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检验近年来我国迅速增长的OFDI是否获取了来自投资东道国的逆向技术溢出,本文运用我国2004-2010年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和"国际R&D溢出模型"的动态形式,实证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研究表明现阶段OFDI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逆向技术溢出的产生有一定的时滞性;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东、中、西部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依次减弱;国内R&D投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具有正向和负向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利用2003-2011年中国13个OFDI东道国和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基于CH扩展模型,采用工具变量法,从OFDI投资动机的视角实证考察了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市场寻求三类投资动机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积极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主要来源于对发达经济体的技术寻求型OFDI,这种效应在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均存在,但中部地区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要比东、西部明显,来源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的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全国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均呈负向效应,以上结果是由中国OFDI的投资动机和区位选择决定的。因此,积极鼓励技术寻求型的OFDI,适时从传统的"走出去"战略向"投资技术获取"战略转变是当前中国OFDI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企业微观层面的角度出发,利用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合并的综合数据库,根据企业是否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方法考察OFDI对中国企业技术水平的影响;同时,本文还使用动态估计的方法对企业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做了进一步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促进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即OFDI具有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对于不同的行业和地区,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有显著差异;对不同生产率水平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引起企业正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也不同;企业研发投入和企业利润率对OFDI逆向技术溢出具有正向的促进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选用方向距离函数和ML生产率指数,测算了能源环境约束下2003~2015年我国省际层面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项,并借助面板模型分析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对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来源于绿色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力度较高的地区对应较高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OFDI和环境规制均有利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符合"波特假说",同时环境规制能够促使OFDI发挥技术溢出与结构优化效应来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区域间OFDI、环境规制及两者合力作用效应存在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合理把握环境规制力度并向中等标准组看齐;门槛检验显示,OFDI的作用效应存在显著的环境规制、经济发展、对外开放和人力资本门槛。  相似文献   

5.
文章基于24个OECD国家2003~2011年的面板数据,采用两步法系统GMM方法考察了服务业FDI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FDI的流入可以显著促进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一步细分研究发现,其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效率的提升上;第二,金融服务业FDI与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非金融服务业FDI对TFP提升的作用并不显著;第三,东道国物质资本、研发投入、产业结构以及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均存在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BM—ML模型对全国30省2004—2016年的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通过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探讨其时空演进特征,并借助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动态演进规律,省域间物流发展协调度有待提高;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特征,表现为生产率较高的省份趋于相邻,生产率较低的省份趋于相邻;物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主要驱动因素包括交通网络密度、物流能源强度、交通运输强度和人均GDP,各影响因素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市场化进程的正向溢出效应最高,对外开放程度和地区产业结构的溢出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7.
利用2003-2008年我国的省际面板数据,研究了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及人力资本吸收能力对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对外投资传导的国际R&D对国内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均无显著正向影响,对外投资的积极逆向溢出效应还未显现。分区域的回归结果显示,对外投资对我国各省区的逆向溢出存在明显差异,对外投资显著促进了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则无显著影响。东部地区的高水平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投资的逆向技术溢出效果,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OFDI已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OFDI逆向技术溢出理论已成为FDI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理论进展之一。发展中国家OFDI与传统的FDI发生动因最为显著不同的是追求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由于技术溢出本身的复杂性及难测性,这一领域的研究仍然没有定论,显得扑朔迷离。文章主要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视角,对国内研究脉络和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实现机制及实证研究技术手段比较等方面文献进行了梳理,并进行了简要的评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我国2006~2012年行业面板数据,以14个OECD国家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实证检验,探究我国技术寻求型OFDI逆向技术溢出对本国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化和技术效率变化的影响,同时考虑人力资本吸收能力。使用系统GMM回归方式的结果显示,在控制内生性的情况下,现阶段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具体体现为对技术变化的显著正向影响和对技术效率变化的显著负向影响,同时人力资本显著提升了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0.
本文运用41个国家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基于东道国吸收能力的视角,测算并考察了服务业FDI的R&D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服务业FDI的R&D溢出会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主要体现在对技术效率的改善上。国内R&D投入对东道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第二,东道国吸收能力中,人力资本以及制度因素能够显著促进服务业FDI的R&D溢出,但金融服务业的发展水平却阻碍了东道国这一途径的技术吸收。第三,分样本研究中,OECD国家服务业FDI的R&D溢出效应显著,而非OECD国家这一效应并未通过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我国28个省1997-2006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FDI对我国整体以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区域的工资差距效应和工资溢出效应,结论表明FDI增加了我国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对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显著。分区域来看,FDI显著增加了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内外资部门之间的工资差距,但对于西部地区的工资差距不具有显著影响;FDI对东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对中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水平溢出效应为负,对西部地区内资部门的工资溢出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我国2003-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借助GMM估计法,分析了我国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现阶段积极的逆向溢出效应尚未显现。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检验了表征吸收能力的各因素对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国内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金融发展规模对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分区域检验时则表现出明显差异,东部地区的国内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促进了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实现;中部地区能够促进产生逆向溢出效应的因素则限于对外开放程度、基础设施和金融发展规模;而西部地区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和金融发展效率使其获得了积极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文字利用2003-2008年度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吸收能力对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一是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OFDI反向技术溢出效应,但该效应均较小;二是东部地区制约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人力资本;三是中部和西部地区制约OFDI反向技术吸收能力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开放度和金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1997—2015年中国各省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各省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及知识产权保护水平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效应的影响,并控制了各省研发资本、研发人员的投入。实证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国际研发溢出对各省的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资本品的进口。国内研发资本只对技术进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研发人员越多越能带来技术效率的改善。分区域的回归结果表明,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只对东部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和西部区域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中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于本区域内的研发资本投入。各省知识产权保护水平越严格越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也能使进口贸易研发外溢资本,尤其是资本品进口贸易的研发外溢资本带动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FDI作为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等一揽子要素的综合体,对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都产生了积极深远的的影响.如何更好的利用外资,优化外资利用方式和结构,畅通FDI技术溢出渠道,改善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进而提升FDI技术溢出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阐述了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四种表现方式,分析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因素,进而为提升FDI溢出技术效应、推动国内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供对策.  相似文献   

