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7 毫秒
1.
汪洋 《中国经贸》2010,(24):171-171
“十二五”现代产业规划对于地方经济发展是个良好的契机,不仅有利于地方政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对地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有一个强大的推动作用。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和日趋成熟,可以有效地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后劲,有效地增强其区域竞争力,有效地缓解地方政府解决就业的压力,使地方经济的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发展的循环。  相似文献   

2.
对海西创新体系建设及实施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作了详细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的路径选择,认为实施海西区域创新带动战略应紧密围绕"加快产业升级"、"满足就业需求"和"提高海西区域竞争力"为出发点,优先发展原创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类现代服务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实现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以实现海西区资源要素驱动型经济向自主创新驱动型经济转型。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际、国内产业转移、发展的新形势,国内各城市纷纷提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本文根据现代产业体系的理论内涵和要求,针对湖州市产业发展的现状,对构建湖州现代产业体系的策略作了尝试性探讨,对发达地区中小城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也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创新型科技人才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力量。邯郸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应切实加强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推进邯郸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5.
文章结合海西建设的实际对海西创新带动的现状进行深入的分析,主要从经济效益、科技进步环境,科技活动投入,科技活动产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贡献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针对海西创新带动战略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主要从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企业市场化中介,知识产权保护战略,高科技企业品牌建设等方面加强海西创新带动战略。  相似文献   

6.
林巍 《特区经济》2010,(12):61-62
现代产业体系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区域经济中心则是区域发展的核心,现代产业体系是建设区域经济中心的基础,区域经济中心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本文就是力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探讨河北省如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与区域经济中心,揭示河北省现代产业体系与区域经济中心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7.
长三角、珠三角与海西经济区地域相近、资源禀赋和产业同构等现象是制约其产业优化升级的主要瓶颈。区域分工与合作会带来区域利益的增进,经济区发展必须打破行政区划的限制,实现区域间互动与合作。而政府间的非合作博弈等原因导致了彼此间的合作障碍。构建区域间政府合作的互动机制和产业合作机制,对实现三经济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基于苏州科技产业创新发展背景,通过文献资料和实地调研,对当前苏州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客观呈现六大区域支柱产业结构形成的苏州现代传统产业发展格局,总结当前苏州市推进现代传统产业发展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厘清苏州市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主体思路,针对性提出构建建议,为苏州市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为现代经济体系构建研究和实践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9.
苗圩 《中国经贸》2013,(6):48-49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我想就此谈三点看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关键是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充分认识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是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一项重要任务。中共十八大对于未来一个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出了战略部署,并且强调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是中共中央根据国际产业格局的新变化、在科学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新阶  相似文献   

10.
张洁 《改革与开放》2013,(21):7-8,16
现代产业体系是指现代元素比较显著的产业构成,涉及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布局、产业技术、产业链条等产业经济学的主要领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现代产业体系特征科学界定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现代产业体系是涉及产业发展、制约整体生产力发展的重大课题,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对于提升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转方式、调结构,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至关重要。面对新一轮科学发展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在"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的号角吹响后,客观分析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现状,积极探求战略对策,以创新带动产业的绿色发展具有实际意义。本文以南京为基础,通过对南京产业发展的描述,分析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优劣,按照现代产业体系的基本理论,赋予各产业新的定位,从而提出南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服务业是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客观必然性。为了促进广东现代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必须正确处理好几个方面的关系,包括: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公共服务业与专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产业转移与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广东发展现代服务业与港澳发展现代服务业、与珠三角地区、泛珠三角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多层级政府模块、政策体系模块、政策体系实施效果评估模块三个维度构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政策体系评估框架;其中多层级政府模块包括中央政府、省级地方政府和基层地方政府,政策体系模块包含政策目标组合、政策工具组合和政策客体组合,政策体系实施效果评估模块是指技术创新产出指标的完成情况。本文以上海市为样本,对该框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阐述了政策体系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培育机制,构建了产业培育政策体系综合指数,验证了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通过发展生产者服务业促进我国现代服务业进步,关系到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全球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提高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以政府视角为切入点,提出拉动内需根本在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政府的积极介入与扶植,提升服务外包产业的规模与质量,形成生产者服务业有效集聚,利用产业集聚凝聚竞争力,最终将完成产业价值链地位的攀升。针对中国地区经济现状的差异,从分地区协调发展角度提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张鹏 《改革与战略》2014,(7):110-113
文章在对陕南地区茶产业发展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考虑陕南地区的茶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梳理陕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提高发展陕南地区茶产业的现代化意识;树立正确的陕南地区茶产业发展指导思想;政府要加大对陕南地区茶产业的服务功能,加强对茶产业的资金与科技支持,强化人力资源管理与服务优化工作。  相似文献   

15.
陈静  黄萍  贾鸿燕 《改革与战略》2009,25(11):126-128
四川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而地震灾害对四川的旅游业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方政府的行为对灾后四川旅游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了灾害前四川旅游业发展现状以及灾害对四川旅游业的影响,进行了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主导行为的必要性分析,提出了如何规范灾后四川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吴建荣 《特区经济》2012,(2):206-208
两江新区是我国内陆地区唯一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已成为两江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以及重庆市政府实现"314"总体部署的迫切需要和最佳选择。本文从现代服务业的内涵及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意义出发,分析了两江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的比较优势,并从政府行为、产业布局、文化建设、人才引进以及主导产业选择等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7.
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着能源、环保和交通等问题。文章认为,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实现汽车设计和汽车产业能源动力系统的技术转型与创新。通过加大财税政策对优化汽车产业消费市场的扶持力度,完善能源动力网络和全力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低碳汽车企业发展等措施促进我国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以资源消耗为主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不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各地都在探索新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模式.文章阐述了信息服务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分析了南京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的优势与不足,并从制度建设、商业模式创新、创意产业、生活消费服务、空间地理信息服务、物联网和软件业等方面提出了加快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老城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云  杨坤   《华东经济管理》2007,21(6):91-93
文章基于现代服务业知识密集、技术含量大、新兴性、空间集聚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结合老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及前景,分析了现代服务业的布局条件,包括经济社会基础、技术与人才资源、基础设施、制度环境等,并进一步阐述了老城区现代服务业空间布局与发展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泉州产业集群的发展情况进行简要分析,并分析了产业集群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包括完善政府职能增强政府支持,构建合理的融资体制、促进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集群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推动集群创新经济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