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郭士倜 《现代商业》2007,(21):268-269
企业跨边界的经济技术合作形成的网络组织是分工经济条件下企业追求分工与专业化效率,同时降低交易成本的产物。但其产生需要一定的诱致条件和必要条件。本文认为市场扩大、技术进步和市场需求变化构成网络分工及网络组织产生的诱致条件;信任水平、正式治理机制和企业资源及能力形成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分工、交易效率与西部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第一,分工可以提高生产效率,但分工的深化和发展受制于交易效率的高低。交易费用是影响交易效率的重要因素。第二,企业网络有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费用和企业内的组织成本,但它的存在与发展是企业内部分工深化和交易效率提高的产物。第三,鉴于西北经济的状况,应规范交易秩序、促进先进交易方式的建立和引导企业形成企业网络,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进而推动分工深化,从而提高地区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3.
企业组织跨边界机理:基于相关理论上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在分析竞争能力、技术发展、分工与专业化理论中有关企业边界及跨边界组织研究的基础上,指出核心竞争力理论可为专业化水平选择提供有益的借鉴:协作生产中的分工经济性是跨边界组织形成的必要条件;跨边界组织模式中各个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选择取决于外生的由“核心技术”决定的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而后技术便作为内生结果与分工和专业化一起演进。  相似文献   

4.
专业化分工下的和谐经济是一个从不平衡到平衡、从局部均衡到一般均衡的动态过程,最终形成的是均衡分工网络.从整体上呈现和谐、稳定和有序的状态.本文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衙性入手,运用R/S分形方法,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既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原因,又进一步预测了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企业不断地分形、演进,从单个企业到企业集群,再到网络组织,随之区域经济从收敛走向发散,从而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规模经济、规模报酬问题,在国际分工理论和国际贸易实践中一直倍受争议。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经典的国际分工理论多以“规模报酬递减”作为基础假设条件,并形成了误导,使很多人忽略了规模报酬“递增”在国际分工形成、发展方面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人们对大型企业形成“垄断”的恐惧,使人们对以规模经  相似文献   

6.
分工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技术进步效应与资源转移效应在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的影响机制各不相同,市场条件下分工发展的不平衡在企业之间具有自增强性,而在企业内部则具有自减弱性.分工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与物流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之间存在互相影响和相互转化的关系:社会物流硬技术发展是分工对社会协作瓶颈的突破,企业物流硬技术的发展是企业内部分工深化使然,而物流软技术发展则是企业内部协作与协调制约企业内部分工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提高了我国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影响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础上,基于面板数据模型,验证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结合影响制造业行业竞争力的国内因素进行考察,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整体以及不同行业的出口竞争力均具有促进作用。进一步将东亚生产网络分工的作用效应进行分解,发现东亚生产网络分工主要是通过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途径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的出口竞争力,但理论上所预期的规模经济效应并未发生促进作用。东亚生产网络分工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的作用途径在制造业不同部门存在显著差异,一方面,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效应所驱动,即便是此类融入东亚生产网络程度很高的制造业行业所获得的技术外溢效应并不显著。另一方面,劳动密集型制造业部门出口竞争力的提升却并非由东亚生产网络分工所导致的劳动生产率提升效应、技术外溢效应所推动。这种分工状况容易导致我国制造业比较优势的锁定效应,压缩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提升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产品内分工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不断推进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进步与贸易及投资自由化的进展使得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到特定产品生产流程所包含的生产区段或工序层次,即产品内分工。这种全球产业分工的新模式在微观层面体现为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方式的调整,即企业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分解。在宏观层面体现为不同国家在特定产品的生产流程中的序贯联系日益加强。产品内分工的盛行对当代国际贸易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对传统的国际分工和贸易理论提出了挑战,并拓展了比较优势的内涵;二是为解读当代国际贸易的集约化增长提供了新的视角;三是导致了国际贸易流动性质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2002-2008年省级面板数据,从国际生产网络视角分析了中国地区发展差距的形成原因。文章借助投入产出表测算了各省出口贸易的垂直专业化程度,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省融入国际生产网络的程度。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整体而言,融入国际生产网络对中国经济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分区域估计结果表明,国际生产网络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呈现出依次减弱的趋势。我们认为国际生产网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分工和集聚这两种作用机制实现的。由于具备自我强化机制,使得因分工和集聚带来的规模经济容易发挥累积效应,而这可能会导致经济增长出现"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0.
一、国际产业分工格局的最新发展 新世纪之初,国际产业分工向纵深发展,国际生产网络不断深化,中国成为首选之地。国际生产网络是指共同参与某特定产品或服务制造过程的不同国家的企业所形成的国际分工协作网络。在这个网络中,跨国公司起核心作用。它们将产业或服务的制造过程进行分解,并根据不同生产阶段或功能对生产要素和技术的不同要求以及不同地区成本、资源、物流和市场的差别,在全球范围之内,进行最有效率的区位配置,以获取最大利益。  相似文献   

