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这一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与复杂国际形势严峻挑战,我国物流业统筹推进抗击疫情和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工作,在为抗疫保供、复工复产做出重要贡献的同时,取得了来之不易的不俗成绩。但与此同时,物流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物流业整体发展水平与应对不确定因素的能力有待提高,国际物流、应急物流、绿色物流等方面尚有短板,运行规模与质量方面“大而不强”,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物流大国向物流强国的转变任重道远。2021年既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未来一段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物流业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改变,需要我们在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特点、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撑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明确现代物流发展新方位的基础上,以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建设物流强国为目标,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认真谋划“十四五”乃至2035年发展战略,高瞻远瞩把握行业趋势,脚踏实地做好当前工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具体而言,一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安全高效;二要做强扩大内需战略支点;三要推进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四要加速物流数字化转型;五要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六要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七要挖掘区域协同发展潜力;八要补齐“三农”物流短板;九要实现物流绿色可持续发展;十要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物流业首先从制造业突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现代物流业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影响,现代物流与宏观经济、企业发展及人民生活具有密切关系。文章指出,2007年中国物流业在油价上涨等不利因素冲击下实现了平稳增长;经过几年的发展、调整和重组,物流企业与物流市场集中度有所提高;物流业发展外部环境进一步改善。但我国物流业发展也存在诸多困难,如成本约束普遍加大、物流基础服务项目特别是公路运输环节竞争过度、物流供需双方有效需求不足等。为促进我国物流业发展,必须加速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进程,把企业非核心业务全部或大部分外包,特别是把第二产业的物流服务业外包,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必须认识供应链、走进供应链、构造供应链、优化供应链,供应链里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要结成战略联盟,实现共赢;必须发展高端物流服务,从制造业寻找突破口,促进现代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有机融合,从而降低我国制造业过高的物流成本,实现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我国物流业积极调整,加快转型升级,迎来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发布,物流产业基础性、战略性地位进一步明确;增长速度高位趋稳,需求结构稳步调整;资本和技术双轮驱动,市场主体趋于集中;平台整合,产业融合,经营模式变革创新;渠道下沉,海外布局,服务网络纵深发展;互联互通,一体化发展,区域物流进一步优化;政府重视物流业发展,治理环境持续向好,总体运行保持了较强的发展韧性,较好地发挥了基础性、战略性作用。但是,我国物流整体市场环境依然比较严峻,企业经营仍然困难,产业间合作仍然存在很大空间,物流业转型升级与健康发展面临严峻挑战。2015年,对正处于产业地位提升期、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形成期、物流强国建设期的我国物流业而言,必须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重视消费需求的推动作用,重视质量与效率的提升,重视企业整合与创新,重视资本和技术驱动,重视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建设,重视绿色低碳物流发展,进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发展新阶段,逐步从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粗放式增长转变为注重质量和效率的集约式增长,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变为调整存量与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变为整合发展、创新驱动,逐步释放发展潜力。2015年既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促进物流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启动之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物流业要在进一步关注客户需求新变化、物流服务新市场、组织经营新模式、物流新技术、物流人才培养、企业社会责任、行业协会建设与发展的同时,注意防控和化解市场风险、技术风险、重组风险、资金风险、法律风险、信用风险,处理好增长与稳定的关系,通过改革创新推动整合优化,增进效率,有序推动全行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4.
2011年,在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与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我国物流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支持物流业发展的政策集中出台,物流业发展环境受到广泛关注,物流市场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物流经营模式经历了新的变革,物流企业整合提升步伐加快,物流区域集聚趋势明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放缓,物流行业管理基础性工作日臻完善,为国民经济平稳较快运行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2012年,受国内外各种因素影响,我国物流业发展增速将放缓趋稳,物流需求层次提升,物流市场竞争加剧,物流企业面临新的选择,涉及民生的物流领域更受关注,物流新技术加快应用,多业联动的经营模式逐步形成,物流政策逐步落实。2012年,我国物流业要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加大物流业土地政策支持力度,使物流车辆便利通行,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鼓励物流设施资源整合,推进物流技术创新和应用,加大对物流业的投入,优先发展农产品物流业,加强组织协调,在扩大内需中发挥支撑和保障作用,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发挥促进作用,在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我国物流业经受了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实现了平稳适度增长,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并呈现出了许多新变化和新特点,对国民经济发展与发展方式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行业运行增速的趋缓,高速增长下长期掩盖的一系列问题日益突出,落实“物流国九条”政策、切实减轻物流企业负担依然任重道远.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面对新的机遇和国内经济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坚持“稳增长、调结构、抓整合、促转型”的发展思路,以降低全社会物流总成本、提高物流运行效率为中心,进一步坚定信心,主动转型发展;转变观念,推动整合发展;加强管理,注重科学发展;加强多业联动,促进融合发展;加强科技引领,加快创新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坚持诚信发展.  相似文献   

