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郭品  沈悦 《财贸经济》2015,(10):102-116
本文将互联网金融"降低管理费用"和"抬高资金成本"的效应引入银行风险承担模型,系统考察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动态影响与异质作用.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3年我国36家商业银行为研究样本,以"文本挖掘法"构建的互联网金融指数为解释变量进行经验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U"型趋势,即发展初期互联网金融有助于商业银行减少管理费用,降低风险承担,但随后互联网金融将抬高资金成本,转而加剧银行风险承担.(2)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各类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响应具有差异,大型商业银行的表现较为迟缓,而中小商业银行的反应则相对敏感.  相似文献   

2.
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检验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双重效应,即表外业务发展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直接效应)以及表外业务通过强化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间接效应).理论分析表明,表外业务高复杂性、高杠杆率、 低透明度和流动性期限错配风险直接提高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表外业务对利益搜寻效应的强化和对央行沟通和反应函数的改变则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利用25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采用两步法规避货币政策与表外业务的内生性影响的前提下,本文实证检验发现:表外业务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且表外业务确实强化了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提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本文探讨了表外业务对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异质性,与股份制商业银行相比,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响应更为稳健与审慎.本文的研究为理解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一个新的重要视角,对防范表外业务风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2-2017年165家银行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可行广义最小二乘(FGLS)方法实证检验金融结构演变视角下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结构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但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控制住金融结构的作用之后,货币政策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也具有显著的异质性影响,具体来说,价格型货币政策的紧缩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显著减少而导致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显著增加,数量型货币政策的紧缩则使得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同时减少;此外,货币政策与金融结构对银行风险承担具有显著的交互影响,随着直接融资占比的上升,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的影响减弱,对银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没有表现出显著变化,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银行资产端风险承担和负债端风险承担的影响都受到削弱。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对货币当局、监管部门以及商业银行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建立静态面板数据模型,研究2002-2018年中国金融结构的变化与56家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设置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并使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再检验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继而采用优势分析方法,探讨三种主要金融结构构成部分的变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影响的共性差异、相对重要性。研究发现银行业结构的变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是三个结构性因素中最大的,互联网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融资比重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5.
数字金融指传统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利用数字技术实现融资、支付、投资和其他新型金融业务模式,作为传统金融通过科技赋能方式形成的新产物,数字金融对传统金融系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商业银行作为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在数字金融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受到的影响尤为明显。本文从竞争、业务、风险三个角度出发,分析了数字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对此方面的理论研究具有补充完善作用,同时,本文给出了一些建议,对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进步发展有积极影响。商业银行加强自身与数字金融的融合,注重创新,同时做好对于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金融管制的放松,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经成为银行业的支柱之一,同时也是衡量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的管理水平和竞争能力的主要指标。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表内资产、表内负债,形成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业务。近十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拉动金融需求,中间业务迅猛发展,中间业务为我国银行业带来的利润占总利润的比重越来越大,中间业务对商业银行现代化和金融现代化的重要性也愈发明显。本文基于南京银行2012年年度报告数据,深入分析南京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解决方法,为我国城市中小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发展提供建议和启发。  相似文献   

