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对能源等原材料的需求急剧上升。由于缅甸的能源资源丰富,中缅地缘相近,中缅在能源安全、政治经济上的相互依赖使中国与缅甸的能源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中国在缅甸投资中的负面效应对未来中国在缅经济活动形成了挑战,印度、泰国与中国在缅甸的能源竞争在新的条件下将会更加激烈。为妥善处理双方利益争端,寻求双方共同利益面,创造共赢。我国需要积极推动和介入缅甸国内政治改革,保持和发展与缅甸良好的政治关系,更好协调彼此核心利益,加强公共外交,妥善处理与缅甸国内的反对派和民众的关系,寻找彼此优势合作,互利双赢、共同发展,在缅甸能源合作领域上,中国需要建立各能源消费国之间的平衡,减少不良竞争,风险共担。  相似文献   

2.
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交。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对缅甸采取严厉的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成效显著,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缅甸民主化改革浪潮下,中缅双边贸易合作面临巨大挑战。基于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地缘经济互补优势,未来中缅双边贸易合作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和缅甸是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中国是缅甸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投资来源国。"一带一路"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国家战略的提出使中缅两国农业合作再次面临重要机遇期。研究中国与缅甸农业合作现状,分析投资环境、探寻未来农业合作潜力,对于促进地区间农业和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一、中缅农业合作现状中缅两国互为重要经贸合作伙伴,近年来,中缅贸易发展迅猛,投资步伐加快,合作方式多元。  相似文献   

4.
结合中缅跨境经济合作的现状及实地问卷调研结果分析,本文重点对中缅跨境经济合作过程中突破边界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效果进行探讨,提出中缅双方应着力加强跨境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沟通协调机制、降低非关税壁垒,加大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以突破边界效应,实现中国与缅甸跨境经济合作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企业在缅投资领域不断扩大,投资争端也频频发生。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的解决可以依照中国-东盟多边协定、中缅双边协定、中缅两国国内法来解决。然而,中缅投资争端解决机制不够健全、外交谈判及磋商有较大的局限性、缅甸国内法治环境较差、中国国内法对中资企业海外投资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的存在,使得现有的争端解决途径无法有效解决中资企业在缅发生的投资争端。因此,应该进一步完善中国-东盟投资争端解决机制和《中缅投资协定》相关条款,协助缅甸改善国内投资环境,并加大我国企业海外投资法律保护力度,从而为中资企业在缅投资争端解决提供规则、机制、程序等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缅甸自1988年对外开放以来,中国一直是其最大的投资来源国,中缅经贸合作多年来发展良好。2015年以来,缅甸内政外交发生较大改变,这对中缅经贸合作有一定影响。长期来看,中缅两国在能源、对外投资引进和农业等领域的合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7.
境外     
7月26日 缅中签订铜矿勘探开采合作协议 中缅两国有关方面当日在仰光签订铜矿和其它矿勘探合作协议,迈出两国矿业勘探开采大规模合作的第一步。 根据中国海南佳亿机械进出口公司与缅甸矿业部勘探局签订的协议,中国公司将在缅甸实皆省和克钦邦进行铜矿和其它矿的勘探开采。这是中国国土资源部和缅甸矿业部2001年签订两国矿业合作备忘录以来进行的第一个大型矿业勘探开采合作项目。  相似文献   

