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中国“对外开放新体制”有待讨论澄清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发展外贸才能形成有力促进可持续增长和外贸转型升级的内生机制?从外贸起源和其“增长引擎”本质作用的终端视角看,依托国内大市场的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不仅可发挥大国国内需求这一“国家特定优势”,持续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也可通过出口部门与本土产业部门的强有力关联,更好地发挥出口作为“增长引擎”的本质作用.因此,在相同发展阶段,大国比小国更加偏向内需驱动出口模式.但中国的外贸发展明显背离大国经验,深层原因在于,致使“国内需求——本土供给——出口结构”不能有效衔接的市场环境抑制了内需驱动出口模式的形成.据此,把握国内需求扩张与升级的战略机遇,构建国内需求与本土供给及出口结构双重对接的市场环境,回归内嵌于本土经济的贸易模式,实现出口部门与本土产业部门联动发展,是新发展阶段下破解中国外贸转型困境和夯实出口动能应当遵循的“大国经验”.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2000—2007年企业层面数据实证研究了消费品进口竞争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表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消费品进口竞争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异质性分析显示:消费品进口竞争对高生产率企业市场销售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而对低生产率企业的影响并不显著;消费品进口竞争更倾向于提升东部地区企业的市场销售;来自于发展中经济体的消费品进口对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市场销售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而来自于发达经济体的消费品进口可以显著提升中国本土消费品生产企业的市场销售。机制分析表明:消费品进口对本土企业市场表现存在熊彼特效应、逃避竞争效应以及需求引致效应。本研究对于推动消费品进口、企业创新和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具有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PVC (聚氯乙烯)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材料,被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建筑、电子、汽车等领域,是国家重点推荐使用的化学建材,与经济发展关联十分紧密.中国尽管拥有着全球最大的PVC生产能力,但产能严重过剩,中国整个PVC行业已经由规模扩张期步入到了调整时期,有着比较大的转型升级压力.目前,由于国内供给矛盾突出以及国外市场需求疲软,PVC价格持续下跌,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不断减少,出口企业面临着较大的经营困难.基于此,本文将对中国PVC出口现状以及面临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能够促进中国PVC出口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分析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体现在工业企业和服务性企业两部分. (一)我国工业企业竞争力分析 1、我国工业企业中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如纺织、服装、食品和普通日用消费品工业等,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加入WTO后的一定时期内将有利于这些工业品出口.  相似文献   

5.
由于国内消费需求速度放慢,市场出现了长期性的供给有余,因此对我国企业来说,开发国际市场将是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佳选择.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面且不断变化的综合体,特别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外汇管理、自然资源以及文化方面等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消费者在购买方式、消费偏好以及需求指向上的较大差别.为此,企业必须深谙国际市场的营销规则,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手段,培育国际竞争力.笔者现就"家乐福"兵败香港这一个案,分析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陷入误区的原因,为中国企业突破营销瓶颈、创造市场优势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6.
江苏制造业企业在国内市场有较强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化学原料及制品、电子及通讯设备、医药、电器机械及设备、服装及纤维制品等制造业的企业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但是江苏机械制造行业的优势在逐渐减弱,汽车行业占明显优势的格局已经不复存在。空调、彩电行业产品市场竞争力已呈下降趋势。文章认为,江苏沿江本土企业必须加强对江苏沿江装备制造业的投入;加强制造企业冗员的分流和消化;加强本土品牌意识,提高销售力;加强引进外资;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导向并举,积极推进沿江城市“产学研链”的形成,以保持其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基于最终消费品价值来源分解的视角,利用WIOD数据和MRIO模型,本文从总量、国别、产业等三个视角测算和分析了中国1995-2011年附加值进、出口规模,并应用SDA方法考察了附加值贸易额增长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中国附加值进、出口额及顺差额均快速增长;贸易对象以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为主,但新兴经济体所占份额快速提升;进、出口主要集中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以电子及光学设备为代表,而初级产品和资源产品的进口大幅度增长。附加值进口额的增长主要源于中国需求规模的扩大,而出口额的提高则主要归因于世界其他经济体需求规模的扩大、目的地国别需求结构的调整以及中国中间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高等三类因素。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出口企业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国出口企业面临着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率下降、原材料与劳动力价格上升和国际市场萎缩等不利的国内外环境,不同程度的加大了出口企业风险.同时,中国出口企业还存在以贴牌生产为主,产品以价格为主的竞争手段和过分依赖国外市场等问题,从而导致了出口企业缺乏竞争力,一旦环境有进一步恶化,则难以生存.中国出口企业应学会利用金融手段,规避风险;自主创新,进行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充分利用国内市场,度过难关,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行业出口不断扩大,产业集聚趋势明显增加。通过实证分析可知江苏省电子信息及通讯设备行业出口规模对集聚程度有显著影响,但有一定的滞后性,国外需求对该产业集聚规模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是该行业利税率很低。高新技术产业应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发展一批竞争力强的大集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需求质量(消费升级)和需求数量(市场规模)两个层面深入讨论本地市场需求蕴含的推动制造业价值链攀升的动力机制,提出本地消费升级和市场规模扩张均能诱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向本地转移,从而推动价值链攀升的理论假说,并利用2000~2014年中国16个制造业行业的面板数据对该理论假说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中国进一步推动制造业发展、完善价值链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亮 《商业科技》2014,(19):30-33
在我国现阶段产业升级的背景下,升级后的产业能否拥有国际市场的定价权是衡量产业升级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而出口企业如何才能够实现对出口产品的自主定价呢?理论模型表明院出口行业如果具有规模效应性质时,必然获得对出口产品的自主定价权;出口行业规模不经济时,如果行业边际成本弹性越大,同时产品在国外市场需求弹性也越大时,行业倾向于放弃自主定价权。  相似文献   