6.
2022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需求不足、成本上升等多重压力下,我国物流业仍总体实现平稳运行。这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全年社会物流总额、物流业总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平稳增长;二是保通保畅发挥重要作用;三是市场主体集中度稳步提升;四是供应链创新应用进入新阶段;五是物流网络建设持续推进;六是智慧物流彰显新活力;七是国际物流不断开辟新赛道;八是助企纾困政策密集出台。但与此同时,我国物流业也存在物流供需不匹配、供给结构不平衡、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制度不协调等诸多困难和问题,距离供需适配、内外联通、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与物流强国目标仍有相当大的差距。2023年,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融合创新、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但也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为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应在认真研究需求规模扩张、供给结构调整、基础设施效能提升、供应链提档升级、物流数字化转型、国际物流补短板、物流成本上升、物流运作绿色低碳化、人力人才短缺、政策环境持续优化趋势的同时,予以积极应对。具体而言,应着力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高质量供给,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相似文献   

7.
2023年,我国经济实现恢复发展,物流需求稳步复苏,物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持续提升,物流供给质量稳步提高,物流运行环境持续改善,现代物流发展模式稳步转换,企业竞争力持续增强,全行业正在进入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一是物流市场实现恢复增长;二是提质增效降本稳步推进;三是供应链物流引领转型发展;四是一流企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五是创新驱动打造新质生产力;六是物流网络布局均衡发展;七是绿色低碳物流影响提升;八是制度保障优化营商环境。但是,我国物流业也面临一系列比较紧迫的问题,结构调整叠加有效需求偏弱,物流需求仍处于恢复期,需求不足企业占比较高,企业经营普遍承压,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低于GDP增速,短期内行业新动能难以撬动存量大市场,现代物流正进入温和增长阶段,需要妥善应对。我国高度重视现代物流发展,建设现代物流体系是建设物流强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和保障。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尽管经过多年持续推进物流降本工作,但是无论从经济结构、货物结构、产业布局等宏观层面看,还是从市场主体、方式手段、主要环节、政策措施等微观方面看,我国未来一段时期进一步推动降...  相似文献   

8.
"十一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取得了突出的成绩,物流业地位显著提升,物流市场规模快速扩张,物流企业加速成长,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物流信息化运用与技术创新取得实效,物流行业基础工作体系基本形成,物流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物流业政策环境有所改善.但物流业竞争力不强,供应链管理存在较大差距,物流业发展方式粗放.不平衡性较强,相关政策还有待落实,<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所提出具体政策的落实还不够."十二五"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仍将处于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并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为更好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发展,应坚持科学发展观,重视谋划中长期发展战略,注重提升发展;推动产业物流社会化,促进融合发展;培育物流企业群体,加快集约发展;整合物流基础设施资源,实现协调发展;重视区域、城乡与国际物流,推动集聚发展;推广应用新技术,追求新发展;转变物流运作模式,推进绿色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和基础性工作,保证健康发展;努力营造体制和政策环境,争取优先发展.  相似文献   

9.
谭筱 《市场周刊》2009,(11):28-29
今年以来,随着宏观经济企稳回升势头逐步增强,我国物流运行总体呈现加快回升态势。与此同时,物流价格依然低迷。物流企业经营仍较困难,主要物流运行指标增长水平仍然慢于宏观经济增长。要实现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改善,但经济运行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条件正在发生重大变化,经济运行中矛盾困难和风险挑战依然较多,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为此,要更加注重稳增长与防风险平衡、稳增长与稳民生共进,发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逆周期调节政策合力,释放微观主体活力,提升经济内生动力,力促经济在平稳运行中高质量发展。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总体特征上半年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总体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物流枢纽建设大力推进,物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推动枢纽经济加速增长。文章以安徽省物流枢纽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物流枢纽建设状况,发现面临的突出矛盾,提出弥补短板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2.
我国传统物流业发展模式面临物流网络化尚不成熟,供应链建设缺乏一体化,物流网络化人才短缺的问题。在"一带一路"与"互联网+"背景下,我国物流业迎来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物流企业应抓住机会,建设成熟的物流网络,打造一体化供应链,培养复合型的物流专业人才,实现飞跃式发展。  相似文献   