8.
林锡星 《大经贸》2003,(12):88-88
中缅贸易关系源远流长.早在1954年,两国就签订了第一个贸易协定,1971年两国新签的贸易协定规定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20世纪70年代起,缅甸每年派贸易代表团参加广交会,中方每年参加缅甸珠宝交易会.中缅经贸关系涉及双边贸易、经济技术合作和劳务等领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对缅甸的投资存量不断上升,而流量却出现剧烈波动和呈现下降趋势,中国对缅投资受阻.缅甸非政府组织(NGO)的发展和对中国投资的阻挠是其中的关键因素.通过研究发现,缅甸NGO乱象、西方国家支持、NGO在缅甸的影响力扩大是中国对缅投资受阻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吴萍  段万春 《商业研究》2008,(1):119-122
货币在各国间兑换的无障碍是GMS国家贸易便利前提条件。目前在中缅两国之间正常贸易和经济合作中都存在着货币兑换障碍,该状况的存在对外贸易、投资等构成一定的危害。为此要了解缅甸金融和外汇管制的状况和导致货币竞争障碍的重要原因,采取相关对策,促进中缅贸易健康、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1.
对近年来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概况综述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边界效应对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所产生的影响。结论为:首先,中国与越南、老挝和缅甸建立跨境经济合作区的边界效应是存在的,突破边界效应来构架跨境经济合作区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其次,以国家为主体的角度来测算中越、中老和中缅的边界效应,发现其对双方贸易流的影响非常有限。但是,以边界省区为例,如云南的角度,发现边界效应对双方贸易流起到显著的正向作用。再次,云南地区中越、中老和中缅跨境经济区的有效建设,必将拓展中国与周边国家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的实践领域,跨境经济区的建设也将成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双边经贸、投资合作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在"跨境交易"与"电子商务"双引擎的拉动下,跨境电子商务作为新业态在全球范围内异军突起,快速发展。德宏与缅甸有503.8公里的边境线,州内居住的5种世居少数民族与缅甸的掸、克钦等民族为跨境民族,胞波情谊深厚。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德宏一直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境内关外"特殊监管模式和"瑞丽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速了中缅经贸、金融和信息合作步伐,合作领域不断扩大,为发展中缅跨境电子商务创造了良好的经贸、平台、物流、人文和支付结算等条件,中缅跨境电子商务起步发展,为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少走弯路,对中缅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检验检疫》2011,(10):57-57
近日,据缅甸官方媒体报道,缅甸财税部继7月1日将以美元上缴的8%的出口贸易税减到5%之后,8月15日开始,又将原规定以缅币结算的与中国、印度、泰国边境贸易中以缅币上缴的8%的出口贸易税也降至5%。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12月16日,缅甸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1950年6月8日,中缅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缅甸成为最早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1988年,缅甸军政府上台,西方国家纷纷对缅甸实施经济制裁,中缅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友好发展,双方高层互访频繁,政治互信加深,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全面、快速发展。25年来,中缅双边经贸合作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5.
<正>一、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加快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中老铁路、泛亚铁路西线大理—瑞丽段建设。推进重庆—昆明、昭通—攀枝花—大理等铁路项目开工。完善中越、中老、中缅、中缅印等出境公路境内段高等级道路改扩建。适时推动中缅印通道保山(芒市)—腾冲—猴桥铁路开工建设。加大与缅甸、印度有关方面的协调,力争早日打通中国腾冲—缅甸密支那—印度雷多的公路,形成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交通大动脉。加大与湄公河流域相关国家协调,共同推进澜沧江一湄公河次区域高等级国际航道建设。积极安排援外资金,协助老挝、缅甸改善与中国的口岸基础设施。加快推进与  相似文献   

16.
<正> 我国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线长达2185.7公里。从古老的“西南丝路”到现今蓬勃兴旺的中缅边贸,两国通商贸易从未间断过。 (一)中缅边境贸易的历史 中缅边贸由来已久。古代的“西南丝路”(又称“五尺道”、“僰道”),其中的一段就是由云南的滇池经永昌、畹町到缅甸的勃生,这可以说是中缅边贸的最早开始。到了近代,由于帝国主义的入侵,中缅边贸处于基本停滞的状态,如果说还有一些贸易的话,那就是殖民者通过边贸口岸将鸦片等运入中  相似文献   

17.
1994年,印度与缅甸签署了《印缅边境贸易协定》,印缅边境贸易自此成为两国经贸关系中的重要一环。与中缅,泰缅边境贸易相比,印缅边境贸易的数量并不占优,但是印缅双方领导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加强边境贸易的重要性和可行性。缅甸民主化进程的深入和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印缅深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开启了大门,同时也为印缅边境贸易的健康发展释放出了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商》2016,(11)
经济外交作为公共外交的一种,对推动国际交往与合作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十八大后,中国的经济外交摆在了我国外交战略的重要位置并有了新的内涵,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为我国开展经济外交提供了重要平台,但我国的经济外交也充满着各种机遇和挑战。为此,我们应该提出相应的对策,处理好和域外国家的关系等来应对这些挑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2012年第15次中国-东盟(10+1)领导人会议和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15周年纪念峰会召开为背景,分析了中国对缅甸投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简述了参与式发展的内涵以及中对缅投资中引入参与式发展的必要性,最后阐述参与式发展在海外投资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两种主流观点的质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俄罗斯外交战略最突出的特点是推行经济外交,从这个视角出发分析我国在俄罗斯经济外交中所处的地位,可清晰地显示,目前中俄贸易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其他贸易伙伴相比并不滞后,真正滞后的是两国的相互投资合作,目前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还不会影响中俄良好的合作关系。因此,对“中俄经济合作关系滞后论”、“滞后的经济合作关系必然影响中俄整体合作关系”的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