12.
目前,快速消费品市场增速放缓,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激烈。加强品牌建设能够使快速消费品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但我国快速消费品市场以外来品牌占主导,本土快速消费品品牌缺乏竞争力。如何增强我国快速消费品品牌竞争力,文章从消费心理的角度探讨了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的对策,以期为中国快速消费品品牌建设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由于国内消费需求速度放慢,市场出现了长期性的供给有余,因此对我国企业来说,开发国际市场将是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佳选择。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面且不断变化的综合体,特别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外汇管理、自然资源以及文化方面等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消费者在购买方式、消费偏好以及需求指向上的较大差别。为此,企业必须深谙国际市场的营销规则,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手段,培育国际竞争力。笔者现就“家乐福”兵败香港这一个案,分析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陷入误区的原因,为中国企业突破营销瓶颈、创造市场优势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与印度农机产品的出口贸易及竞争力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运用了进出口相似度、进出口价格比、RCA指数等指标,对中印农机产品的出口状况、进出口价格及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国出口的农机产品结构相似,主要出口市场有较大重叠,存在较强的竞争性关系;中印农机产品的出口价格均低于进口价格,两国的贸易条件都较差,中国的进出口价格比低于印度,在贸易条件和出口盈利上处于劣势;中印农机产品的竞争力都很弱,中国只在出口规模上具有优势,竞争力水平不及印度。要改变中国农机产品的竞争力普遍较弱的现状,一方面应该利用自身的市场优势重点培育部分有竞争力的产品,另一方面应该借鉴印度经验培植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从而实现市场开拓、技术创新的梯队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雷鸿 《中国市场》2007,(44):30-31
纺织服装行业是我国仅次于电子通信行业的第二大出口行业,出口依存度高达51%,而且其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份额又是建立在劳动力成本优势和价格优势之上的,因此人民币升值后,将大大削弱我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剧国内纺织企业的恶性竞争。本文主要论述生产型纺织品出口企业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相似文献   

16.
由于国内消费需求速度放慢,市场出现了长期性的供给有余,因此对我国企业来说,开发国际市场将是谋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最佳选择。国际市场的营销环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面且不断变化的综合体,特别是世界各国在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外汇管理、自然资源以及文化方面等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消费者在购买方式、消费偏好以及需求指向上的较大差别。为此,企业必须深谙国际市场的营销规则,通过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营销规则,通过准确的市场位和营销手段,培育国际竞争力。笔者现就“家乐福”兵败香港这一个案,分析其在国际市场营销中陷入误区的原因,为中国企业突破营销瓶颈、创造市场优势提供一点启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建立本土市场效应影响因素实证模型,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存在性进行检验。结果发现:本土市场效应在中国制造业出口部门中普遍存在,本土市场效应的强弱程度因行业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贸易成本的降低对本土市场效应的发挥具有增强作用,由本土市场效应产生的比较优势对中国出口贸易模式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积极开发国内市场,特别是扩大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内消费,从而达到以内促外、内外联动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4—2009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出口参与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异质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处于较低水平,整体呈"金字塔"型,且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呈下降趋势;基于全部样本匹配的实证结果表明,出口使得企业层面劳动收入份额提高,并且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按地理区位分组的结果表明,出口使东部、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相对提高,按企业规模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具有"逆规模"特征,出口的正向作用主要集中于中小型企业;按行业分组的结果显示,出口对于大部分劳动密集型行业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出口需求增长明显放慢的局面下,我国国内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了销售活跃的态势,成为支持国民经济回升的重要力量.而且从趋势上判断,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存在进一步扩张的动能,国内消费市场将进入持续、健康、繁荣活跃、稳定增长的时期,并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的"发动机".如何抓住这一机遇,保持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不断培育能够支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新的主导型消费热点,是目前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在国际竞争中,国外企业,特别是大跨国公司具有明显的优势,而国内企业如何利用发挥本土优势应对国外企业的冲击是人们关注的问题.文章从劳动力优势、熟悉国内市场和国内制度的优势、后发优势以及中国传统习惯及市场特点决定的比较优势等方面分析了国内企业本土优势的现状与动态趋势,进而提出充分发挥我国企业本土优势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