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适应中国的独特的经营环境,跨国公司不同程度上使用了本土化经营战略,本文将逐一分析这些经营战略,寻找中国企业可以借鉴的经验,这必将对如何应对WTO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拓展国际市场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经济全球化下的跨国公司国际迁移现状,以日本跨国公司国际迁移战略的选择为例,分析了国际迁移战略理性选择的七大因素。研究表明,迁移战略和差异化服务策略可以使跨国公司获得持续竞争优势,国际迁移是跨国公司分享全球价值链、促进企业成长的战略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6,(5)
专业人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等紧密的关系,一方面,区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决定了区域当中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说专业人才对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首先对区域经济与专业人才资源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再结合我国区域经济对专业人才需求的现状,分析了专业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旨在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促进租用。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跨国公司和区域经济一体化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跨国公司作为当今世界经济舞台上最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跨国公司对某一区域所进行的国际化生产、直接投资、贸易等活动大大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6.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4,(5):108-109
区域文化是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部分区域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不同区域间历史文化背景差异,从而形成区域内思想意识的总和。这种思想意识的总和能反映区域的人文历史特征,对当地人文特色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另外,这种带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区域文化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提供相应的精神和智力支持是好的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区域文化带有一定的保守性,这在强调创新思想的今天显得有些落后,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区域经济的发展,是较为不利的一面。文章试图在总结区域文化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析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 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投资之前,首先要对相关国家的投资环境进行评价,从而选择最为有利的投资区域。由于投资环境决定了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区域流向,各发展中国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供应链的全球化发展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特征,而物流作为全球供应链中的重要一环,跨国公司物流运营模式的选择对其供应链的高效运作产生重要影响。跨国公司的物流运营模式基本上可分为自营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三类,各种物流运营模式都有其特点,对不同行业及实力的跨国企业来说,其作用不尽相同,因而跨国公司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宏观环境及行业与产业等因素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运营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跨国公司投资方式的选择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随着全球经济日益国际化、一体化的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实行国际化经营已经成为我国企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本文阐述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状况,提出发展我国制造业跨国公司的依据及其途径,并对直接投资方式的选择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跨国公司在对解决中国国内的就业、引进先进的高新科学技术和管理模式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另一方面,它们对中国国内的营商环境、商业价值观、道德观,产生了很多不可忽视的、深刻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对于大部分地方产业集群而言,通过嵌入全球价值链实现国际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过程。本文以价值链理论为基础,以是否嵌入全球价值链为标准,将地方产业集群发展分为内源式和国际化两个阶段,并对地方产业集群国际化发展的类型、方式和程度等进行研究。为了分析转型期发展起来的中国产业集群的国际化发展情况,本文以浙江温州鞋业集群为例,对其进行了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制造业的全球价值链融入及其区位优势提升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由于现代制造业的产品价值链越来越具有空间可分性的特征,一些处在产业主导地位的厂商越来越注重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价值链的重组。20多年来,对制造业国际转移的积极吸纳使中国的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有了较大程度的融入。继续保持这种吸纳与融入,应在较长时期内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3.
制度分割、产业集群与跨国公司区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并已成为跨国公司的新区位,对文献的回顾也证明集聚经济已成为跨国公司新的优势来源。本文从经济组织角度研究了产业集群对于跨国公司区位的意义,特别注重制度分割对于产业集群的组织属性、效率边界及演进动力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于跨国公司区位的影响。最后提出发展中国家应以制度分割推进产业集群建设来制定引资战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从企业价值理论和跨国经营理论出发,在借鉴Feltham and Ohlson(1995)、Lev and Sougiannis(1996)和Won heum Lee(2002)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导出跨国企业资产结构对企业价值影响度模型并以我国87家跨国企业为样本,检验和分析了我国跨国企业的资产结构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度。实证结果发现:我国跨国公司资产结构中,对企业价值影响度最大的是经营资产和实物资产,跨国资产转换倍数和技术资产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度不高。我国企业只有选好跨国经营模式以及跨国投资和经营地区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资产结构设计,在控制风险的同时,高效运用资产,合理配置资源,才能实现企业稳步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进一步实施研发全球化战略,以支持其海外市场的开发,并充分利用海外科技资源服务于跨国公司的全球竞争。以跨国公司海外研发转移为主题,研究其转移的地域特征和海外研发动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从而提出跨国公司研发转移的区位选择因素,并可以了解IT行业研发转移的区位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服务业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基于LQ指数、RCA指数和K-spec指数,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总体上看,整体服务业及其分部门的地区间差异要小于地区内差异即省际差异.各服务部门的区位分布与地区专业化表现不尽相同,其原因不仅在于服务本身的"非贸易性",还在于各服务部门的地区专业化与分工倾向的差异性.因此,不能像对待制造业那样,过分强调服务业的地区分工与专业化,而应该根据各服务部门的特性及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促进服务业的部门与地区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在几大区位集中的特点。本文首先对有关国内外跨国公司R&D投资区位选择的研究进行了回顾。然后在分析和总结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概况、R&D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选取了一套反映我国各地区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的指标体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各区位因素变量进行检验,从中找出了最具影响力的决定因素。最后,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在评估各地优劣势的前提下,提出了可供各地政府选择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8.
跨国公司生产组织变革、技术外溢与我国加工贸易的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跨国公司国际生产组织的变革以及与这种变革相适应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机制与加工贸易升级之间的关系。为了与产品内分工相适应,跨国公司调整其国际生产组织方式,形成了国际生产网络。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国际生产网络中的技术外溢为我国加工企业提升生产能力带来了良机,对我国加工贸易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的加工贸易企业既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生产网络之中,又要主动学习和吸收高层级主体向其溢出的先进技术和知识。 相似文献
19.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本文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东部地区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向因果关系,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则存在相互抑制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区域金融存在显著的差异.事实上,就我国转轨经济而言,区域金融差异的形成与变化并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偶然结果,而是一个由中央政府制度主导到地方政府制度主导再到市场经济主体主导的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 相似文献
20.
《Journal of World Business》2014,49(2):215-224
This study analyses how talent management (TM) is molded by institutional and corporate drivers. We borrow from the vast institutional literature to understand how organizations adopt and implement TM practices within the Gulf Cooperation Council (GCC) context. This context is valuable not only because it tackles an under-researched region, but also because the type of variables found further our understanding of TM processes in non-Western contexts. Companies abide by localization rules to sustain their “legal” legitimacy, while trying to improve efficiency through actions that enhance their economic sustainability. Companies try to strike a strategic balance between local adaptation and global assimilation of their TM processes. We conclude by presenting a framework that portrays how various forces impact the TM proces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