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酒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酒种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黄酒业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分南、北两派,谢村黄酒堪称北派黄酒的代表.近年来,黄酒行业迅速崛起,吹响了进军全国的号角,以会稽山、古越龙山为代表的南派黄酒通过大力的营销手段,基本形成全国网络.而谢村黄酒等北派黄酒,市场容量却非常有限.笔者认为,谢村黄酒应乘这股黄酒"复苏"之风,加强品牌建设,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2.
秦莉 《商业科技》2008,(33):116-117
黄酒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酒种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黄酒业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分南、北两派,谢村黄酒堪称北派黄酒的代表。近年来,黄酒行业迅速崛起,吹响了进军全国的号角,以会稽山、古越龙山为代表的南派黄酒通过大力的营销手段,基本形成全国网络。而谢村黄酒等北派黄酒,市场容量却非常有限。笔者认为,谢村黄酒应乘这股黄酒"复苏"之风,加强品牌建设,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3.
黄酒被称为世界三大古老酒种之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黄酒业有明显的地理区域特征,分南、北两派,谢村黄酒堪称北派黄酒的代表。近年来,黄酒行业迅速崛起,吹响了进军全国的号角,以会稽山、古越龙山为代表的南派黄酒通过大力的营销手段,基本形成全国网络。而谢村黄酒等北派黄酒,市场容量却非常有限。笔者认为,谢村黄酒应乘这股黄酒"复苏"之风,加强品牌建设,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4.
剑翔  牛刀 《糖烟酒周刊》2007,(32):138-139
在如今中国黄酒酿造行业中.产于朱鹦故里——陕西洋县的传统佳酿谢村黄酒格外引人注目。据《诗经》、《汉中地方志》等记载及洋县谢村出土的青铜器考证。谢村黄酒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酿造历史。谢村黄酒以药曲发酵。纯粮精酿,酒色似琥珀,芬芳清溢,怡雅柔和,回味悠长。风格独特。曾55余次荣获国、部、省金奖。千百年来,谢村黄酒饮誉大江南北,被奉为北方黄酒的杰出代表。2007年,经过数年沉寂的谢村黄酒兵出汉中.在短时间内“攻陷”了半个陕西市场。外埠市场也做的风生水起。[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于无声处起惊雷”。2007年,一支黄酒新军跃入了人们的眼帘。在经历了长期沉寂之后,谢村黄酒兵出陕南,在短时间内“攻陷”了大半个陕西市场,外埠市场影响力也迅速扩大。带着一系列疑问,记者来到了陕西洋县,走进了秦洋长生酒业,揭开了谢村黄酒的“神秘面纱”。  相似文献   

6.
《糖烟酒周刊》2007,(39):121
近年来,陕西秦洋长生酒业勇立产业发展潮头,通过“谢村黄酒”、“古秦洋酒”双拳出击,在捍卫汉中主场尊严的同时,一举攻陷了西安市场,使陕西及周边市场急剧升温,青海、甘肃、河南、重庆、湖北等地经销商纷纷代理,成为中国酒业一道独特的风景。  相似文献   

7.
《糖烟酒周刊》2005,(23):40-40
绍兴黄酒广东唱主角 广东黄酒市场唱主角的还是来自绍兴的黄酒。“古越龙山”、“塔牌”等成为广东消费者的中高档黄酒饮品之首选。古越龙山仍是黄酒行业的老大。广东市场。2004年的销售额在2000万元左右,占广东市场的20%左右,全国销售总额的5%左右。据调查,古越龙山“十年陈”以下的黄酒销售境况最好,主要销售渠道是商超和酒楼。深受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5,(45):86-86
目前,北京黄酒市场已初步启动.各大绍兴黄酒品牌如古越龙山、醇雕酒、会稽山、塔牌等在京城各大商超均可看到,消费者也初步接受了绍兴黄酒,预计2005年北京黄酒市场份额将达到3000万元.随着古越龙山在央视上的重拳出击,以古越龙山为代表的绍兴黄酒在北京纷纷加大投入力度,预计今后几年内,北京黄酒市场还有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6,(26):14-14
黄酒产业习惯按地域分为江浙黄酒(主要是指绍兴黄酒,在此简称为绍兴黄酒)和海派黄酒两大主流派系,之外区域的黄酒产品统称为边缘产区黄酒,包括山东、安徽、福建等产地。从目前的形势看,绍兴黄酒凭借悠久的历史,占据规模和品牌的优势。而且近两年向外扩张的速度比较快,形成了以古越龙山、会稽山、塔牌等几个领先品牌为主导的绍兴军团。海派黄酒主要以上海绝对领导品牌和酒以及近来兴起的石库门等几个品牌为主,从产品口感、运作手法上自成一派。边缘产区的黄酒企业规模虽然不大,数量却不少,它们大多是区域性的地方品牌。尽管从企业规模来看,绍兴黄酒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强,而且已经成就了几个行业领先品牌,它们未来成功的几率更大,而另两个派系以地方市场为主,规模实力相对较弱。但是在目前整个国内黄酒市场尚没有形成成熟消费气候的情况下,存同是传统老品牌企业的前提下,从一定意义上讲,三个派系之间的市场机会可以说是平等的,市场依然存在很大变数。因此,我们把它们放在同样的水平上,请业内人士分析一下各自的特点和面临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以和酒、石库门为代表的海派黄酒在经过近几年的迅速发展之后,已基本奠定了在上海及周边地区的市场地位。那么,随着海派黄酒自身实力的不断壮大,2007年海派黄酒的发尾巴路是否将有所调整?是否将向更加门凋的外埠市场发起攻势?新光明集团对海派黄酒的整合将对黄酒市场产生怎样的影响?海派黄酒的一举一动正吸引着黄酒业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糖烟酒周刊》2006,(29):80-81
