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军民融合发展进入了深度融合的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2018年3月12日习近平主席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指出,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是构建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的必然选择,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注重军民融合,进一步明确了军民融合发展的战略定位和战略指导。加快军民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打破经济体制和国防体制之间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和技术标准等障碍,努力促进国防领域的人员、技术、资本、物资和信息流动,形成双向扩散、交流融合。我国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目前尚有较大的探索空间,本文在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探索国防领域与民用领域的要素资源统筹利用和科学配置,提高军民融合企业的绩效,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投入,要实现军民深度融合,首先需要人才和技术两大关键资源的支撑。  相似文献   

2.
《商》2015,(52)
军民融合是党中央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做出的重大决策,"民参军"是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未来,国防费用的持续扩大与军工行业新兴技术、新兴材料的涌现,将为民营企业切入军工领域创造巨大机会和发展空间。本研究通过对"民参军"企业的调研,分析总结了民营企业参与国防军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约束和障碍,提出了推进"民参军"的对策建议,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我国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将建设军民融合类园区、发展军民融合型产业作为带动、加速、深化国民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对国民经济的带动力、辐射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一、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的内涵和主要特征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既不同于传统的经济园区,也不同于一般的军转民产业基地,它是在满足国防军队建设需求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为了摆脱传统的国防和经济社会环境平台和运行机制束缚,在一定区  相似文献   

4.
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是中国新常态下国防与经济建设的重要举措。基于此,构建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的模型,利用2008至2015年23个省份面板数据研究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军民融合对科技创新还是存在一定的局限作用,最终基于此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0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参观第二届军民融合发展高技术成果展时强调指出,军民融合作为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贯彻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统筹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实现国防科技工业与基础工业的全方位连接,无疑将释放巨大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为实现基础工业转型升级的强大动力源。一、军民融合带动基础工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机理  相似文献   

6.
<正>美国和我国既是GDP超过十万亿美元仅有的两个国家(美国17万亿、我国10.5万亿),也是国防开支超过千亿美元仅有的两个国家(美国5900亿、我国1500亿)。同时,美国有着良好的军民科技融合传统,其商业公司长期参与武器装备研制、军民两用技术转移机制建设成熟、军民融合型创新链和市场机制相对完善。因此,分析美国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的经验,可为我国当前推动军民科技协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军民融合装备保障是一种高效利用军用和民用资源的装备保障模式。从目前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防与军队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看,应从特点规律、协调机制、资源共享等方面深入剖析,大力推进军民融合装备保障建设。  相似文献   

8.
军民融合发展现今上升为国家战略,"民参军"是军民融合战略的重要内容。随着中国国防事业的不断发展,未来涉及军工行业技术以及新材料就显得尤为突出,这将为民营企业切入军工领域创造机会。文章对"民参军"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分析,研究了与政策补助对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逆向技术溢出影响军民融合上市企业技术创新,而且其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税收优惠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政策补助对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存在影响,其关系呈正相关,说明政策补助对于军民融合企业技术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国防动员是将国防动员潜力转化为国防实力的重要途径,亦是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间的纽带和桥梁。新时代,我们要围绕党的强军思想,以保障打赢为根本目标,以军民融合发展理念为切入点,优化国防动员体系,不断夯实应战应急保障的基础支撑。一、军民融合与国防动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金融体制的改革步伐逐渐加快。军民融合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稳定发展的重任,必然离不开银行企业的参与。文章主要对银行业参与军民融合进行研究,分析了当前银行业参与军民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现银行业更好地参与军民融合的具体对策,以期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将军民融合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本文从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概况出发,分析了军民融合产业在融资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找对策。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军民融合产业融资体制顶层设计,发展军民融合产业多样化融资体系,探索军民融合产业创新性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商》2015,(13)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指在军民融合范围的广度与结合的深度上不断向深层次推进的发展模式。在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道路上,美国、及欧洲各国走在了前列,其"军民一体化"、"军民并重"、"以民代军"、"以民掩军"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通过制度设计、注重创新和法律保障等方式,较大程度的解决了国防投入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此消彼长的矛盾,分析和借鉴他们的发展经验,对我国深度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发挥我国的后发优势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面对强国强军的时代要求,我国军工行业发展必须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围绕"要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战略任务,着眼于"能打仗、打胜仗"这一根本职能,通过推进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打破军品生产领域的军民分割、自成体系的传统模式,推动军工行业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近年来,我国军工行业经过持续发展,在整体规模、创新能力等方面实现稳步提升,在军民  相似文献   

14.
<正>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我们党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从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201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动员办公室更名为经济与国防协调发展司(以下简称"国防司")。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15.
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军民融合发展也为新形势下加强国防建设指明了方向。当前,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世界不同国情国家军民融合经验借鉴,军工企业军民融合发展总体思路,军民融合发展具体路径探索,军民两用产业融合和技术创新。通过文献综述,发现现有研究成果之不足和薄弱环节,明确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在科技全球化浪潮下,技术的迅猛发展带动了产业结构的快速调整和新的军事变革,使国防经济与社会经济、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结合面越来越广,融合度越来越高。积极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已成为世界军事强国的重要发展模式,也是我国富国强军的必然选择。技术融合是军民融合的核心要素,标准则是技术融合的载体和升华,也是支撑军民技术双向转移、实现军民融合式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技术投入不再是科研支出的总和,而是每个经济单元科研投资的总和,美国科研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7%,国防科研经费在各类指令性科研开支中占最主要的地位,体现了适用性的广度和对工业的贡献,但仍保持和平时期前所未有的高额军费预算和国防科研经费。  相似文献   

18.
军民融合战略是现代世界范围内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国家战略,各个国家对军民融合战略的定义各不相同,有军民一体化战略,寓军于民战略,先军后民战略以及以军带民战略等。习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把军民融合战略作为国家的一项战略,并成立了军民融合委员会,在经济和军事层面推动发展,并且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支撑国家由大变强的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的军民融合战略正在向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同时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文章结合世界各国的军民融合战略的模式和特点,剖析我国的军民融合战略以及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不仅具有较强的军事属性,也与国民经济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军民深度融合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主要存在物流要素融合、物流环节融合、整体融合三种形态,其中物流环节融合中最常见的是物流配送融合。本文主要阐述构建军民融合式军事物流配送模式的必要性,分析现存主要军民融合配送模式的优缺点,并提出优化和发展配送模式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20.
《信息与经营》2015,(1):152-153
将经济社会领域发展成熟的优质民用技术应用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直接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水平服务,既是世界各主要大国的通行做法,也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实施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军积极探索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过程中引入民用技术的路子,取得丰硕成果。鼓励和支持民口企业参加国防建设尤其是军工建设(简称"民参军"),是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民参军"制度法规逐步配套完善,民口企业、民用技术和民间资本参与国防科研生产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有力地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