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贯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大力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时代感和吸引力,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全面提升,文章对高校易班网络工作队伍建设进行了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
从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党建工作、领导班子建设、基层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入手,阐述了构建思想政治保障体系的认识和重要措施。结果表明,明确构建思想政治保障工作体系,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提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举措,努力构建思想政治保障工作体系为公司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思想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3.
张志新 《改革与开放》2018,(19):155-157
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急需质量提升和创新发展。结合云南省某高校后勤发展状况分析可知,目前高校后勤思想政治工作与后勤改革发展不相适应,后勤思想政治工作被弱化,工作方法陈旧,缺少路径创新。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质量,需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工作的统一,将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干部以身作则、示范岗位引领、文化活动开展、解决职工实际问题等方面与思想教育相结合,创新后勤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4.
受市场经济消极因素和社会群体"重利益轻政治"价值取向的影响,国企职工的心理和思想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使思想政治工作变得更为艰难、复杂。因此,国企思想政治工作部门和工作者,必须深入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认清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意义,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探索破解思想政治工作难题的对策,为国企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题,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灵魂,是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要服务于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6.
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科学、健康、长远发展的重要保障。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思想政治工作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对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文章主要针对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展开研究和实践,提出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具体做法,以期进一步丰富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促进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7.
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国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本文针对新形势下高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如何加强和改进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和措施,强调了高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张瑞峰 《魅力中国》2009,(36):140-140
在当前继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新形势下,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得到进一步提高,各项业务稳定发展,但由于部分信用社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淡化了思想政治工作。笔者就加强农村信用社的思想政治工作谈点认识。一、农村信用社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只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统一人们的认识,提高人们的觉悟,使劳动  相似文献   

9.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是保障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环节。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也给队伍建设带来新的挑战,明确认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现状,有利于从加强高校党委领导、紧抓教育培训和完善管理体制等方面,把握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0.
思想政治工作的战斗力在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要求,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高对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重要意义和怎样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认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做起、树立全新的观念、全新的思路,全新的工作方式,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上、方式方法上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通过在研究新情况、探索新途径、解放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协同共生论:数字时代的新管理范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数字时代管理实践中的无限链接、动态协同、范围经济、不确定性等特征向现有管理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实践界需要新的"范式革命"来帮助组织有效地应对数字化。为了解读数字时代组织面临的新困惑,帮助企业应对数字时代的新挑战,本文提出了协同共生论。协同共生是指组织共生单元通过主动寻求协同增效,实现边界内组织成长、跨边界组织成长和系统自进化,进而达到整体价值最优的动态过程。协同共生的本质是从无序到有序,协同共生论就是用于引导共生单元实现整体价值最优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即通过协同共生效应、架构、管理模型及价值重构关键要素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帮助企业实现边界内组织成长、跨边界组织成长、系统自进化,进而达到整体价值最优。本文提出组织内共生、组织外共生及组织内外共生等三种共生态结构,并探讨了实现三种结构的机理、要素、模型与情境条件。"协同共生论"作为协同逻辑、共生状态的有机融合,为探索数字时代的组织和管理理论提供了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针对产业链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禁锢产业链升级的顽疾所在。在探讨产学研、产业集聚与产业链升级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对产业链升级路径和方法进行研究,提出建立产业创新中心的科创平台建设新模式。在此基础上对产业创新中心建设进行探析,分析其建设成效,提出对策建议。通过研究产业链升级路径及平台建设模式,促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加速创新要素流动,推动产业链拉长板补短板,助力产业链升级。  相似文献   

13.
林钟扬  向宇  吴鸣  张翔  武秋杰 《科技和产业》2020,20(10):175-179
选取浙江省113座不同类型的典型地下开采矿山,利用2014-2018年各类矿山的开发利用数据进行综合研究,全面分析评价指标选取影响因素,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矿山生态保护的角度,借助专家技术研讨咨询和论证,确定了规范开采、矿产资源利用、循环利用、科技水平、经济社会效益共5个方面的评价指标体系要素层,并进一步明确了16个指标层,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对选取的评价指标项进行标准值计算,采用德尔菲法确定了指标项权重值。结果显示,要素层权重以规范开采、矿产资源利用、循环利用为主,权重值分别为21.9、35.2和20.8。研究为加快推动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科学管理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蓬勃兴起,已逐渐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的发展推动中国城市走向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新模式,是当前亟待进行理论阐释与实证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使用2011—2019年中国25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在剖析数字经济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从边际效应和作用机制两方面提出了数字经济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假说,并运用多种计量模型对上述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经济对于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越强,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数字鸿沟"效应的存在。数字经济通过产业结构优化效应、创新能力激发效应和公众认知能力提升效应三重机制赋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这些结论在多种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本文所进行的相关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解析数字经济对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与特征,实践上有助于中国政府充分利用数字经济赋予的时代机遇,加快中国城市发展方式的创新驱动、绿色转型和打造创新、智慧、生态、美丽的新型城市。  相似文献   