“开国”汾酒隆重上市,“秦洋”白酒与“谢村桥”黄酒正式合并,洋河酒厂“扩军”增员备战“全国化”,京城酒业营销论坛献礼教师节,2006中国国际酒业博览会胜利召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好东西肯定会有好市场的”。一提起黄酒,石家庄天和龙贸易的张雷总经理总是强调这一点。作为绍兴人他深切体会到黄酒所蕴藏的市场潜力。2000年时他开始介入了黄酒经营,代理品牌是古越龙山。张经理分析说,从现在黄酒市场的态势来看,产品导入期已经结束了,市场正步人品牌导入期。有一个很好的例证是,以前消费者都知道花雕,现在就说是古越龙山、会稽山、女儿红了,说明人们对于黄酒已经有了品牌认知。但在黄酒市场逐渐升温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3.
杨国军 《糖烟酒周刊》2007,(33):134-134
在黄酒全国化进程中.产能居行业第一的会稽山一直是黄酒行业和市场的焦点,且她的一举一动常常影响深远。随着会稽山“1743年已是一坛好酒”形象广告的全面热播,黄酒“深底蕴、高营养、低酒度”的产品特质被有效植入消费者心智资源。会稽山不断加大教育、培育力度。利用平面、立体等多种媒体普及推广黄酒知识.引导并加深主流消费群体对黄酒的认知度,并借助央视、凤凰卫视这些品牌传播的“放大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马来 《糖烟酒周刊》2007,(29):82-83
现在黄酒企业普遍加紧了对北方市场的开拓力度,这对整个黄酒业来说无疑是件好事,只有通过竞争,特别大家集中对一个区域市场进行投入。会缩短该市场的黄酒消费培育期,促进黄酒流行。其中古越龙山从1998年进入北方市场,至今销售额已经翻了很多番。作为北方市场的开拓者,卉越龙山收获的不仅是销量,还有一些经验和教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2005年在中国黄酒发展历史上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黄酒从区域销售到全国扩张的转折点。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以及打破黄酒市场僵局的先行者,古越龙山亦在黄酒扩张的大潮中获得了众多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川渝地区是白酒王国.不但名优白酒多产于此,而且善饮白酒之风长盛不衰。而开始突破江浙沪传统区域市场、走向全国的黄酒,却也恰恰先在川渝地区落了地.开了花。从2003年开始,黄酒在川渝地区的产品销量几乎年年翻番,川渝地区成了黄酒外围市场最为成功的范例市场之一。但时至2006年底,一些黄酒企业却开始哀叹黄酒迎来了“倒春寒”。其实.业界对此过于悲观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郝志杰 《糖烟酒周刊》2007,(10):104-106
一直以来.绍兴地产黄酒品牌在全国黄酒市场上可谓占据了主流。但近年来,古越楼台·花雕黄酒基地迅速崛起.撬动了黄酒产业的传统格局.开始参与黄酒产业的全国化进程。古越楼台在产地区域及产品定位上都与绍兴黄酒形成了鲜明差异,作为中国黄酒新势力的一个代表,古越楼台将成为影响中国黄酒产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以古越龙山和女儿红为代表的黄酒传统势力,在天津黄酒市场发展进程中扮演了先驱者的角色。但随着黄酒市场营销环境的逐步变化,以及塔牌、会稽山等黄酒新锐势力的入侵,天津黄酒市场经历了一次大浪淘沙的洗礼。[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4,(2):27-27
质量、品牌、服务三位一体是沙城长城征战市场的有力武器。在科技与质量体现出真正的实力以后,沙城长城不仅专注于市场,着力打造品牌战略、与更多经销商形成战略联盟更加注重专情于对消费者的服务,着眼于未来发展趋势,树立服务观念,建立起优质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0.
祝姣姣 《商》2014,(18):130-131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进步占具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科技综合实力成为评判一个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并且二者相互作用、密不可分,考虑到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意义,本文对科技综合实力的构成要素进行了分析,建立相应的科技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基于层次因子综合评价法的评价模型,对浙江省科技综合实力进行了逐年评价。得出浙江省2003-2012年科技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但仍有投出与产出存在较大,科技转化成果效益不明显等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