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经济人的利益与道德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学领域中,理性的“经济人”是研究人们经济行为的理想假设: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提高社会的总体系效益。这一假设成为经济学构建理论体系的前提,然而,一旦这些理论运用于实际生活中,就不可避免的与现实出现冲突。其中“经济人”的道德困境一直困扰着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在商品经济条件下,是否能够或是否应该将人类经济行为与其道德行为完全分离开来?“经济人”与“道德人”是否完全对立?市场经济究竟需不需要讲道德?这些困惑体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的经济行为中利益与道德的冲突,是损人利己、利己不损人、还是利人…  相似文献   

2.
张宵萌 《商业科技》2014,(23):289-290
我国施行市场经济体制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了,由于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不足,出现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市场中的道德问题极其严重。于是,我国逐渐掀起了对市场经济道德建设的高潮,要求建立健康的诚信经济。经济的主体是人,道德的主体也是人,所以我国在不断健全经济制度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对市场中"经济人"的道德培养。由于我国独特的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调的更多的是集体主义思想,那么就必须要求我们的"经济人"理论在利己的基础上具有更多的道德内涵。亚当·斯密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首次提出了"经济人"假设思想。在斯密的那个时代经济学是隶属于政治学的,而政治学又以哲学思想为基础,同时,斯密本身还是一位伦理学家,故他的"经济人"理论是含有丰富的道德性的,是立足于现实的经济生活的。所以,本文倡导对斯密"经济人"理论的回归,为我国市场经济道德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经济人假设”的一些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莉 《商场现代化》2008,(17):302-303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出发点,该假设抓住了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自利,正由于人们对自利的不断追求,人类社会才会产生发展冲动和进步要求,因此保护个人利益的原则应该是一个社会制度设计的前提。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从自利的动机出发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既利己又利他人、损人利己、从自利出发但因手段恶劣造成既不利己又损他人,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既能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能抑制和禁止"经济人"过度自利所出现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从而实现利己利人的"双赢"结局。  相似文献   

4.
韩莉 《商业科技》2008,(17):302-303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分析的出发点,该假设抓住了人性中最本质的属性一自利,正由于人们对自利的不断追求,人类社会才会产生发展;中动和进步要求,因此保护个人利益的原则应该是一个社会制度设计的前提。但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从自利的动机出发会给社会带来不同的结果——既利己又利他人、损人利己、从自利出发但因手段恶劣造成既不利己又损他人、所以一个社会应该有这样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既能反映“经济人”利己属性的基本要求,又能抑制和禁止“经济人”过度自利所出现的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从而实现利己利人的“双赢”结局。  相似文献   

5.
"经济人"是西方经济学对人经济行为的基本假设,它是西方经济学的一切理论推导的出发点和基础。"经济人"假设历经两个多世纪,在质疑和批判中不断地进行修正和完善,"新经济人"假说的局限性在于人性抽象、环境抽象和主体抽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中,我们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经济人"假设。  相似文献   

6.
陈济海 《商场现代化》2007,(33):392-393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纷呈,亚当.斯密及后人发展的经济人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仍得把人性假设的基调定为经济人,对于国家而言,企业是经济人;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经济人。这样能更好地看清、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现实需要,才会更加有利于规范市场、完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7.
陈济海 《商场现代化》2007,(11X):392-393
关于人性假设的理论纷呈,亚当.斯密及后人发展的经济人思想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仍得把人性假设的基调定为经济人,对于国家而言,企业是经济人;对于企业而言,员工是经济人。这样能更好地看清、理解各种社会现象和现实需要,才会更加有利于规范市场、完善各项制度。  相似文献   

8.
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经济人"两要素,奠定了古典经济学的理论基础,随后古典经济学的约翰!穆勒第一次给出了"经济人"的定义。到了新古典经济学时期,"经济人"则变得形式化,逐渐褪下功利主义的外衣,而之后新政治学派对"经济人"范畴进行拓展,新制度经济学对其进行修改,在此过程中可看到"经济人"假设在不断的修正及发展。尽管"经济人"假设仍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不可否认,它的合理性也带来了经济学的繁荣,对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正> 亚当·斯密在创立“经济人”的理论假设时,不会想到它会对西方社会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也决不会想到它会成为经济学思想史上争论最多的问题。本文从“经济人”所反映的三方面特点,辨析它的真正归宿。 “经济人”假设第一个方面的特点,是对现实经济生活的远离,表明它已经超出经济学的范畴。 围绕着“经济人”的理论假设,西方经济学家已经用了一个世纪的时间来加以证明,似乎现在离证明的结束还遥遥无期。主流经济学家都把它看成是一个不证自明的公理前提,单纯的为己、利己的自利行为,既不损人、也不利人,这是最低的和最起码的道德要求,是所谓的“底线伦理”。“底线伦理”一端连着法律,另一端连着类似宗教的信仰、信念的东西。非主流经济学家,对此却执怀疑和反对的态度,认为逻辑起点的证明是毫无意义的。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科斯就是他们的代表,认为:“大多数经济学家都作这样的假设,即人是理性地追求效用最大化的,在我看来,这个假设既没有必要,也会引人误入歧途。我已经说过,在当代制度经济学中,我们应该从现实的组织体系出发。”但是主流经济学派执着地对“经济人”进行论证和完善,一方面论证和  相似文献   

