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众旅游时代,公众对文化和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游客越来越热衷于人文历史景区,文旅融合成为文旅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文旅公共服务的融合又是文旅融合的难点和重点。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具有天然的耦合关系,二者的融合既要充分发挥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文化传播功能,又要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使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资源充分涌动。本文以天津市为例,根据实地调研、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梳理了天津市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现状,并对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优势和挑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文旅公共服务融合的路径,主要包括抓住游客体验,创新文旅公共服务供给手段;注重对公共场所文化氛围的营造;引导社会力量,打造社区化文旅公共服务;挖掘文旅公共服务需求,倒逼数字文旅产品升级。  相似文献   

2.
赵昊琛  王慧 《北方经贸》2023,(3):141-143
当下,“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产业融合已成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所趋。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典型案例,从产业链角度可以将目前文旅产业融合模式归纳为“特色文化主导型旅游产业链、旅游主导型文旅产业链、文旅主导型衍生产业链”等三种基本模式,上述模式各有其优势及适用性。沈阳市唯有从自身实际出发,借鉴其他地区成功经验,根据各类资源的不同特点,选择富有本地特色的融合发展之路,方能推动当地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升级的一种特色方式,其能够改造现有产业的结构,对于我国民族地区而言,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则能够更充分地利用地方特色资源,推动区域经济的长效化发展。目前青海省在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方面有诸多积极探索,但就实际发展成果来看,当地文旅融合实践还存在一定问题。文章主要结合青海文旅融合发展的策略、成效等分析当地发展问题,由此提出提高当地文旅融合发展质量的建议,以供青海各地方政府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有助于确定"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黑龙江省农、林业发展提供机遇,为未来承担碳减限排义务做准备以及为低碳交易提供理论指导。黑龙江省应为发展低碳经济创造宽松环境,发挥哈尔滨低碳产业先行者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农业和林业低碳项目,推进节能减排和"绿色技改",构建生态工业园区,使黑龙江省早日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5.
马婷婷 《北方经贸》2023,(6):156-160
我国旅游业发展进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阶段,甘肃作为西部地区文化资源大省,文化旅游是甘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基于文旅融合促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以及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需求,分析甘肃文旅高质量发展的优势与机遇,找出发展中存在的困境与挑战,提出文旅融合视域下促进甘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以期推动甘肃文旅大省向文旅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从产业融合的背景出发,针对当前农村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的有效融合进行了观点探讨,希望为推动当前农村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资源的科学开发提供经验分享。随着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开展,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既要关注农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同时还要重视农村产业的科学规划和布局。当前,我国不少农村地区在发展的过程中,提出了发展农村休闲农业的观点,并结合休闲农业发展,深入进行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从而促使农村地区能够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带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7.
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是整合乡村资源、赋能乡村活力的有力举措。为响应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文章以辽宁省为研究对象,综合农业、文化和旅游业的资源及效益特质,构建农文旅融合发展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TOPSIS等进行综合评估与测算。结果表明:辽宁省14个地级市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指数最高的是沈阳市,最低的是辽阳市;分层化特征明显,高值区较少,低值区较多,尚有一定提升发展空间。故从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方面提出针对性的优化策略,促进辽宁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8.
文旅融合发展问题是当前的热门话题,在政策推动和产业发展的作用下,文旅融合已成为当前转型发展的新动能。本文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文旅融合深度不够,西南民族地区表现出文旅资源共用共享界面窄、特色文化资源挖掘层次浅、产品沉浸式消费功能弱、文化和旅游产品结合花样少、文旅产业链协同性水平低等现象,并提出今后应从资源的充分挖掘与整合、产品与市场精准化融合、产业链的延伸三个层次的深度融合模式出发,助力西南民族地区文旅高质量发展,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河南依托黄河文化、中原文化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了重要机遇。河南文化资源富集,但文化资源的产业转化水平较低,存在文化产业带动能力不足、结构不够合理、市场主体缺乏、区域发展不平衡、体制机制短板突出等问题。推动文化资源产业转化,应突出目标导向、问题导向,重点在强化黄河战略引领、补齐要素短板、发挥比较优势、挖掘产业价值、塑造文化品牌等方面着力,提升文化基础服务支撑,增强文化品牌影响力,培育文化产业市场,推动文化产业协同合作,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甪直镇是一个独具江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千年古镇,随着多轮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兼有生态农业、先进制造业、文旅产业共存的宜业、宜居、宜游特色的城乡复合型小镇,2016年甪直镇以模具产业优势成为全国首批特色小镇,开启了模具特色小镇建设新征程。本文从"全域游"视角出发,剖析甪直特色小镇的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甪直镇需结合全域经济、产业、文化和生态发展的需求,主动从工旅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等方面入手,精准开发、优化全域旅游资源,提供多样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和体验,同时加强基础旅游设施配套和服务体系建设,提升旅游全要素品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实现甪直全域产业经济跨越式融合发展,以期为甪直镇及其他特色小镇的建设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喀什地区A级景区为研究对象,选取“十三五”期间相关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最邻近距离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空间基尼系数等方法,分析研究喀什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及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喀什地区A级旅游景区呈现“点—轴”发展和增长极发展,受社会经济、旅游资源和交通因素的影响,空间分布集中且整体分布不均衡,优势景区空间集聚状态呈现点状向线状空间分布特征转变,主要集聚于喀什地区西北部、中东部等地区。文化资源在喀什地区A级旅游景区发展中成为旅游景区吸引力的重要基础,在景区空间格局特征中反映较为明显。创新景区在内容层面呈现文旅融合发展特征,旅游吸引物的打造更加注重人文资源的挖掘和地方元素的彰显。“十四五”时期喀什地区A级旅游景区空间结构优化应进一步推动文旅资源融合,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合作,加强区域合作,提升旅游目的地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陶瓷文旅融合是传承传统陶瓷文化、挖掘陶瓷文旅资源潜能、催生陶瓷文旅新业态、实现陶瓷文旅产业升级的内在要求。基于共生理论,分别从共生条件、共生单元、共生环境、共生模式四方面解构了陶瓷文旅融合的共生要素,再结合景德镇陶瓷文旅融合实践提出其共生发展策略,为促进陶瓷文旅融合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在回顾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在遵循高质量发展要求下加快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基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解读,剖析了当前文旅融合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揭示了高质量发展对于文旅深度融合的指导意义。研究认为,促进深度融合的内部动因由生产互融、技术支持和产业升级构成,外部动因则体现在消费需求、体系共享、创意经济、体制与政策五个方面,外因促进内因,两者紧密关联;高质量发展视野下文旅深度融合的驱动机制表现为“渗透交叉—重组促进—创新驱动—多元协同”四重递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伴随数字时代的到来,以数字经济赋能文旅产业,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是品牌国际化建设的新举措。数字经济是无锡"三大经济"的重中之重,政府应重视数字经济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因此,无锡应乘势而上,以数字媒体夯实文旅品牌国际化建设,通过数字媒体手段让无锡形象和地标在国际上加快传播并识别;以数字内容供给为无锡文旅与科技融合发展增添新活力,将非遗文化数字化,打造文旅品牌国际化建设和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以举办各类展会和节事节庆活动打造全球文旅融合交流合作新平台。未来"十四五"期间,应深化"互联网+",开发新型优质数字文旅产品和服务供给,把文旅品牌做强做优,提升文化旅游整体竞争力,打造现代化文旅产业新高地,加快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  相似文献   

