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科学探索永不止步,永无止境——科学家对人类生命奥秘的探究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 2003年,全球科学家联手合作完成了有着"生命天书"之称的人类基因组图计划,迈出了探索人类自身奥秘的里程碑性一步;十年后的今天,欧盟、美国相继于1月和4月宣布了"脑科学研究计划",又一次吹响了探索大脑奥秘的进攻号角,揭开了21世纪脑科学研究新一轮激烈角逐的序幕.  相似文献   

2.
付虹 《大经贸》2001,(4):72-75
经上千名各国科学家历经10年的艰辛努力,被誉为"生命天书"的人类基因组图谱终于完成,美国的媒体称此为"人类历史上10万年一遇"的重要事件。全球首富比尔·盖茨甚至预言超过他的下一个首富必定出自基因领域……  相似文献   

3.
蔡恩泽 《大经贸》2000,(9):60-61
最近,美、英、德、日、法、中六国科学家同时向全世界公布,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毕,草图覆盖了基因组97%的空间,85%的基因组序列已被组装起来,50%以上的序列接近完成图标准,20%的序列已经达到完成图标准,已有数千个基因被确定,数十个致病基因被定位。这意味着生命科学的研究实现了历史性的"阿波罗登月",是达尔文时代以来的生物学领域最重大、最杰出的突破;它给人类带来吉祥的福音,也拉动了基因为载体的新型经济。一周内,我国沪深股市异动,一批与"基因"或多或少沾边的股票,如新黄浦、海王生物、复星实业、华北制药.天坛生物、友好集团等都有不俗的涨幅。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主任杨焕明教授断言:基因经济蓄势待发,将会成为世纪新宠,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4.
6月 26日是人类历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天。来自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的消息说,人类基因组的工作草图已绘制完毕并向全世界公布。   据悉,“工作框架图”的质量与数量大大超出了预期,不仅覆盖了 97%的基因组,而且 85%的基因组序列已经被组装起来。这为研究人类遗传物质多态性提供了资料。值得一提的是, 50%以上的序列接近完成图标准, 20%的序列已经达到完成图标准,已有数千个基因被确定,数十个致病基因被定位。科学家认为,这为到 2001年 6月完成所有测序工作奠定了基础。   人类基因组约含 6万到 10万个基因,由约 30亿个碱基对…  相似文献   

5.
科技速览     
1号染色体破译成功基因组计划画上句号美英科学家近日发表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科学家认为, 成功破译1号染色体将为研究治疗癌症、帕金森氏症和老年痴呆症等350余种疾病提供指引。据估计,人类染色体大约由2万到2.5万个基因组成。科学家  相似文献   

6.
消失的自然     
人类的第一件服装 人类出现在距今几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中期,后经不断进化成为万物的主宰。人类懂得如何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人类的第一件服装就是动物的毛皮。到现在我们仍然对动物毛皮制品特别是皮草服装情有独钟,可以说皮草是人类最富深意的时尚代名词。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财富》2005,(4):95-95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撰文称,数百万年前地球与一个巨型太空云团相遇可能导致当时地球气候模式被改变,并加速了地球生物的大灭绝。这一论点是根据一个计算机模拟结果而得出。这个模拟认为,  相似文献   

8.
正今年9月,美国政府拨款4600万美元供科学家们探究人类大脑的奥秘。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大脑研究计划"的研究结果将会大大提高人类的认知能力。会议工作者们也应在会议策划时注重如何让会场及议程帮助大脑思考,产生出更好的会议效果。给力的灯光与音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的座椅以及绿色设计元素,这些匠心独运的设计不仅可以使参会者产生积极的心理作用,还可以让他们脑洞大开,提高会议效率。  相似文献   

9.
生活新知     
人的“第二大脑” 据11月号德国《地球》杂志报道,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人类除了大脑之外还有“第二大脑”,那就是肚子。 一些科学家认为,人类的许多感觉和知觉都是从肚子里传出来的,肚子里有一个非常复杂的神经网络。这一“第二大脑”也被称为“腹部大脑”,它拥有大约1000亿个神经细胞,比骨髓里的细胞还多。有科学家认为,通  相似文献   

10.
郑国中 《大经贸》2000,(11):86-86
不久前,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向上海滔滔转基因工作股份有限公司发放500万元贷款,支持该公司将"转基因牛营养蛋白工程"投入规模生产。据了解,这是该行发放的首笔"基因贷款",也是我国金融业涉足基因领域的一次有益尝试。业内人士认为,"基因贷款"浮出水面,影响深远,商机无限。自被誉为生命科学"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启动以来,到今年6月26日美、英、德、日、法及中国等6国科学家宣告人类基因组"工作草图"绘制完成,这短短的十年间,基因,基因生物工程以其无限商机和巨大的潜在效益,使这一领域成为继电脑网络之后的又一投资热土。如,一个"肥  相似文献   

