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芒德尔的研究解答了关于一个国家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如何影响国际资本市场的变动、内外部平衡等问题,也认为一个国家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对于国际本市场的影响,取决于这个国家是否在货币与财政政策上实行固定汇率,是否允许其货币和其他外币的汇率能够自由浮动。为此,他获得了1999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2.
在特定的经济条件下,全社会货币需求量以及这个量的变动规律,是一国政府制定并执行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所要考虑的重要参数。战后以来,西方国家政府一般是通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执行,最终影响产出量和就业水平。分析影响货币需求变动的因素及其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是正确地预测货币需求变动的关键。加拿大的货币需求与其相关的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加拿大货币供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中国1990-2008年之间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不同特征。研究发现短期内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都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在长期内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比较明显,财政政策则对经济增长产生负效应。  相似文献   

4.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两者既存在统一,又有着明显的差异.如何将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其对宏观经济的调控作用,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在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转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财政、货币"双稳健"政策,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向楠 《中国市场》2008,(39):40-41
近年来,中国经济出现流动性过剩问题,中国股市价格指数不断创出新高,国家多次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对股价指数影响较大的因素有:财政政策工具印花税、货币政策工具实际利率、货币政策中介变量、货币供给量。本文通过建立这些变量模型,发现股价指数与印花税呈正相关,与货币供给量呈负相关,实际利率对股价指数影响不显著,而且股价指数与印花税、货币供给量不存在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6.
苏亚莉  张玉 《商业会计》2011,(34):52-53
为保持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政府从2003年开始逐渐加大对房地产业调控的力度。其中主要采用的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就是货币政策,它与财政政策共同成为国家进行总需求管理的两大基本经济政策。本文着重对房地产开发经营的融资现状以及2003以年来国家出台的货币政策给房地产开发经营带来的风险展开分析,探讨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积极应对货币政策风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货币供应量增加与刺激居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近两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2009年12月5日至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之一的货币供应量,其对居民消费影响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能否明显刺激消费。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对货币供应量增加对居民消费的刺激是否明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欧元是由多个主权国家组成的联盟共同发行的一个超国家性质的货币,自2002年1月1日正式流通以来,在国际货币格局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全球货币金融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目前欧元区国家面临的经济问题,运用国际金融的相关理论分析欧洲国家加入欧元区的艰难抉择。通过借助DD-AA模型具体分析欧元区国家将不能用货币政策来调整其经济,而财政政策将成为欧元区国家政府干预经济的唯一手段。  相似文献   

9.
欧洲债务危机在其爆发、蔓延和升级的演变过程中对欧元汇率,主要是欧元兑美元汇率波动带来巨大影响。基于汇率决定理论分析,欧元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及货币套利交易是导致欧元汇率震荡的三大主因。透过欧洲债务危机对欧元汇率影响具有协调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稳定汇率、避免竞争性货币贬值、货币危机将危及经济和金融稳定等三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宽松货币政策是一个国家在经济不景气的状况下,通过增加市场货币供应量,使企业资金使用成本降低,利润增加,从而阻止经济下滑,促使经济企稳回升的货币政策。但当货币供给与需求失衡时,会造成货币流动性过剩,物价上涨,通货膨胀。通过分析货币宽松下的流动性过剩,以及对经济发展、大众生活的影响,结合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1.
目前国内宏观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高通货膨胀水平和连续提升的CPI水平不但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加速和延续了国家紧缩的货币宏观经济政策。本文以紧缩货币政策的宏观经济运行为背景,探讨了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问题。首先分析了货币紧缩政策的基本内涵及其对于中小企业融资作用影响和要求;接着分析了目前紧缩货币政策下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基本现状,着重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相关货币财政政策提出了中小企业融资策略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孟伟丽 《北方经贸》2012,(5):107-108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各国在应对这场严重的危机时,本着力求降低本国经济损失的初衷,同时实施了与财政政策相协调的货币政策。本文主要是基于我国在金融危机下所实施的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政策,分析其有效性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政府支出、财政扩张与货币政策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DSGE)模型,实证分析了金融危机冲击条件下政府支出扩张对我国货币政策效率的影响,发现财政支出冲击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影响巨大,超过了消费、国际贸易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因此,要改善我国货币政策效率,除了需要提高货币政策独立运作空间之外,还须加强政策协调,完善财政政策调控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各国在应对这场严重的危机时,本着力求降低本国经济损失的初衰,同时实施了与财政政策相协调的货币政策。本文主要是基于我国在金融危机下所实施的货币政策中的利率政策,分析其有效性以及对国家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经济增长中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有效性的比较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一个广义货币供应量、财政支出和国内生产总值三变量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考察中国1978—2005年间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性特征。在应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动态特性后发现:积极货币政策的经济增长效果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内均要强于财政政策,长期内,积极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一直有递减的正效应,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由于挤出效应的影响,长期内对经济增长呈负效应。  相似文献   

16.
毛旭东 《商业科技》2013,(31):190-190
中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通货膨胀的发生。其中广义上的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最大,对此,货币供给变动尤其需要谨慎。通货膨胀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抑制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却有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中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引起了通货膨胀的发生。其中广义上的货币增长率对通货膨胀产生的影响最大,对此,货币供给变动尤其需要谨慎。通货膨胀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抑制通货膨胀是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目标,但货币政策的具体实施却有一系列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现代货币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最流行和最有影响的学派之一。在经济全球化、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研究现代货币主义的理论及观点,深入分析现代货币数量论及其货币政策,从中发现,西方现代货币主义开始潜移默化地影响我国宏观调控手段,对我国货币政策既有影响,也有启示。我国应调整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现有效的货币供给;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给予财政政策支持与配合;厘清货币供给与通货膨胀关系,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从而应对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方式选择的正确性及其协调形式的合理性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的理论基础出发,针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采取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在不同的政策组合下,搭配形式选择的合理性。面对宏观经济高位运行及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从财政政策方面、货币政策方面和两大政策搭配方面给出了具体建议,我们仍应继续实行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相似文献   

20.
作为需求管理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不可高估财政货币政策的功效。我国操纵财政货币政策有其不可回避的现实局限性。1.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缺乏赖以发生作用的运行良好的微观基础,社会生产和社会需求之间还缺乏紧密的市场经济联系。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缺乏某种至关重要的缓冲层次——例如财政政策方面缺乏内在稳定器,货币政策方面缺乏依托于发达的金融市场之上的多样化金融资产交易过程,来分散和减弱因财政、货币政策紧缩或扩张所形成的货币购买力对经济系统的压力,这就使得财政、货币政策的紧缩或扩张效果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