10.
理性经济人、科学主义及其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理性经济人”假设及其演化过程 当今西方主流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基础性假设即“理性经济人”定义为:“理性经济人”是现实经济生活当中一般人的抽象,在一切经济活动中的行为都是合乎所谓理性的,都是以利己为动机的,并力图以最小的经济代价去追逐和获得自身最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您简捷梳理了“公正的旁观者”、“合宜性”、“同情”、“一致的估价”4个关键词,从自身逻辑阐释了长期纠结学界的事实上并不存在的“斯密问题”。两部著作浑然一体,两种看似相悖的人性假设是和谐统一的。“经济人”中“利己”的人性假设包含着“道德人”的“利他”成分,而“道德人”中的“利他”却又常常意蕴着某种“利己”。据此,我们亦可更深刻地领悟下面这句话的含义了,即“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朱昌好 《现代商业》2008,1(9):161-163
"经济人"假说思想,由亚当.斯密提出后,历经二百多年的发展,期间有三次抽象发展过程,由"传统经济人"逐渐演变为"新经济人"."经济人"和"看不见的手"假设理论共同支撑着经济学大厦的发展.正确理解"经济人"假说及其演变过程,对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希泉 《商业时代》2008,(14):108-109
公司战略性慈善行为是非市场战略中的一种子战略,从人性观对公司战略性慈善行为进行理论透视,可以发现战略性慈善所基于的人性基础发生了经济人假设向社会人假设及道德人假设的嬗变,但在现阶段,我国对战略性公司慈善行为的理解还不能完全脱离技术经济理性,企业脱离了现实的利益计算和对未来收益的常理策划,公司慈善将成为无水之源.  相似文献   

14.
一.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范式1.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范式(1)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又叫理性人假设,这里的经济人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经济决策的个体,它可以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庭,也可以是一个企业。新古典经济学将经济人假设具体化为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斯密难题"即亚当·斯密在其两部著作中提到的关于人性中"利己"与"利他"的不同观点而引发的经济学界的争论。斯密认为"经济人"是自私自利的,都在理性的用最少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道德人"则是除了自利的一面外,还有利他的一面。"经济人"在利己的同时也会增进社会福利,因此,"经济人"与"道德人"在社会层面的基本行为逻辑是相统一的,而二者的最终统一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且现实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6.
张晓莲 《商业时代》2012,(14):16-18
构建社会主义经济和谐离不开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公平、互惠与合作。但基于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古典及新古典经济学认为经济行为主体是单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社会经济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建立在行为经济学基础上的公平互惠理论,强调了有限理性的经济行为主体具有一定的公平和互惠偏好,从这种社会偏好出发,可以探究社会和谐经济的内在机理。本文从思想的产生、理论的形成以及模型的构建对公平互惠偏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经济人假设是经济学理论重要的假设之一,以此为基础构建起从古典经济学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其与现实的脱离,导致了经济学理论对现实经济解释力的下降。行为经济学将心理学分析法与经济学研究结合起来,依赖有关人的判断和决策的分析来了解经济主体行为,对经济人假设提出了挑战,并对其加以完善。其重要意义在于提高了经济学对现实的解释力、给予经济行为主体实际决策过程以良好的描述,同时为管理学、会计学、市场营销、金融学等与经济学相关的领域提供了新的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8.
“经济人”是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和完成工业化及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理论前提假设,其追求自身利益的恶性膨胀必然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因此,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法制化和建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以实现社会的稳定和谐。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科学利用“经济人”。用集体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恶”理论扬弃“经济人”,确立中国特色的“经济人”,在法律的约束下,把“经济人”的“恶”控制在历史发展杠杆的限度内,实现其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经济学主要研究的是市场经济中人类社会各种经济活动与各种经济关系及其发展逻辑、规律,这种研究主要是以"经济人"假设为前提的,即每个个体在进行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都以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付出,获得最大限度的收获。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种假设前提只是适用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行为,而不适用于非市场问题,特别是政治、社会领域的决策问题。但在奥尔森看来,无论是经济活动还是公共活动的参与者,他们都有使自己行为利益最大化的倾向,都符合"经济人"的行为假定。这种观点也为公共选择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适用于市场经济下私人选择活动的理性行为,同样适用于公共选择领域。  相似文献   

20.
认为"经济人"假设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人"假设在对人本性的认识、适用研究领域、适用时限和适用人群等方面存在着无法避免的局限,因此应从人性、经济伦理、制度等角度出发对经济学进行研究,从而获得促进经济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