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伴随世界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的不断深化,国际倾销与反倾销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在分析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主要原因的基础上,研究了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万道琴 《中国商贸:销售与市场营销培训》2011,(10):74-75
从1979年欧盟对我国出口贸易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后,截止到2008年,国际对我国产品发起的反倾销案件已经超过800起,而2009年,我国遭受的反倾销案例占到全球的40%。可以说,我国已经成为了世界上遭受反倾销案件最多的国家。而这些反倾销案件或多或少都影响着我国的FDI。从另一个角度看,反倾销又能否促进FDI的增长呢,这便是本文所要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从去年9月至今,美国针对中国出口产品仅发起2例反倾销调查案(即艺术帆布案和金刚石锯片案,不包括2005年9月9日提起诉讼但美国商务部尚未决定是否立案的格子纸案)。这种不活跃状态对于崇尚贸易保护主义并将矛头直指中国的美国来说实在是耐人寻味。究其原因,笔者认为除了2004年以来美国国内经济发展良好的原因之外,还与美国国内产业界和美国政府对目前实施的对华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机制不满,在此阶段积极寻求调整相关。近期,在美国国内产业界的极力推动下,美国反倾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几年来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87年~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6%。2--4年我国外贸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达到11万亿元,出口额跃居世界第三位。与此同时.随着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出口产品遭遇国外反倾销和保障措施调查明显增加,尤其以美国为甚。 相似文献
5.
美国反倾销一方面明显和大量违反WTO规则,另一方面从制度到个案调查上针对中国产品都存在歧视性和不公平性。中国出口企业一方面需要熟悉和运用美国反倾销规则进行充分的应诉准备,另一方面也要有坚持抗辨到底的决心和毅力。[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7.
8.
“非市场经济地位”与美国对华反倾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华反倾销中,美国的“非市场经济”条款一直是困扰我国出口企业的最大难题之一。本文在分析“非市场经济”地位的性质、“非市场经济”地位对我国遭遇反倾销的影响等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政府和企业应对“非市场经济”条款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华反倾销强度的分析,指出中国应积极谋求世贸组织剔除其非市场经济地位,重视反倾销对称性并积极应诉,通过行业协调和调整出口导向,以减少反倾销措施对我国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美国对华反倾销的贸易转移效应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编者按: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加快了对中国产品反倾销的步伐.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反倾销诉讼最多的国家,同时美国对中国产品实施反倾销的范围之广、金额之大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中国产品向美国的出口.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加速了我国经济发展,使我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但从实践上,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在结构上有着一定的差异。本文从存量结构、产业结构、区位结构和投资方式结构四个角度对中国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推动利用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共同发展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2.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投资动机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对外直接投资动机的视角,采用54国2003-2006年的面板数据,在对样本国聚类的基础上考察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在控制了东道国治理基础和双边贸易量后,对我国直接投资而言,发达国家的区位优势在于较高的科技水平,而发展中国家则在于丰富的矿产能源禀赋或潜在的国内市场。同时,发达国家的市场对我国直接投资并不具有吸引力,而在对一些资源丰富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时市场因素的作用也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协整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使用2000—2006年我国对50个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和进出口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模型和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长短期贸易效应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显示:(1)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与中国出口及进口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在长期,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中国进出口的拉动作用相当大。(2)在短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与出口及进口的长期稳定(协整)关系,对短期的出口及进口的抑制(调节)作用并不显著,对短期的对外直接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效应。本文还进一步讨论了这些结果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利用外资的政策有了明显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对投资的行业进行了调整上,而且对外资逐步地实行国民待遇并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管理。本文在分析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的基础上,从投资规模、投资结构、投资主体以及投资收益等方面分析中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对韩国对华直接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文将人力资本分为国外人力资本和国内人力资本,以中国为例,采用9个OECD国家的1980-2011年共210个观测值作对比,用定量分析方法探究不同人力资本对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国内人力资本与国外人力资本皆对FDI技术吸收能力产生积极效应,且综合指标比分别的单独指标对FDI技术溢出效应产生更大的影响,海归型人才与非海归型人才相比对FDI技术溢出效应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8.
美国对华直接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利用外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随着外资规模的扩大和外商投资领域的拓宽,这股力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美国对华直接投资是这股力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与其他来源国的跨国资本相比,美资企业具有生产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和单个项目投资规模大等特点。因此,本文在分析外商对华投资总体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美国对华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国外资本的进入,对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会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美资进入却呈现出相反的效果:其在我国国内资本形成中所占比例的增长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我国人均GDP的增长率将下降0.09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9.
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运用1983-2004年时间序列数据,应用Engle-Granger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但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变动之间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文章建议积极引导外资为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贸易收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危机通过对美国进口的抑制作用和对美国出口的刺激作用,改变美国的对外贸易规模和结构。金融危机对美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将首先传导到美国的贸易收支账户,收缩美国的贸易逆差。美国贸易逆差的收缩将传导到美国的国民收入账户,在一定程度上支撑美国的经济增长。所以,美国正在通过对外贸易输出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