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2P理财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产品,不仅是因为其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更以其收益高、流动性强、门槛低等吸引了广大的投资者。本文以北京宜信旗下投米网理财为例,对当下P2P理财产品现状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理财产品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对P2P理财产品的投资者提出了几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不知何时,互联网金融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其中备受关注的当属新兴火热的P2P理财模式的网络借贷平台,P2P是现有银行体系的补充板块,是民家借贷网络版,借用互联网提供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和融资便利,目前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而迅速崛起。本文在介绍P2P理财模式的发展现状上,提出对农村市场P2P理财模式的营销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3.
邱碧珍 《商》2014,(29):185-185
近年来,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模式之一的P2P网络借贷非常活跃,发展也很迅速,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将P2P网络投资作为增加收益的一种投资渠道。P2P网络投资理财属于新型的投资方式,很多投资者并不能真正理解它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以及该如何利用P2P平台进行正确的投资。国内关于P2P投资理财策略的文献也非常少。文章分析P2P网络投资理财存在的优点和缺点,并为投资者提供P2P网络理财投资策略。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金融领域的渗透与发展,我国的P2P理财业务也取得了空前发展。P2P理财业务以投资门槛低、收益率高、普惠性强等业务发展优势,得到了投资者和借款方的广泛青睐,但是其迅猛发展背后客观存在的各种风险也不容忽视。本文在分析P2P理财风险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对策,希望能为该业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在监管不严、互联网金融行业环境混乱、P2P理财公司频繁跑路而导致消费者对P2P理财观念上有很大的误解的情况下,8月24日由银监会普惠金融部颁布的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法律法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这篇文章主要从互联网金融监管新条例的出台,突出重点分析条例第十条关于网络信息中介机构不得从事或者接受委托的活动和第十七条关于同一自然人或法人在信息中介机构借款上限这两方面对行业环境新一轮的整顿,同时对互联网金融P2P理财行业今后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商》2015,(16)
自2007年,拍拍贷在上海成立后,中国p2p行业这个号称能够高效撮合投融资双边需求,促成双方直接交易的大船已经航行了七个年头,然而p2p网贷却难解"七年之痒"。"倒闭潮"、"跑路潮"不断冲击着市场对于p2p网贷的信心,为此,文章在研究P2P发展现状,分析跑路平台模式和案例的基础上,给予投资者、P2P平台以及监管者建议。  相似文献   

7.
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作为目前互联网金融创新的P2P网络借贷,其平台得到了高速发展。近年来,其提供大众一种新颖的、高收益的理财方式,现阶段处于无要求、无标准、无监管的时期。网络借贷行业的收益率也远远超过传统理财机构,同时增大了原本还款能力不足的借款人违约概率。P2P网络借贷在欧美国家兴起,其借贷平台打破了传统的以银行为中介的借贷模式,创建了全新的以网络平台为媒介的新型借贷模式,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参与金融市场的机会。在多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在许多因素的促进下得到了快速发展,从而促进了越来越多的人对中国P2P的投资。  相似文献   

