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财经界》2001,(7)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国有股减持以来,理论界和市场及政界人士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其间管理层曾推出过两家上市公司减持试点,最近国务院又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国有股减持进入实施阶段。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面广,牵动社会各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必须严密论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我们认为,要顺利实施国有股减持特别是大规模的减持,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
严密论证科学决策——国有股减持的策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中共中央在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国有股减持以来,理论界和市场及政界人士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热烈探讨,其间管理层曾推出过两家上市公司减持试点,最近国务院又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减持办法》),国有股减持进入实施阶段。由于国有股减持涉及面广,牵动社会各方,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必须严密论证,审时度势,科学决策。我们认为,要顺利实施国有股减持特别是大规模的减持,必须把握好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焦培进 《北方经贸》2002,(10):22-23
在国有股减持方案叫停之际 ,我们应当认真总结和研讨一下。减持叫停问题出于方案没搞好 ,而减持原则和方向是正确的。讨论了减持方案设计的目标只局限于圈钱上 ;实行国有股减持 ,控股不宜再作为原则 ,国有股、法人股应当在证券市场上流通 ,实现股权多元化。浅析了减持国有股和整个国企改革都应立法 ,办法可参考两德统一后对原东德国有企业改革、改造、处理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4.
当 前 ,国有股减持问题已成为广大股民、经济界学者、经济政策决策机构共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笔者现就国有股减持的有关问题作一粗浅分析。一、国有股减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要减持的国有股实际上是指不能流通的国家股和企业法人股两部分。要减持国有股并非只是出售一部分国有资产 ,其主要作用为 :(一 )通过减持国有股使部分国有资产变现 ,从而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我们需要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 ,找出一个补充社会保障资金的渠道 ,否则刚刚启动的社会保障体系 ,就不可能向前进一步推进 ,有可能还会出现支付危机。国有企业所形成的资产中有很大…  相似文献   

5.
一、国有股减持的困境与障碍1999年至2002年的国有股减持计划最后是以失败告终的,为什么这一次国有股减持会给社会带来那么大的消极影响,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我国国有股减持的困境与障碍又在哪里?(一)国有股减持的定价问题  相似文献   

6.
丁玲华  周俐 《市场论坛》2004,(5):70-71,61
在我国上市公司中存在大量的国有股且不能流通,国有股不流通为中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芡展带来了巨大的隐患。我们必须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国有股全流通的目的和原则。国有股“减持”和“全流通”是当前股市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但国有股“减持”不等于国有股“全流通”,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因此,必须对现行的国有股减持思路做根本性调整.国有股全流通的实现没有一个统一的方式,我们应当采取多种办法、多种渠道来解决国有股全流通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股形成有其历史原因,关于国有股减持的理论研究和方案设计多有论述,分析国有股的现状,吸取现有国有股减持实践失败的教训,对国有股减持有必要性及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有关国有股减持的文章中,谈论的核心问题是国有股的定价问题.由于国有股权的特殊性,使得国有股的定价问题没有得到理论的支持.虽然主管部门曾尝试过从国有股回购、协议转让、配售、存量发行等方案进行减持,并且在后来还颁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来规定国有股定价按市场定价的原则,但是都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从表面上看,其原因归结为方案的不理想造成的股价的不合理,但笔者认为,国有股减持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不在于方案的完美性,也不在于绝对股价的高低,而在于减持中涉及到的参与主体的利益:即如何协调国家和投资者的利益.因此,首先要弄清下面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洪旭莲 《商业研究》2002,(18):59-62
国有股减持是国有控股公司改革的难题。国有股减持方案选择的关键是国有股定价问题。从国有股减持目标、国有股内在价值和我国证券市场融资能力三方面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 ,以净资产减持国有股即是必要的又具有可行性 ,以其确保国家长远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毛宇宁 《北方经贸》2001,(11):13-15
从国有股的历史背景及减持的目的入手,重点剖析了国有股今后可能适用的减持方案,阐述各种方案的操作思路,评价了其各自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针对国有股减持过程中应注意及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彭江 《财贸研究》2001,12(6):61-64
国有股存量发行方式有利有弊,两相权衡,弊大于利,其症结在于国有股减持方式的单一和减持价格的高企。本文在分析国有股存量发行方式利弊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国有股减持的多种方式及价格确定原则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商业会计》2003,(7):5-6
为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必须抓紧建立适合国有企业实际的,体现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经营业绩考核制度。 作为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国资委要把好行为审批、资产定价和进场交易三个关口。 减持国有股,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方向是正确的,同时国有股减持也是一项探索性工作,在相当长时间内,还难以制定出系统性的、市场广泛接受的国有股减持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3.
自2001年6月12日国务院颁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到10月22日晚,中国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宣布停止首发增发中出售国有股,国有股必须减持与国有股难以减持的尖锐矛盾问题,成为新世纪初叶中国股市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我认为,国有股减持必须重点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对国有股减持问题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的难点在于减持主体问题、减持价格问题、减持规模问题、减持方式问题、减持时机与对象问题、减持中各方利益协调问题、入市流通问题等。国有股减持方案应兼顾各方利益,形成共赢局面,最大限度地减小对证券市场波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从国有股减持方案入手 ,对国有股方案出台的时机、国有股减持方案中的行政干预、国有股减持激化股市内在矛盾和国有股减持影响市场供求关系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国有股减持对中国股市的影响。阐述了国有股减持对中国股市产生的持续压力 ,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6.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目前,上市公司占总股本60%以上的国有股却不能上市流通,严重地制约了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影响了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减持上市公司的国有股已成为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国有股减持面临的主要问题,比较几种减持方式.最后对其在不同阶段进行优化组合,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自从4月间有关国有股减持的市场传闻散布之后,国有股减持再度成为焦点财经主角。"市场总是对的"。如果说债转股曾经以转出13000亿元的庞大资金成为国内外瞩目焦点的话,那么,国有股减持将在更大的资金层面上撼动市场,并对中国资本市场、社会保障体系、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宏观经济、结构调整等许多重大问题产生影响,难怪备受瞩目。对于市场人士来说,关注大的政策变动就是关注未来的市场波动,就是在风暴来临之前早备舟楫,或在春雨降临之前早备钵盂……究竟如何理解"国有股减持":中国改革到了这一步后,如何通过国有股减持进一步往前推进;国有股减持的原则与取向是什么;不同的国有股减持方案会带来何样的改革成本与收益;国有股减持会不会在流行的谬误下变了味道;国有股减持会以何样的方式冲击市场,对市场产生震荡……让我们关注国有股减持。  相似文献   

18.
国有股减持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有股减持是国企战略性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决定,为国有资本在部分领域的退出打通了政策通道,体现在证券市场上就是国有股减持。今年6月12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引起了市场的极大关注,而最近江苏索普、沧州化工、韶钢松山、华新水泥和甬成功在增发新股的同时分别宣布了国有股减持计划,成为增发公司首批实施国有股减持的行动,由此标志着国有股减持工作正式启动。本文结合国有股减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以同界内人士商榷。  相似文献   

19.
国有股减持既是证券市场的现实问题 ,又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有必要从国有股的由来及对企业股权结构、证券市场的影响分析入手 ,说明国有股减持目的、必须坚持的原则及国有股减持方案。  相似文献   

20.
资讯     
《大经贸》2004,(2)
启动全流通:今年是个好时机中国股市的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一直是中国资本市场讨论的焦点,在"第八届中国资本论坛"上,众多专家认为.目前全流通与国有股减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国有股减持应建立试点先行的办法,在全流通过程中不追求一个完美的方案,但一定要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专家认为,2004年是启动全流通的一个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