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因受金融抑制的影响,农村民间金融缺乏专门的治理机制,黑色金融乃至灰色金融诱发的金融风险加大,失信等行为已导致民间金融风险的社会化和金融秩序的非规范化。农村民间金融与软法规范天然耦合,实行不同于刚性制度的柔性治理机制既是金融制度变迁的应然诉求,同时还符合"熟人社会"的本土化需求,可以有力地超越"市场失灵"和"政府失效"的双重范式,实现包容性的农村民间金融治理之道。农村民间金融需要在法律赋权(能)和金融公平原则的基础上,确认民间金融的法律地位和农村金融消费者的基本权利,建构农村民间金融的柔性治理机制,化解金融纠纷,防范信用风险,力求农村金融秩序的良好实现。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金融市场上的金融抑制现象.虽然目前在我国,民间金融尚未得到法律的认可,但民间金融作为一种合约双方自愿达成交易的市场化融资机制,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合约双方之间信息高度对称,有利于其正确确定融资决策,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使用效益.本文从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利率决定的理论层面对其变迁路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农村金融中的非正规金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一直未受到足够的重视。从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出发,在农业保险、信用制度和与正规金融结合等三个方面对安徽省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发展路径提出政府引导和政策选择的建议:制定相关法律制度,确立部分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为农村非正规金融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4.
民间金融是对官方体制外金融的重要补充,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和三农经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在法律和监管制度方面都存在大量的盲区。本文具体介绍了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现状及特征,在总结我国民间金融教训和经验的基础之上,对民间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以期完善我国民间金融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政府在民间金融的问题上存在法律缺位、制度缺位和管制越位的政府失灵行为,而发达地区和经济落后地区在民间金融的地方政府行为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文从法律、监管和制度三个方面对民间金融的政府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试图找到一种合理的政府行为模式促进民间金融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我国现行农村金融体制还存在种种缺陷,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文章探讨了美国、日本、印度、泰国等国家的成功经验,并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健全农业金融法律体系;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建立农贷风险补偿机制,提高防范和化解农村金融风险的能力;拓展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支持农业发展;建立多渠道资金回流农村的长效机制;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形式;规范和引导农村民间金融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楠  税振宇 《商》2013,(9):159-160
本文以江苏镇江这个小城市为例,详细阐述了合会、民间借贷、民间集资这三种民间金融制度在中国存在的历史悠久、发展迅速与现状不容乐观这三方面内容。结合网络查询的案例与数据阐述目前本地区法律法规对民间金融制度的管理与约束现状是逐步深化介入,具有案件数量逐年增加、案值不断增大等趋势。最后分析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在民间金融制度方面虽然有规定,但是规定少并且存在很大缺位,在未来的法律发展前景中,关于民间金融制度这一领域,需要大量且完善的立法。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的规范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非正规金融为农村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金融支持。农村非正规金融制定方式灵活,区域特征明显,但缺乏法律基础。农村非正规金融对农村经济具有经济、制度的正面效应;但同时也具有组织方式、运作机制不规范,易发生经济纠纷,给国家宏观调控带来困难等负面效应。因此对待农村非正规金融,政府应明确合法地位,制定法规,加强监督和引导,推进利率市场化,建立存款保险和贷款抵押担保制度。绝不能简单地否定或取缔它,而应持辩证的观点,因势利导,充分发挥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翟小丽 《现代商业》2008,(11):42-43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处于制度安排非均衡时期,农村地区金融资源供求不匹配的矛盾突出。为了满足农村经济的资金需求,出现了大量的民间借贷、各种金融和会乃至私人钱庄等民间金融形式,这些民间金融组织的出现,对于缓解资金紧张、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应该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农村民间金融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合理不一定是合法的、高效率的,从而提出了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化建议,提高农村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0.
