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1 毫秒
1.
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以来,对金融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基本打破了信贷业务地域分割的格局和所有制之间存贷业务条件环境优劣的界线,金融界不断引进竞争机制,特别是我国进入WTO以后,国外金融机构将陆续入境,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国有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提倡“文明优质服务”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了。  相似文献   

2.
在2008年,我国的金融市场还将不断深化、发展,股指期货、股指期权等新的金融产品将陆续推出,对境内居民投资港股和外股的限制也会逐渐放松,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已经变得越来越激烈,势必会出现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的破产,但是鉴于金融机构的特殊性和社会性,我们应当尽量规避用破产清算的方式来处理陷入债务困境的金融机构,而应制定详实完善的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制度,将金融机构的破产从“最后的处理方式”转变为“未雨绸缪的预防方式”,以期减少因金融机构破产给社会带来的动荡。与此同时,可以给尚能够挽救的金融机构以重生的机会,帮助其摆脱困境,维护其信誉,激发其动力,使其重新投入到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去。本文从我国金融机构破产重整的现状出发,对我国金融机构破产重整制度的构建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芦山 《北方经贸》2001,(7):101-102
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中国金融业的业务竞争更趋激烈,加入WTO后,这种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了能够增加中国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抵制金融风险的能力,这里从中国金融业加入WTO后面临的五大不良因素着手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外资金融机构竞争的四大策略,从而使中国银行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并获得稳定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刘楠 《商业研究》2004,(6):146-148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迅速发展 ,要求金融自由化的呼声日趋强烈。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金融监管也逐渐放松。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不断交叉和相互渗透 ,竞争更加激烈 ,实行混业经营 ,已成为大势所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我国加入WTO ,我国金融业的改革已迫在眉睫。我国也必须审时度势 ,进行金融体系的改革 :完善金融监管 ,实行混业经营。  相似文献   

6.
邵榆婷 《商》2016,(4):133-134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金融体系改革的深化,我国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由资金提供型银行向国民财富管理型银行转型的进程明显加快。本文以国有股份制银行之一的建设银行为例,运用SWOT分析方法,从建设银行面临的外部环境分析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面临的内部环境分析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优势与劣势,并以此为提出建设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金融服务业“入世”过渡期结束的第一年,中国的金融服务贸易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国际竞争形势,全球大约有300家保险公司作好了开发中国保险市场的计划和准备,而我国自身的保险公司目前才13家,同时,全球有200多家银行要进入中国。此外,金融数据处理和咨询服务,更是中国金融机构的薄弱环节,面对如些激烈的竞争,中国金融机构该如何应对?这是我们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陶利平 《商》2014,(34):197-198
互联网金融的迅猛发展,对金融机构尤其是传统银行业的冲击已经显现出来,未来随着互联金融发展不断壮大,将会与传统银行业展开更加激烈的竞争,甚至由此改变传统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和运行格局。本文通过已有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结合互联网金融发的现状及特征。分别从进入壁垒、利率市场化、行业竞争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银行业带来的影响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营外贸企业面临的困境与对策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项朝阳  李恺 《商业研究》2003,(3):173-174
随着我国成功加入WTO,我国政府将进一步放开对外贸易经营自主权,大量外资将蜂涌而至,这必将使我国外贸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面对激烈的竞争,国营外贸企业只有通过深化内部改革、改变经营理念、开展多元化经营等方法才能使自己在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加入WTO后,金融市场逐渐对外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带来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国目前的金融业务受制于分业制度的限制,在服务种类、服务质量、规模效益等方面明显处于劣势。故放松金融管制,实行混业经营是我国金融业进行竞争的基本前提。从我国的现状看,金融控股公司模式可以做为我国当前混业经营模式的首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