11.
昆虫线粒体基因组通常含有37个编码基因,其中蛋白编码基因13个,核糖体RNA编码基因有2个,运输线粒体蛋白的tRNA编码基因22个,此外还有一些非编码区和基因间隔区。目前对于昆虫线粒体基因的研究,主要是使用其中的部分基因片段进行分类学科级水平上的系统进化分析或分子鉴定,而对于基因自身进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根据文献和资料,对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特点、获得方法、重排机制、研究意义和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阐述和总结,以加深对昆虫线粒体基因组的认识,促进相关研究和进一步利用。  相似文献   

12.
Health     
正"医学美国科学家表示,现已研制一种技术能够将图像、视频和其它文档存储在水中悬浮微粒中。它叫做"湿体计算处理技术",未来有一天可植入人体大脑,使人们能够快速计算或者回忆更多信息。美研究人员称,微粒的状态变换相当于固体硬盘技术的1和0数据编码,一匙液体包含的纳米微粒可存储1太字节数据,可以存储2000小时音频内容。"  相似文献   

13.
Health     
垃圾食品也能吃出健康 喜欢吃垃圾食品并不完全是你的错。这些高热量食物含有的脂肪、糖分和碳水化合物让我们的大脑感到愉快,这是几百万年进化的结果,因为饥饿始终是生存的威胁。但总有人提醒我们这不健康,而现在,高科技正在把垃圾食品也变得健康。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科学院院士,68岁的李衍达正在充满兴趣的进行着对于人类基因组的研究,与许多同样致力于此的生物学家不同,他运用的是信息处理原理。李衍达依然保持着年轻时做研究的好奇和动力,他认为这是一个科学家能够不断前进的根本。通过对基因组序列的信息结构研究和基因调控网络的建模和仿真等方面的研究,他正在试图逐步揭开人类生命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胡绪岚 《致富天地》2005,(5):F003-F003
荔枝和龙眼的收获难以预测,常常第一年结果很多.第二年结果很少。美国研究者认为,荔枝和龙眼可能具有抗开花的基因活基因组。找到这种基因,就可以从根本上控制它们的大小年问题。图为夏威夷的科学家正在龙眼树上采集样本,以寻找和研究这类基因。  相似文献   

16.
胡维 《创业家》2010,(8):22-24
如果有一天计算机软件能够进化出超越人类智力的智能,如果这个虚拟的大脑已经控制了一台真实的机器人,未来又将如何?  相似文献   

17.
生物钟或对所有基因的转录过程有控制作用 人体活动有着24小时的节律周期。以前认为,只有少数基因和蛋白质是周期性地打开、关闭,但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美国科学家发现,身体各个器官的数千个基因,每天的起伏变化也都是可预测的,它们的活动周期则受多种复杂方式的控制。相关论文已发表在《科学》杂志网站上。  相似文献   

18.
人类未来很可能将具备选择记忆的能力,他们可以删除一些不愉快的记忆,或者植入一些自己从来就没有经历过的事件。在科幻电影《记忆裂痕》(Paycheck)中,未来的人们可以完全像删除电脑资料一般有选择地删除大脑中的记忆,做到这一步看来已经不远了。美国科学家最近利用白鼠进行了一项试验,表明大脑的记忆力是可以进行选择性删除或植入的。这也就意味着,人类未来很可能将具备选择记忆的能力,他们可以删除一些不愉快的记忆,或者植入一些自己从来就没有经历过的事件。美国马萨诸塞州科技学院的研究人员们设计了一个试验,他们让白鼠快速使得我们可…  相似文献   

19.
美国《时代》周刊(10月7日)刊登题为《头痛》的文章,介绍医学界在偏头痛发生机理和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指出随着医生对偏头痛发生机理了解得越来越多,他们正在找到先发制“痛“的有效方法,在偏头痛发生前就将它消灭。美国有2800万人遭受偏头痛的折磨,非常痛苦。科研人员借助过去数十年中出现的大脑成像技术以及对硬脑膜中神经末梢的更深了解,得出结论:偏头痛的发生过程并不像人们曾经认为的那样简单,硬脑膜中的神经末梢似乎首先活动,释放引发血管扩张的蛋白质,并使神经处于一种警戒状态。换句话说,扩张的血管是偏头痛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以前,医学界曾经认为血管扩张压迫神经引起偏头痛。科研人员更加深入研究后发现,受影响的神经末梢的通道通向传送面部、牙床和前额感觉信号给大脑的三叉神经。在偏头痛发生过程中,科学家发现三叉神经实际上使大脑充满疼痛信号,他们相信三叉神经在所有主要头痛中都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很难确定在偏头痛发生的时候到底是什么激发了三叉神经。一些科学家把他们的研究集中于一种脑电波,这种脑电波在偏头痛发生之前传遍大脑,引发眩光。另一些科学  相似文献   

20.
基因革命不能改变我们道德观中的关键特征——谦卑、责任与团结。通过《公正》和《金钱不能买什么》,中国读者认识了来自美国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而如今,他将关注度投向了一个更具有"未来视野"的话题。作为一位哲学家,这个研究方向起源于2001年底,桑德尔受邀加入新成立的美国总统生命伦理委员会,自此引发他对于伦理学和生物技术的重大兴趣,他与一群科学家、神学家、医生、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