8.
《商》2015,(47):175-176
本文通过对在浙江省典型P2P网贷平台的实地考察,比较三家平台运营模式,结合市场投资理财者的问卷结果,进而分析浙江省的P2P网贷平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金融近年来的异军突起,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P2P网络借贷也随之迅猛发展起来。P2P网络借贷极大地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满足了大众群体理财和消费贷款等方面的需求,但部分P2P网络借贷平台欺诈、跑路等事件频发,使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分析我国P2P网络借贷发展现状入手,对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0.
p2p信贷是一种新生第三方金融创新借贷平台,自我国第一家网络信贷公司成立以来,短短几年来P2P信贷已红遍了各大城市.本文在对我国p2p网络信贷模式的发展现状进行概括描述的基础上,通过探讨其与传统银行信贷运作模式的区别,分析我国网络信贷模式的优势和潜在风险,进而为其健康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们对投资理财的需求越来越大,在P2P借贷进入我国市场后受到了广大投资者、借款人的青睐,P2P借贷规模不断扩张,交易规模快速增长,相关政策逐渐完善。但是,P2P网络借贷平台的非法营运以及行业监管的缺失,导致近年来我国P2P网络借贷平台常常出现问题。为避免对广大投资人造成难以弥补的财产损失,文章就目前我国P2P网络借贷存在的风险展开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进一步完善我国P2P网络借贷风险的监管措施,以期促进我国P2P网络借贷的健康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跟着迅猛发展,从国外引进的P2P网贷也已成为大众所喜欢和跃跃欲试的金融模式。P2P作为最新型的金融产业,抓住了民众的理财意识,对存款的利息有了更高的期待,这对传统银行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本文主要对国内P2P网贷的发展和P2P网贷模式与传统银行业的模式进行了对比,阐述了它对传统银行业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张玉通 《商》2014,(21):238-238
P2P网络借贷是民间借贷的创新与进步,极大地提高了资本运作效率,使资本流动加快,为中小企业融资以及个人理财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渠道;但由于P2P网络借贷的发展时间较短,法律监管尚未健全,以及其自身的互联网特性,使得P2P网络借贷运作过程中风险较大,存在问题较多。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P2P行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风险,并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及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4.
p2p仿真技术     
本文中针对p2p网络技术研究的特点,主要介绍了当前7款用于p2p网络仿真的仿真软件的技术特点和应用范围,并重点对其中的4款主流仿真软件peersim和oversim等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5.
P2P网络借贷平台凭借其投资回报率高、投资门槛低、手续便捷、资金周转迅速、交易费用低等优势近年来在我国发展迅猛。与此同时,P2P网络借贷平台所出现的异化现象也越来越明显,这种无序发展的现状使得P2P平台无论是在法律方面还是在道德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风险。我们应该在建立相应监管制度的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完善我国个人信用体系,加强对放款人资金来源的审查力度以及确立明确的注册机构来保障p2p网络借贷平台在我国更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时代进步和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钱生钱"的理财意识,而银行的平稳的低年化收入已远远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此时社会上应时的推出多种类的理财产品,其中包括:P2P和基金等,再加上互联网属性,在线理财意识已经深入百姓的生活,激励大家开始向高收益高风险的理财产品进行尝试。而我希望,P2P可以进行互联网转型,线上线下同时经营运作,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交易信息对称。对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来说,提高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公民的财产安全;对于客户来说,客户可以通过平台数据披露,做最理性的分析进行最安全的投标选择,;对于P2P平台来说,不仅仅是督促自我,还可以放大平台优点,以最直接最快速的方式展现给客户。接下来,我将对国内外P2P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的运作模式做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段灿 《商》2013,(7Z):203-203
从大的金融行业看,今年互联网金融这一概念的火爆,引起人们思考互联网会怎样改造整个金融行业,如同互联网曾改造出版业、传媒业、百货业、快递业一样?而P2P是互联网金融的一个很重要的分支。从个人的理财方面说,P2P提供给大众一种新型的、低门槛、高收益、现阶段也较高风险的方式。基于以上两方面,选取P2P行业作为研究对象,介绍P2P概念、中美P2P的不同、国内P2P不同模式以及P2P行业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18.
国内P2P网络借贷平台在短短几年之间迅速发展,形成了不小的规模,为寻常百姓的日常理财规划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随着P2P平台的进一步发展,信用风险问题日趋严重,大数据具有大量、高速、多样、价值等特点,它的广泛应用,即P2P平台可以借助大数据分析来加强风险可控性,还可以利用大数据为客户进行"量身定制"的服务。同时,P2P平台还可以通过对大数据的挖掘分析来发现潜在的资质合适的借款人,根据P2P平台主动搜集到的信息和借款人授权提供的相关资料,由此组建一个容量巨大能够永久保存的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库,P2P平台就能够更加高效和谨慎地为借款人进行审核。  相似文献   

19.
P2P模式是大数据时代的最新产物,自2006年进入我国以来,发展迅猛,已经成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因为缺乏及时有效的监管,出现了一系列的金融陷阱,给投资人带来巨大的损失。本文通过阐述P2P的起源和发展现状,梳理归纳P2P行业常见的投资风险,并结合行业监管新形势,为理财人员辨识投资平台,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加强对新安全理论与技术的研究,支持p2p网络和应用健康发展.方法:分析了产生p2p安全问题的原因、涉及到的各种安全威胁.结果:提出从几个方面入手,搭建p2p网络安全防御体系.结论:减少p2p网络的安全隐患,充分利用其优势才能更好地为互联网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