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银行经营环境的变化,政策性银行的一些弊端日益暴露出来,政策性银行的改革势在必行,但改革首先必须对政策性银行的职能有正确的定位,规范政策性银行行为,正确处理与商业性银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金融中介机构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活动中起着风险分散和甄别引导作用。目前,在新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体系中,金融中介机构还存在着政策性银行和商业性银行支持力度不够、缺少风险投资主体的介入等问题。因此,应该加大政策性金融机构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协同创新项目的支持力度,创新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模式以及支持发展风险投资机构。  相似文献   

3.
世界各国农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对农业的投入及金融的有效支持,这是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但政策性金融缺失、商业性金融弱化、农村资金流失等制约着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的发展。因此,要合理定位农业政策性金融,强化商业性金融支农作用,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促进黑龙江省外向型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金融体系中,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兼顾了金融业的效率与公平,两者的有机结合,促进了金融体系的良好发展。本文通过对商业性金融在扶富方面的效率和政策性金融在扶贫方面的公平进行分析,深入探究两者的关系,以期促进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5.
政策性银行越界问题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建维 《商业研究》2003,(2):103-104
政策性银行享受政府政策的优惠,不具备与商业性银行公平竞争的资格。要立法规范政策性银行的行为,使之与商业银行各负其责,优势互补,共同繁荣我国的金融事业。  相似文献   

6.
政策性银行的建立初衷是为了分离专业银行的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 ,为专业银行商业化辅平道路 ,同时使政策性业务经营也体现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 ,实现政策性金融功能与财政功能相结合 ,提高财政宏观调控能力。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体系的完善 ,政策性银行的目标或功能势必要随之动态地调整。面临新时期中挑战与机遇的政策性银行 ,必须认真研究困扰其发展的严峻问题 ,并提出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赵怡 《商业时代》2004,(11):27-28
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明确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与目标是极为重要和紧迫的。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是服务于“三农”。推进中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首先要确立解决“三农”问题的指导思想,然后,从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农村信用合作社以及农村商业性非银行金融与政策性非银行金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政策性银行的经营困境体现在资金来源的效益性与资金使用的政策性之间的矛盾,并由此使其金融支持的成本持续上升,无法满足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融资需求。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支持,尤其是对企业“走出去”提供的长期资金金融支持,需要一种重新配置“国家信用”的崭新金融安排,即实行“商业化运作”改革。商业化改革的任务是增强政策性资金的金融效用,开展多元化的商业性业务运营,通过提升国际化程度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从而解决政策性银行自身存在着的低效率高风险的问题。本文重点研究了政策性资金运作模式与效果和国际化市场运作的战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证了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深入的分析,作者认为开发性金融是政策性金融在引入市场运作原理下新的发展阶段,政策性金融是开发性金融的基础阶段,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在某种条件下的融合生成了开发性金融,他们共同构成了现代金融。  相似文献   

10.
关于我国政策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再探索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白钦先  郭纲 《财贸经济》2000,(10):21-26
我国的政策性金融自1994年基本实现与商业性金融分离分立以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同时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政策性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特殊地位的阐述,来解析我国当前政策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政策性金融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陈艺灵 《消费导刊》2009,(13):86-86
本文从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出发,找出了我国政策性银行存在的问题,如:缺乏相关法律制度,资本金充足率不足,业务种类单一等。并提出了改革政策性银行需必须应对的问题:经营规模的选择,兼顾商业性业务和政策性业务以及与商业银行的竞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张顺  王栋 《致富时代》2016,(4):104-105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在市场配置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变化发展,我国不断地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同时,在金融领域我国也开展了政策性银行的商业化变革。本文分析我国政策性银行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制度缺陷,提出我国政策性银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3.
科学认识政策性金融制度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从制度视角探讨政策性金融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在对政策性金融的内涵与外延进行再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了政策性金融范畴或制度内涵的基本界定标准及其同政策性银行等制度承载体的关系.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基本国情,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广泛存在着强位弱势群体融资难这一客观事实,对政策性金融制度客观存在的理论根基与现实迫切性进行了具体分析.对当今我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面临的基本问题,例如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市场化运作和政策性银行转型等进行了理论剖析.  相似文献   

14.
《商》2015,(49)
随着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呈现多层次、多元化特点。农村金融作为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服务机制,肩负着重要使命。本文通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农业大省——山东省,梳理了山东省农村金融需求和供给两方面的现状,指出了各农村金融机构职能定位不清、新型经营主体金融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政策性、合作性、商业性金融的定位与改革发展思路、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等方面针对性地提出改革具体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储祥昌 《中国市场》2001,(10):63-63
<正> 曲靖市金融业通过多年的改革和发展。已逐步形成一个在人民银行调控监管下,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股份制商业银行、合作制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体系。200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842个,金融从业人员7022人,全市各项存款余额达177.6  相似文献   

16.
完善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经营机制进一步发挥进出口政策性金融的作用顾鸣超李晓苹一、坚持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的改革方向(一)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2月,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标志着其产权制度、组织模式成功转变。然而,股份制改革给政策性银行的筹资成本及业务开展等众多方面带来了较大影响。中国政策性银行作为金融资源配置体系重要的组成部分,股份制改革后其作为政策性银行的比较优势将逐步削弱,政府支持力度与竞争优势的减弱将对其筹资成本、业务开展乃至自身可持续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为更好地推动我国政策性银行股份制改革,应渐进式过渡,向低政策多元业务模式发展;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政府目标与市场业绩的统一,体现政府意志、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兼顾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实行分账经营。  相似文献   

18.
由金融危机引发的对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行金融自由化以来,美国银行业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双重竞争压力,持续宽松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流动性泛滥,进一步激化了银行间的过度竞争。为应对过度竞争和追求超额利润,商业银行过度依赖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创新,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和政策性银行也偏离自身业务边界,导致金融体系风险快速膨胀、金融生态失衡,这是本次金融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之一。美国、巴西和日本等国家金融资源配置方式的经验教训表明,基于银行是具有巨大外部性的特殊企业,政府可以通过采取界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以及政府与政策性金融的责利边界等金融约束政策,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充分发挥其正外部性,降低负外部性。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制度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刘天然 《中国市场》2011,(11):78-84
本文对农村金融体系中的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这三个正规金融组织在改革开放之后各个重要发展阶段的制度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政策性金融、商业性金融和合作性金融这"三驾马车"在制度变迁过程中职能逐渐明确;农村金融和农村经济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我国的农村制度变迁过程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20.
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作用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辰现代农村经济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内容,其核心是农村金融,包括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的结合.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表明,农业政策性金融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为此提出要把握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