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4 毫秒
1.
在西部落后乡村地区,由于经济十分落后,使乡村财力十分薄弱,许多新农村建设项目因资金缺乏而无法实施,进而导致乡村关系出现了一些不协调。要从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采取壮大乡村经济、改革完善财税体制、加快乡镇机构尤其是事业单位改革等措施,切实改善乡村经济状况,推进乡村关系走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白旭光 《商》2014,(2):269-269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件大事,是摆在全省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许多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的乡村特色旅游发展进程还是十分缓慢和落后,推进乡村特色旅游发展不单单可以带来经济效益还可以恢复我国的生态环境,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此篇文章就乡村特设旅游推进区域经济发展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再结合部分特定区域的经济情况分析相结合,同时把农业观光旅游与自然景观观光旅游相互融合,推进乡村特设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实现协同发展对实现乡村振兴计划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旅游产业结构改革、经济发展转型的必经之路。可以说,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工作的实施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基于以上诸多原因,对实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针对目前阶段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有促进作用的策略建议。期望我国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能够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从而两者均得到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提升,乡村发展正处于一种向前拉锯的情况之中。乡村振兴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建设乡村持久美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背景是考察和探讨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机理,以及乡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发展机制和政策,以提高乡村发展的水平。文章针对乡村发展形势的特殊性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态势的重要性,聚焦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机制,结合当代国际乡村发展理论及其借鉴,包括乡村发展理论、改革政策、农业保护与发展等,来推动乡村可持续发展。文章的研究主要是使用对比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利用乡村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地系统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深入研究。文章研究表明,乡村可持续发展需要从社会文化、经济环境、自然资源等方面进行深化完善。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主旋律。近年来中国乡村旅游发展取得可喜的成绩,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乡村旅游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前中国乡村旅游的有效供给不足问题比较突出,在从业人才、旅游产品、安全措施全面实施等方面供给失衡,效率低下。因此,供给侧改革是推进中国乡村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城乡一体化和乡村旅游经济的内涵出发,分别阐述了城乡一体化、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脉络及界定,论述了乡村旅游与城市一体化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本文希望能对更好发展乡村旅游经济,推进城乡一体化向深层次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乡村经济的振兴,必须要深化改革已然成为一个共识。现有的乡村经济依然存在着种种领域的问题,问题深且多,下一步努力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切实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引导的规划作用,扩大贫困群众的经济来源,是振兴农村经济的必须途径。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为了适应全面改革对乡村经济所提出来的要求,必须要形成适应全面深化改革下的乡村整合型治理机制,化解乡村矛盾,促进产业发展,大力发展乡村经济。  相似文献   

9.
打造特色乡村,离不开乡镇区域经济的有力支撑。从近年来各地乡村建设实践来看,特色的形成,与区域产业振兴关系紧密。产业兴旺,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基础,也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源。结合多地特色乡村建设成效,提出乡镇区域经济与特色乡村协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发展乡村旅游被视为拉动乡村经济、带动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乡村旅游业要保持可持续发展,旅游开发者必须把乡村社区居民的态度充分考虑到旅游规划中。本文对乡村旅游地居民态度和旅游开发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探讨适合的旅游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张比亚 《商展经济》2024,(4):105-108
本文以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案例为背景,通过案例分析,揭示了普惠金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性,阐述普惠金融在解决乡村发展中的贫困问题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方面的重要作用,探讨了普惠金融改革的具体途径和策略,强调了营造良好的金融环境、提高金融服务能力、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等方面在普惠金融改革中的地位。研究表明,深化普惠金融改革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文能为深化普惠金融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乡村旅游发展规模逐渐扩大,且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态势,具有强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功能。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可持续利用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农村土地,然而当前潍坊市部分乡村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土地利用仍存在不少问题。基于"多规合一"背景下,正确处理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土地利用的关系,能够有效促进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首先分析了"多规合一"的内涵,接着研究了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土地利用的联动关系。最后对潍坊市乡村旅游发展与农村土地利用联动存在问题进行反思,认为开发乡村旅游资源需做好调研与用地规划,并因地制宜地利用农村土地资源,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确保潍坊市乡村旅游与农村土地利用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需求也逐渐上升,人们经常性的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趋势,旅游业也获得了蓬勃发展。"乡村旅游"这一新的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给想要感受自然风光,逃避大城市的压力的人们提供了一种良好的休闲娱乐方式。乡村旅游在发展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带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它对于乡村生态环境也带来了一定的破坏,这个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因此,需要各个环节和部门的有关人员对乡村旅游的发展做出具体的改革措施,减少乡村旅游对农村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好农村生态环境,协调好二者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旅游经济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是一条产业振兴之路,薄弱的农村基础设施将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短板,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十分重要。本文运用2012—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对农村基础设施体系的重新构建,实证分析农村基础设施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以及两者在区域间的长短期相互影响,以得出符合现阶段发展的结论,并为农村基础设施和旅游经济相互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 十九大中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然而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难以避免地出现了很多问题,土地利用率低、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管理松散等,影响了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文章将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思路与策略进行探讨,以期对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领域的关键构成部分,对推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升农民经济收入、优化农村地区经济结构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 现阶段,虽然我国乡村旅游业收获了良好的成绩,但其在实际发展过程中,也存有诸多问题,从而对我国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约束。 基于此,本篇文章主要将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存有的问题分析作为出发点,并为其提出几点有效解决对策,旨在为相关人员提供些许意见与帮助。  相似文献   

17.
陈一丹 《市场周刊》2020,(18):0094-0094
随着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新型美丽乡村战略的重要举措。新媒体技术与传统意义上的广播、报刊等媒体类型同样都是对现代人生产和生活具有非常大影响的媒体类型。新媒体具有传播广、效率高以及速度快的特点,新媒体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能够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因此在全面乡村振兴战略下加大新媒体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具有十分关键性的作用。鉴于此,文章对新媒体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应用策略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乡村债务能否有效化解,关系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并进一步影响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乡村债务的成因,然后在此基础上较为详细地探讨了化解乡村债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密不可分,两者处在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之中,它们是一种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的关系。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不仅能够使自身经济功能得到提升,同时也能对乡村其他功能起到推动作用。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其他各个功能对于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既是一种加强,也是一种基础和条件。本文通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论述,指出两者同步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并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可行性策略。  相似文献   

20.
《品牌》2015,(7)
新闻传媒和社会经济有着十分密切的互动性联系,二者有着和谐统一的共生关系。媒体的宣传内容受到社会经济系统的制约,同时也可以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表征。新闻传媒自身的产业改革和发展也对社会经济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人们的思维起到了改造作用,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流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