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冰  吴立红 《北方经贸》2013,(10):22-2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有着复杂的经济、政治原因,同时还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背景。在多种条件的综合促进之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与广泛发展。五四时期文化选择空间的拓展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提供强化背景;大同思想是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源流之一,也是广大工农民众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心理源流。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其广泛传播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团结、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十分必要.立足时代发展的新要求,结合历史经验、现实情况和世界境遇,通过对话语传播新格局、形象传播新格局以及综合传播新格局的构建,增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播的话语说服力、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3.
张凤花 《消费导刊》2009,(1):256-256
20世纪初叶发祥于保定等地,前后历时十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是中国革命史、党史上光辉的一页。这为有志改造中国的青年,提供了寻找真理的机会,开辟了一条在国外学习马克思主义,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经验的途径,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从思想、理论、组织上做了必要准备。  相似文献   

4.
《商》2015,(30)
关于梁启超是否传播了马克思主义,学术界观点各异。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他首先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者,其次他传播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再次他的目的应该是为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服务,基于这三点理由,对梁启超的思想和言论进行分析,得出他并没有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张曼 《中国报业》2014,(18):86-87
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阐述了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我国新闻工作者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新闻观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分析了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特点,给出了实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的原则和策略。希望能为我国的新闻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普罗列塔利亚文艺在中国的传播影响到美术界,在20世纪20年代末引发了左翼美术运动。在鲁迅的倡导下,左翼美术家们以上海为中心地开始木刻艺术的探索,他们以为大众而艺术为原则,在他们的作品中表现出对无产阶级大众的同情。这些左翼木刻家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英意识与五四运动以来的教化大众启蒙思想的影响,使他们的艺术作品中仍然带有教化大众的倾向,他们的木刻艺术探索在那个时期也使得木刻这种艺术语言得到广泛传播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迄今已有百年的历史.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革命、建设、改革、新时代四个时期,本文从传播主体、传播客体、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四个方面梳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通过回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百年历史来使21世纪马克思主义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数字媒体,包括声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得以广泛传播。数字媒体易于存储、复制和传播,使得大量的数字媒体在以合法的形式传播的同时,也在以非法的途径广泛传播。传统的一些加密技术,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虽具有保护作用,但却没有很好的解决非版权人的传播和复制问题,作为传统加密技术的有效补充,数字水印技术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然而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问题的研究方面尚任重而道远。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及经济学者就已在这个方面有过许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然而,他们的成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挖掘。在当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如何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是什么等等,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马恩在创立自己理论的同时,始终注意向工人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和灌输自己的理论,包括明确提出了“灌输论”的观点,亲自为无产阶级政党起草文件并注重宣传灌输方式的多样性等。列宁在发展马克思主义、创立列宁主义的实践中,也注重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包括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灌输论”思想,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并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斯大林在继承列宁事业、领导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也十分重视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研究和宣传,对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马珺 《财贸经济》2020,(4):5-19
20世纪50—60年代既是新中国财政学初建时期,也见证了苏联财政学传统移入和退出的过程。就其理论和实践来源看,苏联财政学是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苏联特殊年代政治实践和计划经济体制等诸多因素的混合物。虽然它在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方面作出了首创性的贡献,但其历史局限性也不可避免。在苏联财政学移植中国之时,其中一些负面特征也参与了新中国财政学的重建,并对其后中国财政学的发展起到了长久的羁绊作用。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财政学“去苏联化”的目标未能完全实现,这一方面源于塑造苏联财政学的思维模式仍然在当时的中国财政学界起着支配作用;另一方面在那些影响财政学发展的主要因素上,当时的中苏两国极为雷同。吸取20世纪50年代中国移植苏联财政学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当下中国合理借鉴域外学术资源、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财政理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校大学生学习和接受马克思理论教育的现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提出了严峻挑战。如何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际传播",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高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度,是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难题。文章研究了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际传播"的特点、阵地、途径和方式从而建立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生际传播"机制。  相似文献   

13.
《商》2015,(28)
卢卡奇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意识形态理论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研究卢卡奇意识形态,对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具有迫切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本文从卢卡奇意识形态理论的内容,扬弃物化的途径:总体性革命;总体性革命的关键:无产阶级意识与意识革命等方面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4.
王倩 《商》2014,(22):47-48
一个个多世纪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的伟大胜利,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出一条成功之路,科学之路,理论创新之路。本文就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概念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来探讨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5.
李成烨 《商》2014,(43):86-86
20世纪国际思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占据了重要地位,其理论在各个国家文论中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以其自身的魅力对我国文论各个领域的发展过程产生了重要作用。我国学者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才真正系统地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并呈现逐步深化的特征。本论文从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源起及其对中国文论产生的影响来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在中国的接受。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教育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成为指导我国21世纪教育胜利前进的一面伟大旗帜。邓小平教育理论是我国现代教育前进发展的不朽的里程碑,也是指导新世纪中国教育进一步前进的伟大旗帜.它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对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现代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宝贵的历史性贡献,奠定了我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谢佳奇  李文静 《商》2013,(20):354-355
当前高校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教育传播及研究主要的还是沿用传统的针对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模式、传播方式和手段,忽视了研究生群体教育的特点。因而不能很好适用于研究生群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及教育。因此,新媒体技术背景下研究生群体马克思主义传播研究,不仅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进而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品牌》2014,(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对传播学的影响非常深远。法兰克福学派、传播政治经济学、霸权理论、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文化研究学派都受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影响。本文主要探寻了法兰克福学派与传播政治经济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思想传承与发展,认为经典的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和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沿用了马克思的经典二元框架。  相似文献   

19.
《商》2016,(2)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生产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分析和处理一切社会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的,因而,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生产力问题上的有益探索,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改革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关键词 "五四精神"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新的觉醒。先进青年们以救国救民、改造社会为己任,积极探索拯救中国的道路。这之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