苏庆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3):162-163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它内生于小农社会,依靠人际关系网络向外依次扩展开来;同时金融抑制使得农村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民只能藉以民进金融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不能单以经济角度来规划民间金融的发展,它具有外国民间金融不具备的小农文化的基础。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民的生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金融发展趋势是由生存性借贷向生产性借贷的转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民间金融的不规范,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改善其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将其纳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农村民间金融已经具有很长的历史,它内生于小农社会,依靠人际关系网络向外依次扩展开来;同时金融抑制使得农村农村金融供给不足,农民只能藉以民进金融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我们不能单以经济角度来规划民间金融的发展,它具有外国民间金融不具备的小农文化的基础。农村民间金融对农民的生存与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民间金融发展趋势是由生存性借贷向生产性借贷的转化,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针对民间金融的不规范,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改善其发展的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将其纳入农村金融体系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
民间金融的健康有序发展,有助于激发实体经济活力,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动力。当前,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发展还存在诸多瓶颈,影响了民间金融生态的培育与发展。本文围绕民间金融在法律监管、经济环境领域存在的问题,从体制、环境、观念等3个维度,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使民间金融的市场活力更好地服务于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打造。  相似文献   

13.
民间借贷是广泛存在于各发展中国家的互助性的借贷行为,它既是金融性行为,也是法律性行为,是对正规金融的重要补充,社会对其关注度很高。近年来,在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的同时,民间借贷也随之蓬勃发展,然而在部分民间地区,高利贷趋势日益严重,对中小企业和金融体系造成了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对民间借贷高利贷化的现状及其形成的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探讨了在法律制度层面的改革措施,力图通过制度激励来引导金融资源优化配置,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从而保障民间借贷秩序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李刚 《商业时代》2006,(3):53-54
目前,我国的农村金融制度安排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事实,是现阶段民间金融存在和发展的制度基础。建立和完善民间金融制度有助于化解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助于金融体系效率的提高、有助于农村资金的形成并能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因此,我们必须从制度的层面,进一步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民间金融作为一种重要的资金融通形式而蓬勃发展起来,为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由于法律制度的滞后和监管的缺失,特别是"金融抑制"战略的实施,法律规则往往只着眼于为正式金融体系提供制度规范,而忽视民间金融体系对规则的需求,导致法律规则的严重脱节,非法集资类犯罪也随之大面积爆发,扰乱经济秩序与社会稳定。如何规制民间金融,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引导民间融资走上正轨,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农村民间金融在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和农民收入增加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没有纳入国家信用控制和金融监管系统,农村民间金融的运行极不规范.国际社会在赋予农村民间金融的合法地位、加强农村民间金融组织管理、重视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合作等方面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有益的经验,我国应从完善民间金融法律法规、强化农村民间金融监督管理、引导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连接等方面着手规制农村民间金融,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实现了农村金融制度变迁模式的创新,也开启了全国金融市场向民间资本开放之路.准入新政在改变制度变迁模式、实现增量改革、突破改革“路径依赖”的同时,改革的实践则表明,新的农村金融制度改革仍存在未能摆脱“诺思悖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根植于农村的属性弱化、竞争力不足以及大规模偏好等问题.为此,应进一步放开民间资本的准入之门,以利率市场化、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吸引资金流向农村;以存款保险制度和完善的监管机制保护农村小型金融组织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的非正规金融有其独特的运行机制,它建立在农村社会生活的网络、血缘和亲戚关系内的关联性基础之上,是信息对称的典型的民间借贷,而且有其独特的风险控制机制。农村非正规金融很大程度弥补了农村资本匮乏的缺失。文章试图从我国农村民间借贷的需求、借贷双方的信息交流及风险控制等方面论述其存在的合理性,并对农村合作金融构建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李乐平 《商业研究》2011,(10):176-180
从法理基础的视角考察,农民发展权、中国农民的特殊性、"三农"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和金融的普惠功能分别构成农民金融权形成的权利基础、社会基础、政治基础和行业伦理基础。由于资源、经营、制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民金融权在当下难以实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构建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机构体系并创新金融服务,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民间金融活动,完善以农村信用社为主要形式的农村合作金融法律法规,进一步强化农业发展银行的开发性金融职能,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等成为实现农民金融权的可能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信贷抵押能力低、正规金融效率差、政策支持有限和相关法规缺失等问题,正规金融不愿意向经营规模小、缺乏信息透明度、抵押品不足的三农提供信贷服务,农村民间金融由于对当地市场的了解,可以缓解信息不对称的程度,接受特殊的抵押品,一旦产生风险也能以独特的方式减少风险,但民间金融又存在贷款周期短、信贷金额小、利率高、可获得性不强等缺陷。为了缓解农村存在的信贷配给现象,应建立一种民间金融与正规金融合作的制度,解决农村中存在的市场和政府双重失灵的问题,将农村金融的制度安排由原来的政策导向转变为问题导向,拓宽农村融资渠道,提高农户信贷的可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