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前我国水资源短缺,内蒙古河套灌区也是如此。如何将有限水资源科学合理使用,是河套灌区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文章根据河套灌区目前农业发展、河套灌区水资源利用率等实际情况,对所在地区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影响因素进行问卷方式调查,结果分析说明农户对节水意识普遍较低,且对节水灌溉技术缺乏认识。而农户在农业生产中是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对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给予高度重视,保证节水灌溉技术在河套灌区的广泛应用,推动河套灌区农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日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污染严峻形势下,进行全面节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是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系到我国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当前的各行业用水中,建筑用水占到了很大的此例,因此,建筑节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水田灌区是北方商品粮生产的重要基地.由于现有各灌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工程老化失修,水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影响了灌区效益的充分发挥.笔者结合实践,总结出水田节水灌溉的综合措施,以供同仁借鉴.  相似文献   

4.
温度偏高、降水偏少、气候偏干、蒸发偏多、地形复杂是西北内陆河流域最显著的特征,这些导致水资源极度短缺和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灌区管理问题重重。致使西北内陆河流域灌区管理出现了上下游用水不公平,工业、农业用水不均衡等问题。目前,怎样高效合理的分配灌区水资源,使西北内陆河流域灌区水资源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使灌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达到和谐统一,科学合理地制定灌区管理措施已经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5.
刘峰 《科技转让集锦》2011,(20):253-253,259
当前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越来越明显,如何才能够有效的利用水资源已经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其实,节水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如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从宏观的角度制定关于节水的总体规划。在我国农业灌溉用水是一项主要的水资源使用点,因此开展农业灌溉用水节水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节水相关的概念出发,对农业灌溉节水规划的思路以及具体实施过程进行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常见的农业灌溉节水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灌区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担负着城市和农业灌溉供水的重任,作好我县南山灌区节水改造是落实中央关于"把巴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具体体现,是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  相似文献   

7.
常青 《中国物价》2004,(10):26-29
辽宁省位于东北地区南部,年降水量大部在400-969毫米,时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资源占有量860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值的1/3。按照联合国规定的以人均占有量为主要指标界定的缺水程度衡量,属于严重贫水地区。按刚结束的第二次水资源评价表明,辽宁省水资源总量又有所下降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845立方米。2003年全省用水量为128.31亿立方米(含地下水67.95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83.53亿立方,工业用水22.42亿立方米,城镇生活用水15.91亿立方米,农村生活用水6.45亿立方米。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用水量将会日益增加,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辽宁省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充分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全面节水,是合理开发、充分利用水资源的需要;是促进辽宁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农业用水量约占经济社会用水总量的62%,干旱半干旱地区比重更高。农田灌溉有效利用系数每提高0.1,就能节省300多亿立方米水,节水潜力巨大。大力推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对于缓解当前水资源供需矛盾,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深远意义。一、农业高效节水工作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宁夏中卫市的水资源现状,就如何开发利用水资源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分析了当地水资源存在的七个方面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水资源进行总量控制、加强水资源管理、加大节水力度等切实可行的水资源管理对策和措施,对水资源保障当地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深刻的社会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位于欧亚大陆的腹地,远离海洋,降水稀少,蒸发强烈,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干旱、半干旱地区。随着新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农业用水占比过大的矛盾日益凸显,实施农业高效节水迫在眉睫。新疆在推进农业高效节水过程中,不仅节约了宝贵的水资源,而且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一、天山南北全力推进农业高效节水(一)从渠道防渗节水到膜下滴灌节水新疆农业节水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20世纪80—90年代的渠  相似文献   

11.
农业灌溉投资与灌溉用水的替代弹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CES生产函数,利用我国12个省份2003-200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灌溉用水量与农田灌溉水利投入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亩均灌溉用水量与灌溉投资之间有较大的替代弹性,存在着很强的替代关系,这说明在给定的产出水平下,政府部门可调动多种投资主体的积极性,提高灌溉投资水平,达到对灌溉用水的替代,实现节约农田灌溉用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建设跨流域调水工程,可以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介绍国内外主要跨流域调水工程概况的基础上,总结了这些水利工程在工农业发展、农业灌溉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效益及跨流域调水工程引起的一些弊端。提出我国典型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应遵从可持续发展水利思路,充分发挥工程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3.
张晓军 《中国市场》2009,(49):78-79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资源,如何加强水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我国应建立合理的定价管理机制,采用市场调节为主的方法对水资源进行管理,以保证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运用生态足迹模型的方法对新疆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分析,其结论是新疆的发展当前已处于不可持续状态。应高效利用现有资源存量,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生产和消费体系;坚持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种植业与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能源、绿色能源、节约石化性能源的消费,以实现新疆的可持续发展,减少生态赤字。  相似文献   

15.
黑龙江省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龙江省能源资源丰富,是我国石油、煤炭等能源的重要生产基地,但黑龙江省能源资源能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黑龙江省经济结构转型、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通过调整能源产业结构,健全能源资源可持续发展制度环境,提高能效技术、节能技术,改革投融资体制等政策措施,来保证黑龙江省能源资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生态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旅游生态补偿,是以生态价值补偿、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作为理论基础.森林旅游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在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的同时,必须要对其进行生态补偿,并通过生态伦理规范的约束,达到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同时,构建生态伦理与实施生态补偿,也是森林旅游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构建和谐旅游,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坚持可持续发展必须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持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即将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自然生态运动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将污染物的末端治理改造纳入到经济活动的内部消化。循环经济不仅提供了环保科技创新的市场需要,而且提出了环保科技发展的技术路径,有利于解决我国未成形产业的发展问题,有利于以新的模式催生新的制度安排,更有利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市场进程,使全社会培育起节约资源、变废为宝、资源再造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18.
一个社会的文明也是由这个社会的内涵和外延共同构成的文明一旦形成,则有助于发扬和传播文明。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的提高,其文化内涵的酝酿能力是基本条件,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是根本保证。实现人均福利是保证经济发展,提高文化的酝酿能力,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处于比较劣势的状态,总体竞争力不强,难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增强贸易实力,促进服务贸易与环境资源及社会的协调发展,使我国尽快处于世界服务贸易市场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

There is increasing pressure for society to move towards more sustainable use of its resources, and calls in the literature have been made to reassess marketing’s role in achieving such goals. This research examines how key behavioural factors influence household water use, in the context of a social marketing programme to reduce household water consumption. A model of the key drivers of household water consumption is developed and tested using a sample of 909 households in a regional city in Australia. The findings from this study support the model developed and show that in the absence of price as a rationing mechanism, the social marketing programme significantly reduces household water consump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