15.
吴传琦  张琪 《南方经济》2021,40(4):18-36
从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我国不同部门市场化程度有所差异,劳动供给的部门异质性随之体现。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结合汉森门槛回归模型和劳动供给模型,依托部门市场化程度的差异性,文章探讨了工资对劳动力个人供给的非线性影响及其部门异质性。主要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我国市场部门与公共部门劳动力的个人劳动供给有所差异。第二,工资与个人劳动供给呈现非线性关系并且存在部门异质性。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工资对个人劳动供给的影响存在三个"突变点",工资门槛均使得工资"激励效应"加强并呈现逐步增加的趋势。第三,劳动供给的工资门槛存在性别、城乡和行业异质性。第四,随着年龄增长、人力资本积累,个人劳动时间供给趋于降低,签署书面劳工合同使得市场部门劳动力工作时间显著增加,而政治面貌显著影响公共部门劳动供给。总体来看,无论是市场部门还是公共部门,我国劳动力个人供给曲线均未"向后弯曲",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幸福感等议题需持续关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了"理论视角—定义逻辑"的混合型组织概念认知范式,基于理论视角将混合型组织本质的已有认知归纳为治理方式观、建构形式观和组织形态观,认为它们可以收敛于组织形态观;基于定义逻辑将混合型组织概念的已有界定方式归结为以"元素混合"为核心和逻辑起点的定义方法、以"特征介于"为核心和逻辑起点的定义方法,并结合二者形成基于元素混合的特征刻画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包容性与解释张力的混合型组织元定义和反映混合型组织运行完整"画像"的操作性定义,以期引导人们走出混合型组织的"概念丛林"。本文对混合型组织既有的多种分类方法进行了批判性审视,建立了"元素特征组合—混合度"的混合型组织类别识别与判定框架,并聚焦于组织社会学领域的混合型组织类型,将组织的商业性与社会性两个维度、混合度阈值与类别结合起来,考虑最低混合强度要求,廓清了不同类别混合型组织所处的区域边界。  相似文献   

17.
数控设备的陈旧及老化问题是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在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三个月的数控维修学习,在各位老师的耐心指导下,主要介绍了数控车床的原理与应用,并且讲解了数控车床的维修方法与注意的事项,以及实践工作的方法和理论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于数控维修这门课程也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在此,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和解决在实际生产中数控设备出现的故障.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农业大国,城乡人口流动规模大,存在城乡二元结构。要促进城乡融合,需推动乡村产业结构升级,走特色区域城镇化道路。区域城镇化包括城乡城镇化和不同区域城镇化。要实现区域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一要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立足于当地经济水平、历史文化传统、生态环境等提高城乡建设效益,引导村镇建设走入正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二要大力推动就地城镇化,提高乡镇企业规模,就近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三要统筹城乡发展,选择合适的城镇化道路,发挥市场和政府的联合作用,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9.
郑晓冬 《南方经济》2021,40(2):123-140
研究他人幸福感对个体幸福感的影响有助于更加全面地理解和评价公共政策的真实效果,如何有效识别幸福感人际传递的因果关系是分析幸福传染效应的核心问题。文章利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以社区为参照单位讨论与检验了人际间的幸福传染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在控制了个人、家庭与社区层面的相关因素后,社区其他人的幸福感对个体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分别以社区其他人的父母教育程度以及受访时间和天气作为工具变量,并进行两阶段最小二乘估计(2SLS)的结果依然支持“幸福会传染”的结论。此外,包括指标、样本和方法调整在内的稳健性检验仍显示结果一致可靠。从群体差异来看,幸福的传染效应更加明显地发生于农村、家庭收入较低,以及自身幸福感和社会资本处于中高水平的群体。幸福在人际间传染的主要渠道有两条:一是个体通过捕捉模仿或认知联想他人的情绪与行为来改变其精神健康与社会信任水平,进而影响其幸福状态;二是他人积极的情绪与反馈有助于社会网络的构建与发展,从而通过促进社会互助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幸福传染效应的存在为完善政策与项目的全面评估、加强社会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促进正能量的传播等提供了参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为例,基于2013-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采用有序Logit、OLS、PSM-DID等方法,尝试解答助人会让人变得更幸福以及助人会对不同年龄群体幸福感产生差异吗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有助于提升幸福感水平,且在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情况下,该结论仍成立;第二,进行分样本讨论发现,这种影响存在年龄差异。具体而言,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对幸福感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对中年人影响并不显著;第三,经济因素并不对志愿服务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起调节作用;第四,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中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通过提升积极情绪实现,而消极情绪则起遮掩效应。文章的研究意义在于,理论上,梳理了国内外关于中老年人志愿者服务对幸福感影响的文献,丰富了当前我国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和幸福感关系的理论和经验研究;实践上,为推进我国中老年人志愿服务参与、保障幸福老年生活及构建互助的社会网络支持体系提供了一定的建议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