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老年报从创刊以来,便致力于健康科普知识的采集和传播,打造了受读者欢迎的品牌版面、拳头产品,积累了丰富的科普传播实践经验.建立医疗保健顾问团队,坚持临床医生主笔,确保科普的专业性、科学性、准确性;了解和满足读者需要,加强定制服务,确保科普知识的精准送达;培养科普记者,尝试原创科普稿件的多平台推送,延展老年报科普传播的新维... 相似文献
2.
3.
在互联网这样一个大时代里,衍生的媒体越来越多,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视频网站各种媒体层出不群,随着互联网逐渐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基础设施,人类的协作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在悄然变化着.我们正站在从工业时代迈入互联网时代的转折点上,笔者认为,能够让人类成功穿越到下一个时代的法宝并非科技莫数,而是一些自媒体创始人敢于挑战传统媒体的创新思维,他们这些小人物正是运用着自已的新思想在引领着一个大时代的人们迎接着属于他们的小时代。 相似文献
4.
党报作为报道本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信息的主要传播媒介,所传播的内容应当反映出当地的经济结构。旅游业是湖北恩施州和湖南湘西州两地经济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试图通过比较两个州的州委机关报对民族旅游文化的传播,来分析对于运用媒介手段传播旅游文化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国家宝藏》以文物宝藏作为切入点,将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作为动力,深入挖掘文物的"前世今生",将记录和综艺巧妙融合在一起,打造了一场深受人们喜爱的文化盛宴,既实现了受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顺应了时代的潮流。本文将《国家宝藏》同以往文博类文化节目进行比较,从叙事、传播等方面探析该节目是如何在同类节目中实现创新和突破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消费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承载并引领消费文化的当代传媒,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效力引领消费文化的变迁。虽然传媒并不是唯一的推动因素,但作用确是不可忽略的。本文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从新闻、广告两个角度来分析《兰州日报》消费文化传播形态,并进行辩证分析。我们认为传媒新闻与广告的两级动态平衡,是引导好消费文化传播的重要条件,同时传媒要防止过度的消费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7.
<简·爱>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自问世以来就不断被搬上大银幕和电视荧屏.伴随着不同版本<简·爱>影视作品的诞生,不同的制作方在各自的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阐述对作品的理解.本文以<简·爱>为例.浅析了影视剧作品与小说的一些区别. 相似文献
8.
9.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逐步从单一走向多元化,媒体生态和传播环境也从大众传媒逐步向分众传播转化。图书的营销推广手段必须不断迭新,尤其对于专业化程度比较高、存在一定阅读门槛的图书,找准读者、触达读者,为不同属性的读者提供满足其不同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才能最终实现销售并积攒口碑。 相似文献
10.
11.
如何更好地弘扬科学家精神,将其传播给社会大众,已成为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需要用心思考的重要课题。本文以5W传播模式为理论基础,以笔者亲身参与的“我和我的祖国——中国科学家精神主题展”全国巡展为案例,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探索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传播方法。 相似文献
12.
《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6):112-116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大力弘扬科学精神,高度重视和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用发展的眼光和思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有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高效有序、充满生机和活力;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形成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的积极因素,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健康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坚持弘扬科学精神与弘扬人文精神并举,并使二者在实践的基础上有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3.
邹承鲁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化学家,长期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他参加发起人工合成胰岛素工作,并负责胰岛素A、B两条肽链的拆合,为结晶牛胰岛素的人工全合成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建立了蛋白质必需基团的化学修饰和活性丧失的定量关系公式,以及确定必需基团数的作图方法;提出了酶活性部位柔性假说,将蛋白质变性研究从以结构研究为主推向结构与功能密切结合的水平。本文通过梳理邹承鲁院士的几个重要科学发现,试图展示其在科研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疏离科学,技术还能走多远——罗马科学衰落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将中国科学衰落与罗马科学衰落进行类比,提出了中国科学衰落除客观外史层面、主观思维方式层面以外的功利性价值取向的原因,并揭示了这一价值取向在中国当今社会的膨胀,继而阐明了端正价值取向、弘扬探索求知的科学精神对于促进科学技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科技与文化日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各类博物馆和专业机构向社会传播科学文化的职能与日俱增,人民对科学文化的迫切需求需要科技馆和文化馆形成合力。本研究深入分析了美国博物馆联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并与中国博物馆协会和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学会在专委会设置、职能分工、行业奖项设置、专业人才培养等维度进行了比较分析,总结了两国在全国性博物馆组织中存在的共性和差异。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各类博物馆和专业机构破除学科壁垒、构建联动机制的重要性,并对中国科技文化馆联合体的机制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科普的内涵和外延随着时间的推移、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与世界的交流融通越发广泛、深入、频繁和紧密,在科普领域也出现了公众理解科学、科学传播和公众参与科学等新提法和新理念。文章综述了科普在国内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在科学传播与科普的争论中,作者建议中国科普在国际交流中应直接使用“Kepu”一词取代其它译文,并进一步在国家发展的总体布局下提出新时代科普内涵及科普外延拓展应体现的价值要求,以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科普,实现科普的价值与功能拓展。 相似文献
17.
开展科学普及工作是推动科技发展和促进文明进步的重要举措。通信技术的发展让网络平台成为大众获得科学技术资讯的首要来源和主要渠道。为公民科学素质的增长提供了有效的助力。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传播,持续影响着科技传播的格局和态势,是新时代高效推进科普工作的利器,本文立足2020年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的相关结果,围绕基于互联网交互式传播展开讨论,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了应对方法。基于互联网的交互式传播是助推科技创新的有力工具,但需要在健康良性的传播环境中运行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需要专业化的科普团队、有影响力的媒介和完善的监督审查机制共同发力。 相似文献
18.
加强科技工作者权益保护对于激发科技工作者创新活力,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维护科技工作者权益,本文在对我国典型科技工作者群体开展访谈及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考察了科技工作者权益保护认知状况以及权益保护需求状况。调查发现,我国科技工作者对自身权益认知程度普遍较低,维权意识相对淡薄;科技工作者对不同权益的关注程度存在差异,现阶段科技工作者最关心的权益为薪酬平等权和薪酬保障权、职称考核晋升知情权和身心健康相关权益,且不同科技工作者群体的权益保护需求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现阶段更好维护我国科技工作者权益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科技馆是进行科学普及的主要场所,也是提升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陈列于科技馆的展品展项则是实现科技馆科学普及要义的关键所在,亦是沟通科技馆与大众的重要媒介。随着大众媒介的不断演进,特别是媒介融合的加速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加之大众文化的兴起,以及“读图时代”“视觉时代”的到来,科技馆的展品叙事也相应地发生了调整与转变。因此,对展品叙事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以中国科技馆为例,从展品叙事切入,通过融媒体叙事、影像化叙事以及故事化叙事三个维度,探索当代科技馆展品叙事的审美创新,以期勾勒出新时期科技馆展品创作、传播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与分析:1978-2010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是衡量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贡献的重要指标,本文选取了农业生产总值、资本、劳动力及耕地面积等投入产出指标,用索罗余值法分析了1978-2010年间各种投入要素对农业生产总值的贡献,发现资本投入和科技进步是促进农业生产的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因此,应保持农业快速稳定发展,加大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进一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更好地发挥农业科技进步对农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