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资产证券化,认为其风险特征主要包括:加大金融市场潜在风险;帮助银行业转移风险有一定限制;冲击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子银行体系蕴藏巨大风险。这对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以及防范证券化风险有重要启示:一是制定相关法规预防资产证券化风险扩散;二是增强证券化条件下货币政策有效性;三是加强影子银行监管。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被证券化的资产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类型,一种是金融机构的正常信贷资产,一种是金融机构的不良信贷资产,还有一种是企业收益专项资产。其中以不良资产本息偿还为现金流的资产证券化业务类型,被认为是化解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增强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的重要手段,而得到众多商业银行的青睐。然而,由于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程序非常繁杂,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也就非常多,对其进行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基于此,笔者就我国资产证券化业务的风险控制问题展开论述,文章分别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发起人、资产证券化的中心环节——SPV、信用评估机构、担保人以及受托管理人等五个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进行了分析与论述,分别分析了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对策,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资产证券化业务风险的控制问题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3.
闫雪晴 《上海商业》2023,(2):103-105
近年来,随着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不断扩大,进一步凸显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对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性。信贷资产证券化在给商业银行带来一定收益的同时,其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在介绍信贷资产证券化定义及机理基础上,分析商业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风险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在金融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资产的证券化使得银行风险分散到其他领域,扩大了风险范围。本文在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风险作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有效控制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违约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旭 《商业研究》2006,(20):148-151
识别和控制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是金融监管的客观需要。以信贷资产支持证券为例探讨资产证券化的特有风险—违约风险,并运用KMV模型测度个案违约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控制违约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谈资产证券化中的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惠  孙鹤鸣 《商业研究》2003,(5):178-179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实务界的呼声日益高涨。从资产证券化的本质和法 律特征,分析资产证券化风险控制的法律问题,并对我国实行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同时提出 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7.
有效防范资产证券风险一直是资产证券化的难点.本文结合对美国金融危机以及目前资产证券化风险的分析,认为资产证券化的最大风险仍然是资产本身的风险,对于资产证券化风险的防范主要是资产本身风险的防范,防范的核心是建立一套与资产证券化相适应的有效信用评级机构监督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信贷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领域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在我国正处于试点阶段,才刚刚起步,因此信贷资产证券化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许多风险。就信贷资产支持证券的违约风险问题进行研究,先介绍违约风险的度量方法,再深入分析了KMV模型,然后提出控制信贷资产证券化违约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主要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运行过程,阐述了资产证券化运行中存在的风险以及防范措施,最后总结了资产证券化运行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够通过本文的研究,实现资产证券化运行风险的良好控制,提高资产证券化运行的安全性。所谓的资产证券化主要是指将原本固定不流动的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能够进行自由买卖的一种证券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并以特定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银行不良资产绝对数量的增加,央行加强对商业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加强资产流动性和分散资金风险的管理,以及银行贷款利率空间的扩大,我国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推行资产证券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针对我国推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提出了更新经营理念,加快信贷资产证券化进程;加强和完善立法工作;规范发展资产评估业和信用评级制度;培育、引进、发展机构投资者;注重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等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对策。积极寻求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突破点。  相似文献   

11.
盘珊珊 《商》2014,(2):161-162
目前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普遍集中于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以及资产证券化发展的障碍和前景,对其风险分析方面理论文献较少。赵胜来、陈俊芳在《资产证券化的风险及定价研究》中总结了资产证券化普遍存在的四大风险:交易结构风险、信用风险、提前偿还风险和利率风险。与赵、陈不同的是,该文着重分析中国本土资产证券化方面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增加了系统风险和证券化产品风险方面的分析,最后有针对性地寻找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该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资产证券化各方面的重新思考。为了对资产证券化过程产生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资产证券化会计的建立与完善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在对国际会计理事会(IASB)资产证券化会计的研究历程介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得出一些启示,以期对我国资产证券化会计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潜在的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提出需加强银行房贷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资产证券化市场和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制度三大措施,以加强商业银行房贷风险的控制和管理。  相似文献   

14.
资产证券化风险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资产证券化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市场广为流行的融资方式,资产证券化对于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资产证券化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尤其对我国而言,由于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市场环境及中介机构,资产证券化的运行会蕴涵着更大的风险。因此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充分降低我国资产证券化的运行风险,促使我国资产证券化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5.
资产证券化:我国现存的两大障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证券化是近三十年来世界金融领域最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推动资产证券化是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必然选择。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两个瓶颈,一是制度障碍,二是风险障碍。我国应加快法律法规建设,并加强金融领域的风险监督。  相似文献   

16.
资产证券化是资本市场中重要的创新型金融工具,它对于促进企业融资、提升资本市场运行效率乃至宏观经济的运行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创新性的融资方式,其涉及关联方较多、交易结构复杂、市场化水平较高,因此,资产证券化既可以为企业带来高额的回报,同时也并存诸多风险。通过分析中国现今经济背景下资产证券化面临的风险,并根据资产证券化风险形成的原因提出了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加强信用体系建设等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国际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应对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资产证券化监管政策中存在的问题,巴塞尔委员会对新资本协议进行了修订,涉及资本计提标准、监督检查和信息披露要求。美国最新发布的针对资产证券化的FAS166和167会计准则也突出了两大特点:一是使原来所有以资产负债表外的会计形式设立的证券化资产全部被重新囊括在主体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中,二是彻底取消了专门为销售证券化资产而成立的,以合格特殊目的实体形式出现的独立子公司。通过了解国际资产证券化风险监管最新进展的内容对于我国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加强风险监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叶敏 《财贸研究》2012,(4):10-16
文化资产证券化是加速文化产权交易、盘活文化资产的有益尝试,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由于中国现有法律制度在这一领域存在着大量空白与不足,严重妨碍了文化资产证券化的发展,存在着很大的潜在风险。应从统一立法、协调监管、加强中介机构管理、完善信息披露和风险隔离制度、加强投资者保护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起文化资产证券化的法律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风险自留规则下,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构建商业银行应对流动性风险和信用风险冲击的资产证券化择机模型,研究风险自留规则对资产证券化择机的影响及相应融资策略。结果表明:同等融资需求下风险自留导致更高的基础资产投入量,提高证券化融资总成本,降低商业银行证券化融资效用;风险自留显著影响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融资择机策略,使得资产证券化替代附属债务融资的条件变得更加严格,不同情境下分别存在单一融资策略、完全替代策略和混合融资策略;风险自留会削弱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资本管理动机,增强流动性管理动机。  相似文献   

20.
我国资产证券化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介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和基本交易结构;从资产证券化的市场分类、发展动力、银行动机、产品定价、发起主体和基础资产等六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统一资产证券化法律和交易规则,扩大投资人范围,增强资产支持证券的流动性,并注意控制风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