13.
物流业是影响整个国家经济运行效率与质量的复合型产业。新时期我国物流业仍然面临严峻挑战,抓住我国物流业发展契机,优化升级物流产业结构,对于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国际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东亚国家物流业市场开放较早,应借鉴其在国家物流规划层面的做法,加速制定物流总体规划推动计划,建立实施保障体系,改善现有物流宏观管理机制,规范行业标准,探索物流发展方式,创新供应链营运模式,加强先进物流技术的开发应用,优化技术结构,发展亚洲绿能低碳技术,构筑国际物流枢纽基地,推动我国物流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流企业应在产业建设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的具体内容,并将其融入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特色优势,高质量完成供应链整合,持续提升我国国际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开拓国际物流贸易工作的新领域,是提高我国物流效率的根本途径。鉴于此,本文研究了"一带一路"下我国物流与供应链整合的相关问题,希望能够对现实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随着北京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国际化进程步入更高阶段,为此北京市政府明确提出建设世界城市、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城市的目标.物流业作为北京市的支柱产业,其发展水平与层次直接影响着世界城市目标的实现.当前,北京市在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信息技术、物流法律法规、物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建设的目标以及国外世界城市物流业发展水平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文章提出,为进一步推动北京市物流业发展,把北京建设成为物流服务水平一流,具有国际资源配置和国际商务服务功能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多式联运中心和供应链管理中心,应成立专门的物流职能部门,制定并落实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构建无缝对接、多管齐下的联运管理模式;出台零售战略规划,通过需求的增长带动物流业的发展;兼并重组实现物流企业高规模、高质量、高水平、商标准的服务;整合并有效利用物流基础设施;开阔思路,发挥行业协会的支持、辅助和桥梁作用;加快物流人才培养步伐,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16.
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是"新零售"发展的核心。总体看来,我国"新零售"发展已跨越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进化,也对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新零售"发展现实,围绕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发展的四个阶段对协同发展进行逻辑推演,结合零售系统、物流支撑、技术应用等多要素探讨协同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从动态视角来看,电商与物流协同和线上线下融合为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奠定基础,而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要经历由线状协同向网状(立体)协同进化过程,也预示由初级协同向中高级协同的迈进;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主要受底层逻辑(线上线下协同融合程度、零售业网状协同水平)、核心支撑(物流网络建设、物流运营管理水平、物流生态体系协同)、升级保障(数智化技术协同应用、供应链整合与创新)三个方面共七类因素的影响,而不同因素又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基于此,线上线下与物流协同要秉承"四化"理念,即以规模化运营为基础,以创新化模式为引领,以数智化技术为依托,以生态化体系为关键,提升协同服务水平和效率,构筑协同系统。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认为,2004年中国物流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宏观经济环境的改善: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国务院高度重视物流发展,各部委大力推动物流发展,地方政府对物流发展的支持更加务实具体,物流发展环境不断改善;外资、外贸高速增长,物流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物流迎来了国际化竞争的新时代。文章指出,国家宏观调控给物流业带来了积极影响,一是经济总量持续增长,推动了物流总规模持续上升;二是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流程改造,为物流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三是清理整顿物流园区,为物流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1978年从日本引进"物流"这一概念以来,到2008年正好是30年。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现代物流业不断兴起,单个企业的竞争越来越被供应链的竞争所取代;物流业成为服务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业是循环经济不可缺少的一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模式完全适应,是对国民经济发展和企业运作传统模式的挑战。笔者对我国物流业的观点可归纳为"五论",即中国物流业发展的需求论、阶段论、市场论、一体论与主体论。从国家层面讲,现代物流业是服务业的主导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从市场层面讲,物流市场是整个国家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企业层面讲,现代物流是企业的第三利润源;从居民层面讲,现代物流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物流总量的持续平稳增长、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的崛起、完备的信息技术产业链、上海智慧物流产业的溢出效应等为苏州智慧物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技术保障和发展优势.苏州发展智慧物流的优势明显,但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结合苏州物流业的发展现状,应从引导企业贯彻"共享、智慧"的发展理念,升级企业信息技术和设施设备,建立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共享平台,建设以"硬、软、网、平台"为基础架构的智慧时代新的基础设施,"政、行、企、校"共同协作培养智慧物流专业人才等方面,推动苏州智慧物流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0.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发展战略,其运输与物流业发展旨在对标世界一流湾区,依托于现代前沿科技,全面打造国际性一体化的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交通枢纽。进行现代物流体系的重构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核心任务,创新物流供应链管理模式是实现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据此,本文就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供应链的管理模式创新展开了探究,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全球化物流枢纽的必要性进行了浅要分析,并就当前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物流枢纽构建管理过程中面临的制约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了剖析,以期为促进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供应链发展管理带来一定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