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一、股份化应成为承包制改革的后续内容目前,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以“包”字为突出特点,这种包是试图在不改变原有所有制和财产归属关系的条件下,用两权分离的办法,给经营者以更大的自主权和合同约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进入第七个五年计划,生产资料流通与价格的改革,在整个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中,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与迫切性。几年来,各地都在试点、探索。在众多的改革探索中,石家庄市脱颖而出,成为在生产资料流通与价格改革中富有成效的佼佼者,正在引起世人的瞩目。下面,结合对石家庄调查的情况,谈点认识,以及对深化生产资料流通与价格改革的一些思考。一、石家庄经验的现实意义1985年,我国在改革生产资料流通与价格体制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即实行了“双轨制”。这一改革实施以来,效果显著,问题也很突出。人们对“双轨制”有褒有贬,毁誉参半,并都在寻求使“双轨制”存利去弊的办法。石家庄市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成功的经验。现在,它已按照既定的计划,将改革推进到第三步,即在对计划内外生产  相似文献   

3.
双轨制虽然是我国经济改革中的必然选择,推动了经济改革进程及市场化形成,但是双轨制本身也存在很大的缺陷和弊端,而随着双轨制向不同领域的渗透,研究双轨制对经济的影响有很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特征——经济双轨制产生的背景,及中国双轨制经济的不同层面,着重研究我国的双轨制存在的促进作用及其弊端。  相似文献   

4.
现在主要生产资料流通存在着“双轨制”——供应“双轨制”(计划供应和市场供应)和价格“双轨制”(计划牌价和市场议价)。为了解决双轨制产生的种种矛盾,国家将物资体制改革列作近期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其基本思路是逐步取消计划供应物资,放开生产资料市场,用户所需物资一律上市采购,按国家计划供应指标,由物资企业给用户返还差价(市场价与计划价的差额),实现“从物资分配到资金分配”。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15日,国务院批转了对外经济贸易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并通知各地认真贯彻执行。这标志着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次改革是针对原有外贸体制的症结问题,从组织形式、管理权限和经营分工等方面,进行全局性的改革,是从根本上调整和改革外贸部门和企业之间以及外贸部门、企业与其他经济部门、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以适应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的需要,加快“四化”建设。实质上就是在外贸领域调整和改革不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建立符合现阶段我国生产力发展客观要求的外贸经营管理新体制。这次外贸体制改革是建立在新的理论基础上的根本性变革。  相似文献   

6.
“七五”计划期间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搞活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推动宏观经济由直接控制向间接控制过渡,迎接九十年代的经济腾飞。在这个过程中,应将价格双轨制向单轨制转变,使之成为经济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的重要步骤,成为经济振兴的有力杠杆。本文试以工业生产资料为典型,对工业品价格双轨制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一些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7.
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与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价格改革和流通主体的确立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双轨制为起点,并逐步深入.这种渐进武的改革已取得成功,既减轻了财政压力,又促进了整个农村和国民经济体制改革,其立足点是保护"三农".为了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应深化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加大商业性经营的力度,缩小保护价收购范围,取消粮食订购任务,并要加强粮食销售,促进生产与流通.  相似文献   

8.
刘雪飞 《商》2014,(12):189-189
养老金“双轨制”一直是备受百姓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它是一个关乎养老的民生保障问题,更在于它是一个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多年来饱受争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不久之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胡晓义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解决“双轨制”问题必须提上改革日程,将适时出台措施解决养老金“双轨制”问题。本文就主要介绍了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改革“双轨制”的举措以及废除养老金“双轨制”的重要意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一、最优经济增长率的含义《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就是要使社会财富越来越多地涌现出来,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决定》告诉我们,所谓“最优经济增长率”就是不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的增长率。这一意义的最优经济增长率反映了社会主义生产和建设的根本目的,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0.
在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中,提出建立出口生产流通体系,这是外贸体制进一步改革的需要和产物。因此,搞好出口生产流通体系建设,关键在于贯彻改革方针。要在总结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的经验基础上,按照“七五”计划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新路来。建立出口生产流通体系,首先要确立适应改革,服务改革的指导思想。过去,我国的出口贸易由于受经济体制的制约,实行计划收购的  相似文献   

11.
宋刚 《财贸经济》2000,(2):F003-F003
中国经济改革,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开创市场经济的独特道路,是本世纪中国和世界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不仅带来了经济实践的重大变化,而且也对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理论提出了巨大挑战。20年来,由中国经济改革所推动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这一事实,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为“中国之谜”。破译这一“谜底”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经济学家的“热门”工作。积极的评价是中国改革既有自己的特色,又有国际上普遍承认的经验。国内的经济学家则先后用“增量改革”、“体制外改革”、“双轨制改革”及“发展战略论”来解释中国经济改革的道路。与此…  相似文献   

12.
王江平 《光彩》2016,(10):12-15
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坚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要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敢于触及深层次利益关系和矛盾,坚决清除妨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习总书记的这番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彰显了国家对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坚定决心.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各领域展开。在“科教兴国”战略的指导下,促进科技与经济有机结合是科技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相继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成果转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长期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科研、生产“两张皮”体制,妨碍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相似文献   

14.
关于商业改革的目的性问题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目的是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加快国家的四化建设,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改革目的,当然要以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为前提。根据商业的职能和特点,有其具体的目的和要求,简要地说,商业改革的目的就是提高“商业三效”,即流通效能、服务效果、经济效益。这三者是紧密相连的,不能只强调一点而不及其余。就是说,要通过改革,以最短的时  相似文献   

15.
张军 《商界领袖》2003,(3):24-25
向国外的访问团或留学生介绍改革后的中国经济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你得到了一个你不曾想过的直截了当的问题。中国的经济改革中是有许多“亮点”可以介绍给国外朋友的。比如70年代后期的“联产承包责任制”,80年代的“双轨制”以及“乡镇企业”和“利改税”等等。  相似文献   

16.
十六大报告中“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部分中有一句话:“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这不起眼的几十个字,仅仅几个月后的今天回过头来看,含义非常深远。因为在中央有关部门主导下,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的实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粮食流通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其中最大的改革就是取消了粮食统购,改为合同定购,实行粮食流通“双轨制”。经过几年实践,我们认为,现行粮食流通“双轨制”,既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一无是处。其最大缺陷是计划内的粮食未能解决农民种粮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因而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促进粮食生产的发展。但也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特征,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经济形式同时并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坚持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的共同发展是我国长期的方针,是社会主义前进的需要。”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又指出:“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继续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并把它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部门,是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研究商业所有制结构,对进行商业体制改革,完善商品市场体系,推动商品经济和社会生产力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几年来商业体制结构的变化及其趋势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商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可以说,商业是十二年中国经济改革的缩影。尤其国营商业,“统”和“包”的现象已不复存在。随着承包、租赁责任制的普遍推行,经营自主权逐年扩大,购销活动空前活跃,极大地方便了广大顾客的消费。 然而,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商业竞争也日趋激烈。为增强竞争实  相似文献   

20.
“八五”期间,如何理顺生产资料价格关系,即现存的生产资料双轨制向何处演变?对此,无论从改革还是发展的角度看,都是急需认真研究解决的重要课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治理整顿中,经济环境的变化,又使生产资料双轨制呈现出一些新的迹象和问题,从而,给这一问题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考和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