11.
企业网络作为一种既不同于企业也不同于市场的中间组织形式,比市场节约交易成本,比企业节约组织成本.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形式,企业网络的效率既决定于成员企业竞争优势的发挥,又受成员企业之间分工的影响.如果成员企业数目较少、分工较简单,则内生交易成本较高,外生交易成本较低;随着成员企业数目的增加和分工的进一步细化,内生交易成本递减而外生交易成本递增.企业网络的效率边界决定于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单位产品的内生交易成本和单位产品的外生交易成本三者之扣.  相似文献   

12.
当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直接促进了现代企业模块化生产的变革,而模块化生产则促使了传统企业垂直一体化组织的瓦解,同时催生了新型企业组织即企业网络的形成。企业网络是介于传统市场和企业之间的一种利益协调机制,具有市场和企业的双重性质。模块化生产和企业网络对当今全球化产业分工和市场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对我国大型企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群产业分工的意义和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荣利 《商场现代化》2007,(20):252-253
城市群产业分工是社会分工的空间形式。城市专业化生产的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产业分工产生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带来整体功能效应,增强了城市群的竞争优势,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但如果应对不当,城市群产业分工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胡桂贤  李正东 《电子商务》2010,(7):88-88,96
中国网络教育行业规模不断扩大,且存在规模经济。本文认为产生规模经济的原因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张,网络学院内外部的生产分工能更合理和专业化。网络教育规模经济是一种分工专业化经济或结构经济。  相似文献   

15.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分工演进与城市群形成的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群是一个复杂的演化系统,是一种新型的城市体系,突破了中心地理论的解释范畴。古典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专业化分工的思想对于城市群的形成具有解释力,专业化分工的深入和分工在空间上的分化是促使城市群成长的根本动因,城市群是企业为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效率和获取由分工产生的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的发展,以其扩大市场规模、降低成本、协调产业布局的功能,进一步促进分工的深化,提高交易效率,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分工理论认为社会分工和企业内分工协同演进,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分工协调问题,而流通具有协调社会分工的重要功能。因此,流通效率的提高可以形成一个发达的现代流通体系,成为实现市场经济秩序和财富增长有机统一的载体。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应以流通效率的提高为核心,寻求构筑现代流通体系的制度基础、技术基础、法律基础和道德基础,联系生产组织和消费行为的结构性变化分析流通组织的演变机理,探索社会分工协调的自循环实现机制。并且,流通经济学的研究应结合中国转型和开放的双重背景,借鉴国际贸易理论的最新进展,探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理论观点、分析结论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李然 《商业科技》2014,(9):197-198
分工是社会活动的组织形式。如果没有分工,人类社会便无法形成和正常运转。一直以来,国内外学者对于分工的研究有很多,这些理论成果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借鉴意义。本文主要对理论界关于分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9.
全球价值链分工导致区域主义及自贸区快速兴起,全球产业链、全球价值链和全球供应链分工格局皆出现了重大转型,高端垂直分工和中高端水平分工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演变过程中的新常态。而我国加快实施的自由贸易区战略,助推了全球经济发展的进程,使我国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但是还应该看到,我国仍旧处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低端,极易被低端锁定,形成产能过剩。因此,我国一方面应该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高端,实现创新驱动,并借助"一带一路"倡议同周边国家形成中高端水平分工;另一方面可同非洲等低端水平分工国家形成自贸区,通过高端介入促进非洲国家的发展,并化解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从制度、规则、合作、开放、竞争等多个层面牵住全球价值链分工的"牛鼻子",提升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能力,重塑全球价值链分工体系,实现我国乃至全球新一轮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企业作为一个基本的分析点,运用基于专业化经济的劳动分工模型研究了分工、交易成本与产业集群演进的关系,认为产业集群分工结构演进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群内企业内部分工外部化决策导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