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上结合中国国内市场分割的国情,修改了Melitz(2003)的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模型的一个主要假设,将国内市场细分为本市市场、本省市场、外省市场和海外市场,并分析了在不同市场进入成本组合中,不同效率企业进入不同市场的次序。在实证部分,主要采用了2005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发现出口企业的生产率低于销售到国内外省市场的企业;在充分考虑到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出口加工企业、资本劳动比等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的因素之后,中国市场分割仍然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从而为中国出口企业"生产率悖论"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现如今,国际贸易竞争加大、国内劳动力成本和生产成本上升、资本市场融资艰难,使得中国企业发展受阻.但在这种环境背景下,近两年中国一些新生企业却在市场浪潮中获得成功.由于这些企业身小力单,资金和企业规模都很小,人们称之为"轻公司".2007年"轻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格外令人注目,不少"轻公司"的业务发展速度和利润水平甚至达到或超过了一些大公司的水平.本文据此对这一成功企业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3.
哈佛商学院教授克里斯滕森提出了"破坏性创新",并把破坏性创新分为"低端破坏"和"新市场破坏".本文结合中国本土企业华旗资讯公司的爱国者数码相机的市场战略和市场表现,从中国市场的"收入拐点"的角度剖析了爱国者的"新市场破坏",分析了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于大企业进行新业务拓展的意义.并就破坏性创新理论对中国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作出了初步探讨.爱国者凭借自己对中国市场的深入了解和分析,在进军数码相机一年多的时间里,成功打开了自己在数码相机领域的局面.从破坏性创新的角度回顾和思考爱国者在数码相机业务上的战略谋划,对于众多企业进入新的"创业"阶段会有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4.
老挝市场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市场.中国和老挝之间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这决定了中国企业拓展老挝市场具有很大优势.考量营销的优势定位,中国企业在老挝市场需要走"关系营销"的模式,使中国产品在老挝消费者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从而培养老挝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品牌忠诚.  相似文献   

5.
本文在充分认识到中国企业生产率和出口关系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市场的特征事实,修改了Melitz模型关于国内外市场进入成本对比的假设,对理论模型进行拓展。在实证部分,本文主要使用2000年至2006年中国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发现总体而言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为负,存在"生产率悖论"的证据;分行业来讲,中国制造业企业不同行业的"出口自我选择效应"不同,但普遍存在负趋势。作者通过实践与分析,认为主要原因有二:贸易性质1差别导致不同贸易模式2企业生产率的差异;中国行业的市场进入门槛相对高(排除贸易性质差别)。最后本文详细分析了中国市场高门槛的主要原因,试图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提供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末,我国政府正式启动"走出去"战略,2013年又提出了"一带一路"合作倡议,20多年来,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取得了辉煌成就,工程建设市场作为海外市场的"必争之地",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的步伐走得坚实而有力。但要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价值的前端,中国施工企业就必须在国际市场的属地化、区域化持续经营上加强自身建设,变得更具战略性、竞争力和经营效率。本文尝试分析中国施工企业"走出去"后,如何从单一的项目管理到区域持续经营,实现成功突围转型,希望能为我国施工企业的转型升级、发展壮大提供借鉴指导。  相似文献   

7.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有一个概念终于被澄清了,这个概念是"策划"。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出现了策划人,他们活跃在企业和市场之间,以简单的"出点子"方式,帮助企业应对还不十分复杂的市场问题。  相似文献   

8.
《财经界》1997,(8)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作为商品交换、实现商品价值的场所,也成为中国商家们争夺的焦点。而任何高层次复杂的竞争,几乎都是脑力的竞争,是商业心灵的竞赛。王力运筹"中原商战",王志纲创造"碧桂园"的神话……开辟了中国大陆商界利用策划手段,成功赢得市场的先河,体现了新一代中国策划人的智慧、谋略和哲理。如今,职业化的"外脑们"已经开始深入地走进企业内部,企业也将策划引进经营管理之中。把握社会大趋势,准确做出市场定位,潜心制定价格策略、分销商政策,大力塑造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等等精妙策划,不仅使"金利来"、"雅戈尔"、"联想"、"娃哈哈"等企业提高了内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且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持久的成功。本期专题向我们的读者展现了中国商业策划的一道风景线。其中有故事、有人物,有成功、有教训,有谋略、有哲理,……值得注意的是,策划,不只在商品市场,在资本市场同样为企业的重组与扩张,再现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迈进,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作为商品交换、实现商品价值的场所,也成为中国商家们争夺的焦点。而任何高层次复杂的竞争,几乎都是脑力的竞争,是商业心灵的竞赛。王力运筹"中原商战",王志纲创造"碧桂园"的神话……开辟了中国大陆商界利用策划手段,成功赢得市场的先河,体现了新一代中国策划人的智慧、谋略和哲理。如今,职业化的"外脑们"已经开始深入地走进企业内部,企业也将策划引进经营管理之中。把握社会大趋势,准确做出市场定位,潜心制定价格策略、分销商政策,大力塑造品牌形象企业形象等等精妙策划,不仅使"金利来"、"雅戈尔"、"联想"、"娃哈哈"等企业提高了内部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且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了持久的成功。本期专题向我们的读者展现了中国商业策划的一道风景线。其中有故事、有人物,有成功、有教训,有谋略、有哲理,……值得注意的是,策划,不只在商品市场,在资本市场同样为企业的重组与扩张,再现智慧之光!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包括技术创新力、资源控制力、品牌影响力.中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寻找新的市场,实现企业更高层次发展,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成功的要素之一是创建全球性知名品牌.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已经融为一体,中国加入WTO,也为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铺平了道路。在"走出去"发展背景下,中国企业进入东盟市场的现有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也成为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结合中国—东盟经贸发展状况,分析了中国企业东盟市场进入模式现状、特点,指出了相关的影响因素及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品牌》2021,(4):46-47
让更多的民族品牌企业强势崛起,在国际市场上扬眉吐气新形势下,中国的成功和强大,让中国受到一些老牌大国的打压封锁,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国的实体经济、中国的民族品牌企业。这些企业对外市场拓展处处受限,在国际市场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针对这一情况,泰山体育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卞志良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第十三届四次会议大会作"民族品牌企业需要更多保护"的发言。  相似文献   

