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一、《中国制造2025》全面实施跑出加速度2016年,《中国制造2025》由文件编制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5大工程实施指南以及服务型制造、装备制造业质量品牌提升、医药产业发展等3个行动或规划指南发布实施,信息产业、新材料、制造业人才等3个规划指南即将发布,"1+X"规划体系编制完成。出台中国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批复5个城市和3个城市群开  相似文献   

2.
《中国制造2025》由百余名院士专家着手制定,为中国制造业未来10年设计顶层规划和路线图,通过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三大转变,推动中国到2025年基本实现工业化,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相似文献   

3.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是全球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型的必经之路。为了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智能制造发展需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智能装备应用。近年来,不少国家都将机器人发展纳入国家计划。美国《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欧盟SPARC民用机器人研发计划、《中国制造2025》、日本《机器人新战略》、韩国《机器人未来战略2022》等,纷纷将机器人纳入国家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机器人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背景下世界各国产业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书讯     
《中国市场》2009,(8):80-80
<正>《软性制造》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让中国经济遭遇滑坡,素有世界工厂之称的中国制造业面临着一个严冬季节。中国制造陷入困境,何以绝处逢生?由东方出版社出版的IBM最新力作《软性制造》深入探讨了制造业如何从硬性制造,走向以软性制造为基础、以服务为本质的全方位创新改造历程。它所涵盖的观点、具体案  相似文献   

5.
面对印度、越南等新兴市场在土地、人力成本等诸多方面的比较优势,以及中国本土制造企业间的激烈竞争,跨国制造企业该如何重新定义中国市场以及中国制造的价值?上海美国商会与博斯咨询公司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解释了众多落户中国的跨国制造企业在面对持续飙升的成本和巨大的市场诱惑的双重考量时,答案并非如命题所设立的二选一的结果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6.
2017年《江苏省"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智能制造是江苏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的发展箭在弦上。长期以来,加拿大政府通过鼓励创新、资本支撑和多元化等战略优化提升了加拿大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与升级环境,制造业企业则利用大数据和各类信息技术平台内外协同,将智能化改造落到实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加拿大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对"江苏制造"向"江苏智造"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分析借鉴加拿大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发展经验,对江苏制造业智能化路径进行探索,提出江苏政府相关部门应通过鼓励创新、打造制造业智能化产业生态圈等措施建立有助于"江苏智造"发展的政策环境,企业则应通过人才战略、内外集聚等措施主动推进"制造"向"智造"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机市场》2016,(4):4-4
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4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实施《装备制造业标准化和质量提升规划》,引领中国制造升级。会议认为,坚持标准引领,建设制造强国,是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有利于改善供给、扩大需求,促进产品产业迈向中高端。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提出与实施,制造业将逐步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因此加快发展现代教育,培养能胜任现代制造业的创新型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而如何抓住机遇及时变革,在新形势下建设具有高职院校特色的机械类实训基地是当前亟待探索的课题。为此,对当前大多数机械类实训基地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对新形势下实训基地建设的功能定位、建设内容等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现,需要产业规划、财政支持、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等多层次协调推进。而具备制造业发展创新思维、真正了解产业特性和智能制造技术的人才成为"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实的重要保障。在当前国际分工形势下,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赖全产业链的人才的培养,在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情况下,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质量、心态方面都有更高的需求。分析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体制机制、目标定位、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培养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多角度研究提出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宣传引导、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师资建设、创新培养方式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而实现现代制造业的发展和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0.
工信部官员透露,即将发布的《“十二五”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发展规划》已确定重点发展五大产业,分别是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智能制造装备。《规划》提出到2015年高端装备的销售产值占装备制造业的比例将达20%以上,  相似文献   

11.
郭广昌 《商界》2010,(8):98-99
为什么要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如果制造业都有钱赚,不是很好吗?浙江的企业是5年前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制造业没钱赚。由制造向创造转变,说到底就是被逼出来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国制造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的日益增强和市场占有率的日益扩大,许多国家出于对本土制造业的保护角度,开始采取不同手段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抵制。此外中国制造业质量监控体系的不完善,使中国制造业面临信任危机的困境,世界金融危机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在对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危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13.
<正>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制造业由大变强,是"十三五"期间的重要任务。一、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要抓好国家、行业、企业三个层面的科技攻关《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要完善"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用户参与研发设计制造营销全过程,不仅带来市场需求,提  相似文献   

1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随着中国经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趋势不断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中国制造业的融合将成为制造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动能。但中国制造业在技术创新水平、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仍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中美贸易摩擦常态化背景下,如何找准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是重塑中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应大力促进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和服务化转型,提升制造业产业链的韧性;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利用“一带一路”倡议拓宽制造业国际贸易投资渠道等促进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虽然是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规模名列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但从总体水平分析,我国还不是一个"制造强国",光学超精密元器件的技术领域,还落后于先进国家三四十年,目前国家《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强调要以新的发展理念推动发展,构建产业新体系方面,提出实施工业强基、智能制造两大工程,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文章通过光学行业的财务绩效评价遇到的问题,提出光学制造企业的财务绩效评价的构建,最终通过财务绩效体系达到企业战略目标,更使中国光学制造业走向强国。  相似文献   

16.
<正>制造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制高点。党中央、国务院对于加快推动新型工业化,把制造业搞上去,把实体经济抓上去有着坚强决心,去年5月国务院制定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核心就是加快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实现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历史性转变。经过一年半时间的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情况如何?取得了哪些成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下一步  相似文献   

17.
<正>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8.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这是近几年来中国设计界与制造业界、科技界共同呼喊的口号。对于紧密服务于制造业的设计行业,面对金融危机,究竟是与中国制造一样被动挨打、陷入停滞?还是抓住其中机遇,从此加快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步伐?本文认为,危难是存在的,但良机更为宝贵。如果设计界能够抓住这次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为抢占制造业制高点,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也需直面这场竞争,以大国战略思维和战略布局,提升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新优势。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这是中国政府首次从国家的战略层面为我国达成建设制造强国的目标描述的宏伟蓝图。本文则是通过对《中国制造2025》这部文件的解读,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国务院5月19日印发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质检总局、工程院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编制。就《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重点、热点问题,本刊记者采访了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记者:对于"中国制造2025",请您为中国制造勾勒一个形象。未来中国制造业由大变强,您的信心源自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