15.
工业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何保护这些遗产并使其发挥新的功能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对世界优秀工业遗产项目的归类研究,可分为创意园区、旅游度假区、遗址公园、文旅小镇、城市配套五种转型用途。在品牌重塑过程中需要巧妙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人文经济等资源,利用保护修复、置换功能、挖掘需求、创造效益四个转型步骤,探索新功能和匹配新模式,做到遗产保护与创造效益间的平衡与双赢。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出农村产业需融合发展,结合共享经济的发展,市场消费的升级,共享农庄有望成为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动能。本文以苏州共享农庄为例,讨论了共享农庄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三种建设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新世纪,求解县域走向繁荣之路,只能根据当地的资源和社会经济等条件,着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第一,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利于形成商品优势,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根据县情,立足于当地先天的资源优势,弄清自己的比较优势,将自身优势与市场环境对接起来,发展特色产品,一般来说,产品能够形成商品优势,能将资源优势和潜在的优势变成现实的经济优势,形成优势产业.第二,发展县域特色经济,有利于防止和解决重复建设、产业趋同问题.由于各县域内的农产品和农加工产品各有不同特色,在品种、花色、品质、档次上  相似文献   

18.
“十一五”期间,保持青海经济较快发展,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工业化作为发展的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推进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有效配置、循环利用,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推动资源开发由量的扩张向质的飞跃转变,发展和提升既具有青海特色又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  相似文献   

19.
为探析实现安康市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全面快速发展的方式方法,利用市场调研、资料分析及抽样调查等方式对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优势进行总结,安康市旅游产业发展增速快、项目规划科学合理、生态资源丰富,交通方式便捷等方面是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运营管理的主要助力,成为度假区的发展优势。针对安康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未能形成完整的产业格局、旅游度假区建设成熟度不高、缺少有效的营销推广方案、文化与旅游融合程度不高等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在安康市双龙生态旅游度假区的发展中应形成完整产业格局,打造景观联动模式;完善度假区的设施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完善营销方案,提高宣传推广力度;加强文旅融合,打造旅游精品项目。  相似文献   

20.
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要素重新组合的过程。本文以苏州震泽镇桑蚕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为例,概述其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情况,分析其产业融合的特征与优势,并提出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苏南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