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FDI是一国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13个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就服务业FDI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4~2008年期间,中国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服务业FDI显著地促进了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相似文献   

2.
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制造业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国直接投资(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有不同的渠道效应。本文首先利用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出了我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并将TFP分解成技术进步指标与技术效率指标,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Geweke分解检验分别动态模拟了FDI对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两种渠道的影响程度,以及FDI与两者的因果关系。研究表明:FDI对制造业生产率的溢出机制主要是通过对技术效率的提升表现出来的,但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在全球能源资源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能源消耗问题备受人们关注。如何有效提升能源效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成为了我国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对中国30个省份2004-2019年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算,运用OLS和2SLS方法实证分析FDI对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国层面,FDI能显著提升我国全要素能源效率;分地区层面,FDI对西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但却会降低中部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而对于东部地区,FDI对其全要素能源效率并无显著影响。同时,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技术投入、人力资本、政府环境规制等因素均会对全国及各地区的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我们一方面需要在提高外资引进质量的同时,增加研发投入的支出、提升自身的能效技术水平;另一方面还应分地区制定差异化的引资策略,促进结构升级,积极提升能源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Battese and Coelli(1995)提出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构建了农业FDI影响下的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函数模型,根据1994-201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农业FDI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农业FDI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和农业技术进步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农业资源利用、农业劳动力投入质量、农业资本投入和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业劳动力投入数量和自然灾害则对中国农业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中国农业在总体上出现了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下降并存的局面。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FDI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FDI区位选择问题也是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重点。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速换挡的叠加期,新常态背景下研究FDI在我国的区位选择问题显得更为重要。文章首先对以往我国利用FDI的情况进行梳理,通过阐述利用FDI的重要性来论证研究FDI区位选择的必要性。研究显示:长期以来,市场需求要素、基础设施要素、社会制度要素以及人力资源要素是影响FDI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随着国内外、宏微观环境的变化,市场需求要素、基础设施要素、人力资源要素的影响降低,社会制度要素对FDI区位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扩展的Solow模型阐述了援助影响FDI的理论机制,并以中国为研究主体,以17个OECD国家的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双边发展援助对FDI的短期、中期和长期效应。实证结果显示:在短期,17个OECD国家的对华发展援助挤出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FDI,但在中长期促进了这些国家对中国的FDI,并且时间越长,促进效应越强。因此,发达国家向中国投入发展援助是有效的。双方应充分利用这种有效性,发达国家现期不适宜取消对华发展援助,中国应积极寻求双边发展援助来促进新兴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杨亚平  李琳琳 《财贸经济》2018,(3):95-108,122
提升中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水平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其中对非援助和对非直接投资是深化中非经贸合作的两大核心.本文采用2002-2013年47个非洲国家的面板数据,在考虑腐败的内生性以及使用全球清廉指数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和2SLS方法,实证检验了东道国腐败和中国对非洲国家的援助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OFDI)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非洲国家的腐败对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具有“摩擦效应”,不存在“润滑效应”;(2)中国对非援助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尤其是经济基础设施的改善,对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3)分样本回归显示,中国对非经济基础设施类援助能有效减轻东道国腐败对直接投资的负面影响,生产部门以及其他部门的援助对直接投资的直接促进作用和间接效应均不明显.使用撒哈拉以南非洲样本和利用投资项目数作为被解释变量的回归仍然得到稳健性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使用1998—2007年中国制造业企业层面的大型面板数据,研究了贸易自由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本文将贸易自由化分为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同时采用半参数估计方法测算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克服联立性和样本选择问题。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贸易自由化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是两种效应的综合结果,即最终品进口关税的减免的"正向效应"和中间投入品关税的减免的"负向效应"。在区分企业出口状态、企业所有制类型和企业规模大小之后,研究结果显示,贸易自由化会对不同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不同的影响。在关税减免的情况下,非出口企业从贸易自由化中的受益要大于出口企业,私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最大,其次是外资企业和港澳台资企业,而国有企业的生产率反而会降低。  相似文献   

9.
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一直受国际社会质疑,本文总结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影响直接投资的传导机制,通过构建包含基础设施质量与数量2个维度16个指标在内的基础设施变量,并运用39个非洲国家的跨国面板数据,对这一传导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市场、资源、开放程度和人口等因素后,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与直接投资呈显著的正向作用;受援国对基础设施的需求是中国对非基础设施援助的主要考虑因素,中国现有的基础设施援助尚不能显著提高受援国的基础设施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66个受援国2002-2011年间的面板数据,对国际发展援助与受援国出口多样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促贸援助”总额和生产部门援助的增加都能够提高受援国的出口多样化水平,经济基础设施援助则对受援国的出口多样化没有显著影响;生产部门援助对出口多样化的影响存在倒“U”型“门槛效应”,“促贸援助”总额和经济基础设施援助则都不存在该效应;受援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多样化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型态势.上述结果暗示我们,在提供“促贸援助”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区分不同类别援助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受援国出口多样化的具体效应,同时要注意援助的“门槛效应”,控制合理的援助数量,以充分发挥国际发展援助对受援国对外贸易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