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我国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大背景条件下,我国蔬菜产业也需要转变增长方式。第一,要从扩大面积规模,向提高单产、调整结构转变;第二,要从高投入、高产出的资源密集型向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转变,保障蔬菜的产品卫生安全;第三,要有分散责任逐步走向规模化、合作化的标准园发展,提高产品质量,以此来保证蔬菜价格的稳定;第四,要从技术研究向自主创新转变,扭转我国蔬菜高端品种由国外引进的被动局面.提高我国蔬菜的创新能力和产品加工出口能力;  相似文献   

2.
石涛 《改革》2007,(10)
报酬递减规律和报酬递增规律共同存在于自然垄断产业发展过程中,并对自然垄断产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进而引发了相应规制的差异性。对报酬递减规律支配型自然垄断产业而言,应以限制性规制为主,建立规制风险预警机制来加以防范规制风险。对报酬递增规律支配型自然垄断产业而言,应以激励型规制为主;并对网络性较强的自然垄断产业实施价格规制,放大整个产业报酬递增规律效应。  相似文献   

3.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的原因与路径前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受生产力水平制约。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滞后受工业化阶段、二元结构体制约束,同时,发展中国家的问题与转型经济的问题交织在一起,更加大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困难及复杂性。要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为主要途径,大力发展有突破性带动作用的高技术产业,积极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人们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存在误区: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就是不搞劳动密集型产业,都搞高新技术产业;认为只有工业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农业和其它行业不存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问题;认为我国过去长期实行的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因而不存在集约型经济的内容;认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纯属实际经济工作部门的事,与其它部门无关。对这些误区必须给予指正。  相似文献   

5.
王晓安 《浙江工商》2006,(12):34-36,38
经济增长方式在华立产业发展中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开始创业到产业的快速扩张阶段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以及经济规模迅速扩张后经调整和优化,逐步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我国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出口产业发展思路毛加强对外贸易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的转变是我国外贸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过程,实质上是出口产业发展的高度化过程,要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从优化产业结构入手。一、我国出口产业结构特征与问...  相似文献   

7.
加快辽宁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目前我国许多地区加快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从我国实际出发,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是产业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是由数量扩张、结构转换和水平提高构成的经济发展过程。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结构状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就要推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依靠科技进步,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增强技术要素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长,还要求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对土地增加更多投入。实行集约利用势在必行。对土地实行集约利用就需要增加投入,准确地说是要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投入。但是人们担心这种追加投入会不会必然导致报酬递减。长期以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认为自然界存在这样一个“普遍规律”,即对土地追加投入,产景与经济效益必将递减。这种断言虽然警告人们在土地利用中不可盲目追加投入,也给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前景笼罩上一片阴影。本文将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进行再思考,解开人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重点,是把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力争实现突破性进展。不同地区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方式、方法、途径和模式均有所不同。近年来,十堰市从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入手,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远远低于世界水平.而我国人口还将继续增长,还要求生产出更多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对土地增加更多投入,实行集约利用势在必行.对土地实行集约利用就需要增加投入,准确地说是要增加单位土地面积上的投入.但是人们担心这种追加投入会不会必然导致报酬递减.长期以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认为自然界存在这样一个"普遍规律",即对土地追加投入,产量与经济效益必将递减.这种断言虽然警告人们在土地利用中不可盲目追加投入,也给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前景笼罩上一片阴影.本文将从另外一个角度,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进行再思考,解开人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质和二元路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的经济增长存在着若干约束条件。这些约束条件既决定了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紧迫性,也决定了增长方式转变的特点。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应遵循一条二元路径,即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提高资本生产率并举。  相似文献   

12.
王宏 《中国经贸》2014,(8):242-242
当前我国经济由粗放型转变集约型增长方式阶段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由了解经济增长方式的概念入手,通过探讨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了我国应当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以来,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源产出率有所提高,初步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的势头,促进了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4.
资讯·信息     
胡锦涛: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近日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九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保持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关键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胡锦涛指出,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国际经济正处在产业结构朝着技术、知识、服务密集的方向发展的新的调整时期。只有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仅具有由我国所处经济发展阶段以及在转轨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体制所决定的客观必然性,而且具有今后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以及国际经济科技发展大趋势所决定的客观必然性。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对我国经济进入国际经济大循环,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素质,论强竞争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九五”经济发展实现年均增长8%左右的速度,就我国资源状况是很难满足的。任由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发挥作用,不仅能源、原料等产业瓶颈问题加剧,还会加剧环境污染、破坏生态平衡。而我国…  相似文献   

16.
论信息化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生 《南方经济》2005,(6):73-75
第三次工业革命以来,世界经济增长依赖的因素之一是信息化,广东经济要继续保持持续的高增长,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道路。本文从结构调整、技术创新、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产业整合和完善体制与机制等五个方面探讨信息化对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7,(1):61-61
只要继续贯彻执行国家确定的各项政策,着力推进产业升级、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化工经济仍可保持较快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中日韩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比较和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及工业化进程的不同,中日韩在产业发展阶段和产业增长方式呈现了不同的状况,从而使三国的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差距较为显著。本文以产业不可持续指数分析了中日韩三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对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综合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国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变措施,并提议以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纽带,加强中日韩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9.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优化产业组织结构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杜传忠产业组织问题的实质是研究资源在各产业内的配置方式及其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途径。因此,产业组织结构状况对于资源配置效率,进而对经济增长方式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着重分析我国产业组织结构的缺陷、成因及其对“增长转型”的...  相似文献   

20.
运用1995—2008年数据对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面板单位根和面板协整研究。结果发现:R&D资本和R&D人力对R&D产出都具有显著贡献,但其贡献表现出规模报酬不变或规模报酬递减的特征;此外,市场势力与R&D效率具有倒U型特征,企业规模对R&D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国有产权比重却具有显著的负影响。政府为此应该采取相关措施,促进我国高技术产业R&D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