13.
"由于信用缺失,中国企业损失1.5万亿元。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信用危机。"中国国际跨国公司研究会会长王茂林在"中国国际信用企业"推广活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信用缺失给我国社会和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影响了中国企业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有人估算,中国企业在市场交易中因信用缺失、违反经济秩序等问题造成的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经历了中国楼市洗礼的地产企业,更多的感受就是"风云激荡",市场的残酷加之购房者的理性,使他们深刻体会到"胜者王侯败者寇"的冷暖。2009年,"洗牌"成为概括中国房地产企业发展的关键词,经过市场的"优胜劣汰"和企业自发的并购和被并购,"剩者为王"理论再—次充当了检验企业实力的试金石。在楼市回归"正常"运行轨迹后,能够活下来的企业都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代表了中国地  相似文献   

15.
在合资企业主导的中国汽车市场,市场份额的瓶颈,制约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突破式发展,同时也加速了以奇瑞和吉利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进军海外的步伐。本文以奇瑞和吉利为例,研究了中国自主品牌对外直接投资的现状,着重对奇瑞新建投资和吉利海外并购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得出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循序渐进"、"因地制宜"和"双管齐下"三点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一、跨国零售企业在中国组织市场的潜规则障碍 国外企业在中国的本土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挑战,如何适应中国的具体国情,如何适应中国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如何克服中国的潜规则,都在考验着国外企业.我们看到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们都在纷纷进行着本土化的改造,但是消费者市场和组织市场的本土化有很大的不同之处.由于企业文化的缺失,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在中国组织市场的决策和国外的组织市场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特色的"关系"会在组织市场有更多的体现.另外,由于经理人市场的缺失,监督机制的不健全,使决策者更容易偏离企业利益的最大化,而追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对决策者利益的满足却往往会与国外大企业的诚信文化冲突,导致本土化过程中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7.
"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引发了中国乳制品企业的集体性危机。积极开拓农村市场,将给乳制品企业提供巨大的商机,对乳制品企业克服"三鹿"奶粉事件带来的市场危机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农村乳制品市场的产品策略、品牌策略、价格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新常态给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一方面,大量现有企业会积极拓展新领域;另一方面,无数初创企业不断涌入市场。不管是哪种情况,企业都会面临市场进入的问题。本文研究了企业进入市场的模式和策略,创新性地提出了"市场进入核心任务甄别"模型,认为企业进入新市场需要考虑市场进入因素和组织规模能力两大维度,完成"商机获取"、"渠道选择"、"客户画像"、"渠道精细运营"四大任务,通过有步骤地展开工作来确保行动的有效性。本文通过以实木办公家具企业为例,提出了相应的进入新市场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张闯 《财贸经济》2006,(8):59-65
本文应用35个中国跨区域经营的零售企业和23个在中国市场跨区域经营的跨国零售企业店铺布局的调查数据对中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外零售企业都选择了大型超市和超市作为跨区域扩张的主导业态,而本土企业的业态组合更加复杂;本土企业的市场覆盖率高于跨国企业,但其店铺网络呈现出"广泛覆盖,局部密集"的特征;跨国企业在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战略布局意图比本土企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自2011年起,《中国汽车市场》首次推出"3.15特别专刊"报道,将关注点确定在汽车行业服务方面,旨在深度挖掘在汽车服务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让广大读者、汽车消费者了解汽车企业的服务标准、质量和创新,期待越来越多的企业都能够有让消费者信赖的服务品牌。在经历了2011年的调整和低迷之后,对于鏖战中国汽车市场的车企来说,2012年的"服务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