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农融资难的关键是抵押品缺乏和信息不对称,如何通过信贷机制创新缓解林农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当今农村金融研究的热点和焦点。本文通过对屏南县以小额信贷促进会为中介的小额林权抵押贷款模式研究,发现这种贷款方式可有效解决大银行与分散小农户之间抵押品缺乏、信息不对称和贷款成本问题.对缓解林农信贷约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凯恩斯主义的信贷配给理论认为:在信息不对称和银行厌恶风险前提下,由于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银行贷款的预期利润并不总是与利率的高低同方向变化。利率高时,贷款人的违约概牢大,放贷人会有较大的收不回贷款的概牢;利率低时,放款人又会经受损失利息的风险,放款人必须在利率和风险之间权衡,选择合适的利率,在该利率下,将相对于岱款人需求短缺的资金在贷款人之间配置:该理论的前提是信息不对称和银行厌恶风险,在银行的实际经营中,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是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有效的降低甚至是完全克服,  相似文献   

3.
陈彬 《中国物价》2013,(11):71-73,77
本文利用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农村小额信贷的信用风险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本质来源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借款人方面主要是农户的履约能力可能出现问题而贷款人却无法及时了解,贷款人方面则主要是因为内部人员素质较低,不能科学、系统地处理信贷资金发放和收回过程中的调查、计划、决策、信息处理和风险管理等工作导致对农户的信用信息无法充分掌握。针对这两方面可能产生的信用风险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农户信贷市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由于信贷机构与农户之间不完全信息,信贷机构贷款前无法有效判别农户基本信息的真伪性、贷款后无法甄别农户的信贷违约风险,信贷人员依其主观进行判断,易于增加农户信贷违约风险。因此本文对信息不对称下农户信贷违约风险的独特性、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同时用相关理论进行解释,以期对降低农户信贷违约风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当前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客户因素的风险、信息不对称引致的风险、利率变动引致的风险三个方面,笔者建议从扩大贷款利率浮动区间、提高个人信用评级真实性和准确性、明确贷款审查控制重点改进个人消费信贷信用风险防范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下的逆向选择及信贷配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中的逆向选择和信贷配给 (一)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 信贷市场逆向选择来自于银行事先不完全知道借款企业的信用状况、还贷能力以及经营管理水平,从而使利率和贷款准入条件不能达到信息对称情况下的最优水平。那些效益较差的、对银行贷款依赖性较大的企业最急于获得贷款,  相似文献   

7.
抵押品约束与中小企业信贷配给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抵押品要求是银行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规避信贷风险的理性选择,但同时也是许多中小企业受到信贷配给的主要原因。霍姆斯特朗一泰勒尔的道德风险模型揭示了抵押品约束导致我国中小企业信贷配给以及市场效率的损失。第三方信用担保机制和关系型贷款机制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信贷配给程度、提高信贷市场效率。  相似文献   

8.
曾奕 《商业时代》2006,(18):50-51
商业银行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信贷有力地支持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是不完全信息制约了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正处于成长期,急需银行信贷资金的扶持,因此导致银行信贷结构与经济结构明显不对称。应该采取措施解决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提高银行信贷资金配置的效率,主要措施有设立中小银行、发展资本市场等。  相似文献   

9.
利用S-W模型研究大银行、中小金融机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贷款决策,并针对我国不同规模的金融机构分析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信贷配给现象,提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合理化建议。解决银行和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是前提条件,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合理引导资源配置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张龙耀  杨军  陈畅 《财贸经济》2011,(11):98-104
本文从农户信贷需求的视角审视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效。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农户因为利率市场化之后高利率导致信贷需求无法实现的只有8%;相反,非利率交易成本和非价格合约条件对农户信贷需求的抑制作用明显。这表明,当前农村金融机构并没有将调整利率作为弥补贷款潜在风险的手段,在简单地将利率上浮至一定比例之后,仍然将较严格的信贷条件作为甄别贷款人的手段,如制定繁杂的贷款程序、要求贷款人提供抵押担保和长期信贷交往历史等,其根源在于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以及农村金融机构在定价和风险甄别方面经验不足。因此,进一步放松市场管制和降低市场准入门槛是巩固和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