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两型社会"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和具体化。其实质是在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背景下,强调经济、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对"两型社会"建设要素、内涵和特征进行探讨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个较新的生态化创新理论,并基于对"两圈"两型社会的建设现状分析,得出通过生态化技术创新可以实现两型社会建设的双赢目标,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并给出了在"两圈"区域内促进生态化技术创新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国外资源型城市振兴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城市原有的资源优势逐步丧失,对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带来的挑战。本文通过总结国外资源型城市的振兴经验,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发展现状,并就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梁誉  韩振燕 《江苏商论》2012,(2):157-160
城乡经济协调作为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行条件,是当前阶段我们所要解决的重大社会经济问题。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通过收集影响江苏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指标的数值,就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江苏省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从生产力、要素聚集效应、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江苏省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中问题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5.
赵西君 《中国市场》2012,(16):75-82
为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促进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我国政府历来重视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本文对我国东西部区域协调历程进行了梳理,提出我国东西部地区经历了均衡发展、非均衡发展、统筹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新阶段四大阶段。并对1978年以来的表征东西部区域协调发展的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提炼了我国东西部协调发展的主要经验,以期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驱动顺利转换的关键,是实现经济不断发展、文化持续繁荣、社会安定和谐的关键性目标。文章首先对经济新常态的内涵及外延进行了简要解读,继而对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机遇与主要挑战进行分析,探究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研究显示:国家层面转变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手段与路径,地方层面转变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态度、思路与方式这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机遇;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不确定风险事件频发,国内经济增长乏力,宏观经济呈L型走势这是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社会成员工作环境恶劣等社会问题成为人类能否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资本市场对两型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以及我国当前资本市场存在的问题使得加强会计监管尤为重要。我国现行会计监管体系在监管目标、监管主体和监管客体等方面尚未充分考虑两型社会的监管需求,因此,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现行会计监管体系,以满足两型社会建设的监管需要。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耦合发展评价模型,对新疆1997-2013年的产业结构和高校学科建设的协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7-2013年间,新疆产业结构演进与高校学科建设两个系统耦合关系水平较高,总体分类属于协调发展类,但协调发展度略有微小波动,由最初协调发展类新疆产业结构滞后型逐渐演变为协调发展类新疆高校学科建设滞后型再到良好协调发展类新疆产业结构滞后型,最终演变到良好协调发展类新疆高校学科建设滞后型。  相似文献   

9.
在两阶段古诺博弈模型演绎的基础上,基于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视角,分别实证分析了先发省份与后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与调节效应.研究发现: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加剧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是负向的;政府干预对先发省份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缓解效应更强,进而形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向影响效应;政府干预对后发省份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缓解效应更弱,进而形成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负向影响效应;随着市场内生型经济扭曲的加剧,先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正向效应会随之弱化,后发省份政府干预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负向效应会随之弱化.此外还发现,适度的政府干预与提升市场化程度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两型家庭建设是两型社会建设的细胞工程。当前我国两型家庭建设的实践急需两型家庭建设的理论作为指导。深刻论述了两型家庭建设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两型家庭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两型家庭建设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迁的实质是制度变迁,社会转型实质上是制度转型。现代社会是一个制度社会,需要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制度思维方式是思维方式的优化,是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在现时代的具体体现。科学技术的变革是思维方式变革的直接动力。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特点、社会发展的全球视野、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矛盾的日益凸显、社会生活的多元化趋向以及人的发展的全面特性,都要求确立制度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2.
加强营销创新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要实现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领域三大社会部门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而市场营销有助于政府部门完成行政目标,实现地区和谐发展;有助于营利组织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获得可持续的和谐发展;有助于非营利组织提升服务水平,取得壮大与和谐发展。文章提出,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环境,我们需要创新营销理念,丰富构建和谐社会的文化,创新营销组织,完善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创新营销技术,提升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通过与时俱进地推进这些方面的创新,充分发挥营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关系我国政治、经济及社会发展的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具体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和谐,而财务和谐又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核心,只有实现了财务的和谐,才能实现企业的和谐,进而实现经济的和谐以及全社会的和谐。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树立和谐财务观,坚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财务模式,对和谐企业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与发展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以及为此而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中国当前乃至整个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经济政策的主调。中国经济和社会在发展的潮流中,也面临着许多成长中的烦恼,如资源和环境制约,发展不平衡,社会发展滞后,社会矛盾比较突出。能否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中推进现代化建设,是中国面临的挑战。为了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中央提出两大战略思想: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发展理念的进步,也标志着政策调整的方向。文章指出,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政策导向,将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支持落后地区和农村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既是发展理念和政策目标,也是不断实践的过程,不同发展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中国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将会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梅艳玲  王俊发 《北方经贸》2007,3(12):21-22,37
从劳动的整体性来揭示劳动的内部矛盾,可以看到,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由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决定的,随着劳动内部矛盾的发展,人类劳动将走向完善,人类社会也将走向完善。因此,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为实现真正的人的社会的质变过程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过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人类劳动的完善化。  相似文献   

16.
论发展循环经济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层面上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从长远来看,发展循环经济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唯一选择。发展循环经济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表现,也是实现“五个统筹”的必然途径。文章提出,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需要发展循环经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都要求我们彻底摒弃“末端治理”的传统工业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范式,积极进行循环经济的实践,促进人类之间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和谐社会是以宽容、理解、尊重、祥和为伦理价值的社会发展模式,是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求得协调、有序的社会发展状态.道德建设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谐社会道德建设要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和为人民服务核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民族地区的发展,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要在政策上扶持和倾斜,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教育。  相似文献   

19.
创建学习型社会的经济意义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创建,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其可促使我国更快地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更好地推动生产力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应对知识经济的挑战。创建学习型社会,可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确保高素质人才的涌现,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人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学科也随之不断地产生嬗变、交叉和融合。任何行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均离不开强大的学科支撑,行业与行业学科之间已经形成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关系。检验检疫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行业,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产生,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当今这样一个新学科不断涌现的历史时期,建设检验检疫新兴学科的时机和条件已经基本成熟。本文在从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和科技发展三个层面深入阐述检验检疫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的基础上,通过对检验检疫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概括了检验检疫行业的职责边际以及学科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探究了检验检疫的基础理论体系和基础理论模型的架构,并对建设检验检疫新兴学科的思路和一些具体措施提出了系统性的探讨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