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基于土地利用的安徽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为例,基于全省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针对土地资源紧缺、供需矛盾突出的土地利用形势,分析农村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研究总结安徽省不同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与新农村建设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新农村建设中土地利用区域差异性分析及模式进行探讨,提出区域土地利用对策与策略,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农村建设实践的蓬勃开展,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探讨,而新农村建设模式本身是构建西部地区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模式的基础。在概述了模式和发展模式含义的基础上,综述了目前理论和实践中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类,从层面、共同点、层次、分类依据和视角等五个方面对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了述评,指出了已有新农村建设模式存在的七大方面不足,由此初步界定了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内涵,展望了未来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八个方面的趋势。并分析了新农村建设模式对构建西部地区新农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模式的五点启示:新农村建设本身的模式是基础、西部区域的科学分区是前提、多种因素综合考虑是必须、主导因子分析现实选择、协同模式应是一个互构的系统等。  相似文献   

3.
韩国的新村运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较好的借鉴模式。但因两国在社会制度、经济基础、建设目的、农村工业化道路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我们必须充分了解两国新农村建设的不同国情,全面吸取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和教训,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新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官绪明 《特区经济》2007,224(9):138-139
目前我国农村物流整体水平低,不能满足多层次、多功能的一体化新农村建设需要,甚至农村物流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因此,为了配合新农村建设,需要探索和研究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本文在剖析了构架新农村物流体系的意义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农村现代物流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王庆锋 《特区经济》2012,(5):163-16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宁夏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是宁夏发展区域经济、和全国同步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对宁夏区新农村建设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移民村庄建设型和农民三流向转移与住房分阶段置换型两种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宁夏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路径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杜漪  彭军 《乡镇经济》2008,24(5):15-20
农村区域自身产业提升和经济实力增强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基础,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必须把内生产业发展和提升作为新农村建设永恒的主题。文章通过对夹江县10村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调查分析,进一步论证了内生产业提升带动新农村建设模式在四川等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可行性,揭示了内生产业提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中部地区"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在中部,全国新农村建设区域布局的重点应放在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罗光莲  陈军  李南洁 《乡镇经济》2009,25(9):52-54,59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式,而其产业的培育是新农村工程成败的关键所在。文章采用文献资料对比、理论综合分析方法,结合典型区域案例,分析新农村产业发展路径存在问题。根据区域经济与农业基础条件差异,将全国分为四大区域,针对不同区域提出相应新农村产业发展路径。希望能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逐步扩大新农村建设范围,树立不同区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各具特色的典型示范样板,充分发挥榜样带动作用,切实有效地推动全区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农村聚居模式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鹏  周国华 《特区经济》2008,228(1):132-133
针对我国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开展农村聚居模式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对农村聚居模式的概念及内涵做出全面解释,然后从农村聚落地理学科的复兴、"农村病"的缓解及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编制等三个方面阐述了农村聚落模式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意义,进而提出农村聚居模式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文章客观地反映了云南、贵州、陕西、四川、重庆五省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加快农村信息化步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傅金鹏 《特区经济》2007,225(10):139-1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全新的庞大的系统工程。各地实际情况的差异决定了新农村建设具有不同的路径,也决定了进行绩效评估采用的指标和指标权重会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模式的得与失,启发今天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要继承工农结合、城乡统筹的农村建设道路,又不能限于小城镇的单一模式,而是要因地刺宜走出更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14.
高成全 《乡镇经济》2009,25(5):62-65
文章基于平顶山市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实际,探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分析了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反映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基础上,揭示了安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难点,提出了加快安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复强 《乡镇经济》2008,24(10):4-8
为更好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各地都进行了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和制定。这些评价指标体系有一些突出的特点,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完善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是新农村建设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重要内容和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就业,能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劳动力素质提高,有利于改善城乡人口和资源配置,为农业和农村发展提供基本条件。劳动力转移也带来了农业生产停滞和老人赡养、儿童教育等社会问题。贵州在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要坚持以本地就业为主导的思路,统筹城乡发展,积极探索适合贵州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使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建设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长期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而对新农村建设进行评价,是实现动态量化反映新农村建设进程、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观战略性调控的基础工作,对于当前工作的评价和今后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根据南京市江宁区实际经济情况,在戴南镇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区县级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设计,并以此为标准对江宁区新农村建设进程进行了量化分析。  相似文献   

19.
孙玲霞 《中国经贸》2008,(18):80-8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十一五”规划期间的重大历史任务。本文从在中部农耕区建设新农村的意义着手,分析了中部农耕区的现状和困难,并提出了建设新农村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李超 《特区经济》2008,(9):182-18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