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磊 《财贸经济》2007,(8):54-61
本文从交易费用的角度解释公共产品供给主体的选择标准,在威廉姆森范式扩展的基础上得出了各个供给主体的边界,认为最优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的选择和主体边界的确定,取决于公共产品供给主体供给公共产品过程中发生的交易费用。对中国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绝对交易费用进行了测算,并以教育为例测算了公共产品供给过程中发生的平均交易费用和边际交易费用,发现就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而言,在一定的条件下将公共产品由政府部门交由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供给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公众维护自身利益要求的日益提高,公共产品定价机制的弊端逐渐暴露。为适应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公共产品定价机制成为改革的重点。本文通过分析公共产品供给与公权力运作的关系,总结当前公共产品定价机制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公共产品定价机制改革的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3.
曹莉 《中国报业》2023,(12):118-119
文章就基础教育出版业如何保证图书质量,从政治问题、科学问题、时效问题、规范问题四个方面进行实例分析。质量是产品的生命线,审稿过程中逐一排除以上问题可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出版业要深刻体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全面提高人才的自主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公共产品纯度:公共产品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产品纯度高低不但决定于公共产品自身属性,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还决定于公共产品的可分割性、成本收益性以及制度约束性。为此,公共产品纯度决定公共产品需求和供给均衡获得满足的方式,其成为公共产品市场建设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1至2010年东亚地区主要经济体间出版业文化产品的双边贸易数据,本文研究并检验了影响东亚地区出版业文化产品贸易发展的因素。结果表明:经济规模可以促进东亚出版业文化产品贸易的发展,人文环境、人均收入、互联网发展对出版业文化产品贸易产生了一定的负相关作用,相似的历史语言环境对文化产品贸易无显著推进作用。因此,协调出版产业与国际市场需求的关系,加快向新文化产业模式转型,应成为我国未来重要的政策方向。  相似文献   

6.
政策信息     
《中国报业》2010,(8):2-2
新闻出版业“十一五”目标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提前锁定7月19日,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在西安召开。会议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新闻出版业产业规模快速提升。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出达10668.9亿元,实现增加值3099.7亿元,突破万亿元大关,提前完成了新闻出版业“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新闻出版业“十二五”规划拟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十二五”期间,力争实现新闻出版产业增长速度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到“十二五”末,新闻出版产业实现增加值比2006年翻两番。同时,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转变基本到位,数字出版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发展水平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新闻出版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其主要职能是提供公共产品;公共产品供给难题要求实行分权型财政管理体制;通过财政分权确保地方政府在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优先权和自主性,地方公债用于提供具有资本品性质的公共产品是合理而有效的;公共财政体制中必须包含以公共产品提供为目的、并受到民主机制约束的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但鉴于国情,我国地方政府公债融资权目前须受中央监管。  相似文献   

8.
前段时间在我讲课时,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公用电话是不是公共产品?”当时因时间有限,只能几句话敷衍了事。后来仔细一想,这个问题挺有趣的,可以借此澄清我们对公共产品的认识。 要讨论公用电话是不是公共产品,必须先看公共产品的定义。我们一般是通过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来描述公共产品的。教科书上讲,非排他性指的是免费而不阻止任何人享用,非竞争性指的是可以供大家共同享用,这两者一般被概括为一个词:免费。按照这个定义,无论是路边小摊私人提供的公用电话,还是电信局提供的公用电话,它们都是收费的,因而都不是公共产品…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定义 社会公共体育产品,是指以社会作为服务的对象,以满足社会成员对体育的共同需要和共同利益为目的,为礼会成员所共同拥有并且有可能享用.会对社会生活产生整体的功效.具有公共性质的体育设备设施以及相应的其他的服务。社会公共体育产品的内涵包括有以下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实行的是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外筹资机制和自上而下的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供给效率低下,供给不平衡,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了纠正上述偏差、弥补不足,借鉴公共产品最优供给理论,根据我国农民的行为特征,按照兼顾效率与公平的原则,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流通领域的构成与公共产品的内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对公共产品在流通领域的划分与界定、供给与使用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最后提出扩大我国流通领域公共产品供给的路径,以期解决我国流通领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对外贸易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涓  刘柳 《价格月刊》2010,(7):20-22
采用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1996年~2008年的贸易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贸易规模、产品结构和市场分布进行系统描述结果显示,我国出版业文化产品贸易发展迅速,产品结构较为互补,且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市场集中度高。  相似文献   

13.
如何化解二元经济下农村公共产品的供求矛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三农”问题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使我们开始重新审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本文在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现状的基础上,基于二元经济背景讨论了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的产生原因,建设性地提出了化解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炜 《市场论坛》2004,(7):19-21
本从公共产品性质出发,运用公共经济学、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借鉴国内外价格管制研究和实践,为我国公共产品价格管制体系的构建提出一些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商业时代》2007,(36):57-58
本文考察了美图、日本和印度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模式,其共同特点是多元供给。这种多元供给的国际经验,可以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产品是指与私人产品相对应的、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或服务,其最大的特征就是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这两个特征正是公共物品的使用中容易出现搭便车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民私人财产而言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特点并且用于满足农村公共需要的产品。根据农村公共产品在消费过程中的性质不同,可区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纯公共产品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现实中,绝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是以准公共产品形式存在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是介于纯公共产品和私人物品之间,具有不完全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主要包括在性质上接近公共产品的农村基础教育、公共卫生、社会保障、科技推广、农业基础设施等。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就是一种准公共产品,同时也是一种信息产品。对于信息类的公共产品,很多地方都是以政府为主体免费提供,这不仅加大了政府的财政负担,也不利于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就不增加政府财政支出的基础上,设计一种收费转移制度对农业科技信息服务这种公共产品进行收费,为信息类公共产品的收费模式提供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7.
王道国 《商业科技》2007,(1S):374-375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公平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的改善,但仍滞后于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需求。本文依据公共经济学和博弈的基本理论提出,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可以通过市场化途径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公共产品生产方式及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公共产品质量和数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概述了我国公共产品生产方式的现状,同时介绍了选择公共产品最佳生产方式的若干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在地质公园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投资主体单一、投资环境不完善、融资渠道不够顺畅,出现了资金短缺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利用公共产品理论,对地质公园的产品进行了分析,把其分为公共产品、私人产品、准公共产品三类,然后根据各种产品的属性分别提出了政府型、私人型和混合型多主体、多渠道的投资模式及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公共产品市场供给不足是制约我国流通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政府参与供给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基本共识。结合公共产品的性质和流通系统的构成分析,流通领域公共产品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非排他性准公共产品、非竞争性准公共产品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包含多种不同的流通元素。公共产品供给方式主要包括公共供给、市场供给和混合供给等三种方武。扩大我国流通领域公共产品供给,重点在于完善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增加公益性流通设施供给、加强产业安全和食品安全防务、构建公共流通信息服务系统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