面;同时也正遭遇投资驱动经济增长的“瓶颈”。长三角地区在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方面仍有待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