7.
尚静 《北方经贸》2000,(5):53-55
一、发展我国跨国银行的必要性 (一)金融业间的竞争压力 从国内看,随着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四大商业银行之间取消了业务范围的限制,相互之间展开了全面的竞争,特别是十几家全国性和地区性商业银行的建立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它们在产权制度上实行股份制、经营上实行综合经营、管理上实行规范的商业银行管理模式,具有很强的发展势头和竞争能力,能适应市场变化的要求,而且没有历史包袱,不但承担政策性业务,目前其资本资产及利润增长速度有的已高于国有商业银行.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风险管理、经营效率、盈利水平和风险传染四个维度,剖析了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运用2003-2014年中国143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1)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使得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发生变革,经营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弥补了其在盈利性及风险方面不利的冲击,降低商业银行破产风险,促进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2)互联网金融对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风险行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降低,大型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均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城市商业银行破产风险提升程度最大.因此,商业银行需要立足自身特点,有度有节地融合互联网金融,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我国影子银行的发展是由金融创新、监管套利、信贷需求、货币政策频繁波动共同推动的,给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带来不可否认的正面、积极意义,但同时也带来风险的积聚。目前,我国影子银行的流动性错配、期限错配、信用错配以及高杠杆风险尚在可控范围。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和金融体制,导致影子银行风险与传统商业银行风险、地方政府风险紧紧挂钩,三者之间存在风险相互传导的可能性。对影子银行风险的防控应秉持“疏堵并举”的原则:建立影子银行风险监控体系,加强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的风险隔离;谨防地方政府利用影子银行过度融资、投资的冲动;在继续微观监管的同时,建立适应于我国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积极推动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10.
《商》2016,(10):175-176
针对目前我国金融机构面临经济下行的负面影响,风险投资的比重日益增多,在该背景下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进行相关的研究。根据金融放大机制、收益追逐机制、中央银行沟通反馈机制等理论进行分析,运用2007-2014年14家商业银行的经济数据建立面板模型来实证研究,由此得出货币政策的变化确实会影响银行的风险承担,然而对于不同的资产规模、盈利水平、资本充足率的银行其影响程度是不一样的结论,并给以一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伟林 《市场论坛》2007,(1):87-88,61
外资银行的全面进入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将产生巨大影响,对我国银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无疑也将产生促进作用。文章从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现状入手,对金融安全、银行竞争与资源配置效率间的关系作了探讨,并提出金融开放带给我国银行业更多的是机遇的观点,实现我国商业银行跨越式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重塑县域金融体系的途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县域金融体系中国有商业银行发展重心向城市转移,政策性金融职能弱化,其他地方性的中小金融机构尚未进入县域市场,农村信用社由于难以独立承担起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任,影响了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重塑县域金融体系要从明确和强化政策性金融对县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建立适应县域经济发展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实力,发展多样化的县域金融机构入手。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程度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加快发展,银行并购已成为全球企业并购的主导。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商业银行已经进入“要么并购要么被并购”的时代。文章主要阐述了银行并购的原因、作用及对我国的金融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李婷婷 《商业研究》2020,(1):95-102
商业银行同业业务逐渐从传统信用拆借演变为类信贷业务,一些银行通过同业业务实施监管套利、风险资产出表,同业业务的快速发展对原有货币政策传导体系形成干扰,甚至改变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使用25家A股上市银行2008-2018年数据,在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同业业务发展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理论上,同业业务能够提高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和强化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上述影响并同时对于不同银行伴有异质性。实证结论验证了理论推演的假设:同业业务发展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正相关,并对货币政策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具有强化作用;同业业务对大型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有限,但对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表现了较强的正相关性。分析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中小银行对货币宽松与否更为敏感,其同业业务发展程度与货币宽松情况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根据上述研究结论,监管政策应当更加关注银行体系分层结构下的同业业务发展引导,尤其是对于股份制银行和中小银行,应当逐步引导同业业务占比较高银行压缩同业资产,鼓励商业银行业务回归本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李雪莱 《商》2014,(3):142-142
目前,互联网金融发展迅速,这对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必须注重理念突破、业务革新以及流程改革等,争取以积极的面貌迎接这份挑战。在本文中,笔者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现状,指出银行面临的竞争与挑战,提明了银行未来的努力方向以及该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16.
吴苏苏 《现代商业》2014,(26):240-241
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具有规模相对较小、杠杆率低、形式简单、资金来源大多是银行推出领域等自身特点。影子银行发挥着类似商业银行的功能,其发展对商业银行有较大的影响,同时也给商业银行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所以商业银行要趋利避害,一方面规避影子银行带来的风险,减少其对商业银行发展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积极利用影子银行的优势,发展自身的业务。  相似文献   

17.
马淑娟 《商》2013,(24):172-172
近年来,影子银行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商业银行业务的创新。但同时,影子银行通过各种方式套取银行资金,加剧信贷竞争,降低了金融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扩大了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从影子银行的定义和特点出发,分析了影子银行体系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从国家、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自身分别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银行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关系到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和收益以及竞争力问题.因此研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对提升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和面对国际国内同行竞争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我国上市的商业银行,根据公司治理结构变量和风险变量研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和银行风险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银行中间业务和金融产品技术创新已成为商业银行增强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随着我国金融业的全面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展开了更为激烈的竞争,在业务拓展上,中间业务将成为重点竞争领域.本文分析了外资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问业务上所具有的优势,并对中外资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提出了我国银行业发展中间业务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李昊轩 《商场现代化》2012,(29):165-166
影子银行经过多年发展,规模日益巨大,但是却难以具体统计,对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但是却无法监管。影子银行与商业银行、信托公司、担保公司等商业机构的联系日益紧密,如不能尽早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管控,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将会埋下巨大隐患。监管机构应采取加强管理、建立"防火墙"的措施防控风险,同时推进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深化金融业改革,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影子银行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