16.
曾淑婉 《财贸研究》2013,24(1):101-109
通过构建财政支出、空间溢出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析框架,采用动态空间面板计量方法,考察1998—2010年中国大陆财政支出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财政支出规模的扩大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在分项财政支出中,教育、公共服务及社会保障就业支出与技术进步均具有正相关性,而农业支出对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不显著;一个地区的财政支出,尤其是教育和公共服务支出对相邻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技术进步会产生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FDI技术溢出效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资产配置效应及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对中国生产率变迁的贡献程度进行理论分析,并以工业部门各行业为例,利用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将产业结构调整及其与FDI的相互影响作为变量加入回归模型之后,产业结构调整及交互项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这说明在未考虑产业结构变动的模型分析中,FDI技术外溢效应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被夸大,同时得到的另一个重要结论是,产业结构调整和FDI引入可以相互影响,进而强化双方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程度。  相似文献   

18.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有不同的渠道效应。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TFP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了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现出来的,但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服务业分行业面板数据,对2004-2012年间中国服务业分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资本和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效应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服务业分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较大的行业异质性,且资本、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贡献效应偏低。实证结果表明,服务业FDI通过资本要素再配置效应对中国服务业产生显著的正向生产率溢出;而劳动力要素在服务部门间配置的扭曲使得服务业FDI的劳动力再配置效应并不显著。此外,研发创新并没有推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人力资本也没有起到其应有的强化吸收能力作用。  相似文献   

20.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加快国内市场一体化来提升双向FDI技术溢出效率,推动绿色经济增长。本文选取2003-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借助动态SBM-GML模型测算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采用相对价格法分别测算商品市场分割指数与要素市场分割指数,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定量分析双向FDI协调发展、市场分割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双向FDI显著地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通过提高绿色技术进步水平来实现;东部地区双向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中西部地区双向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双向FDI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只有当存在商品市场分割指数与要素市场分割指数分别超过某个门槛值时,双向FDI才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