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从1999年依法治国入宪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成为全国人民的共识。进入21世纪,中国法治化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并且取得了显著成就。春秋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已提出“法治”世人有一种误解,认为“法治”思想是西方人提出,中国古代无“法治”思想。笔者认为,古代法治思想,东西方在同一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2.
李耀 《商》2014,(49):112-112
法家作为先秦百家中最注重政治功用的一派,其治国的方式为法治。而在于法家内部则分为了两派:齐法家与晋法家。两派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之处。他们都强调法治,以及富国强兵的目的。但是对于完成方式又有所不同,齐法家侧重刑德兼备,而晋法家则重刑赏。并且两者对于商业的态度也有所不同。究其原因,是由于文化、地理和历史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的。  相似文献   

3.
阳煜琳 《消费导刊》2009,(20):149-149
在论及中西方制度差异的时候,学界通常以人治、法治作为区分,认为中国是人治的传统,西方是法治的传统。然而近代以来,特别是从康、梁开始,有一种观点甚嚣尘上,认为中国早有法治,法家思想便是其渊源。梁任公认为:"(法家)思想以‘唯物观’为出发点,常注意此时此地之环境,又深信政府万能,而不承认人类个性之神圣。其政治论主张严格的干涉,但干涉须以  相似文献   

4.
<正> 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是贯穿中国古代财政史的主要内容。财政制度的确立在先,财政政策的制定在后。自春秋战国以后,在中国历史上几个重要的朝代,均由一些著名的政治家、理财家制定和推行了指导国家财政经济活动的财政政策。纵观历代王朝的财政政策,都具有如下一些特征:一是以儒法两家的经济思想和财政思想为政策制定的主要依据。儒家的财政思想主要是重“仁”、“义”、“罕言利”,主张簿赋敛,均节财用,反对国家干涉经济。法家的财政思想贯彻“法治”主义,实行“富国强兵”的政策,“重财利”,主张国家干预经济。二是以“人”为制定政策的中  相似文献   

5.
《商》2015,(39)
韩非子是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法家学派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主张,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也对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极大的借鉴意义。本文将从韩非法治思想的内容、特点、现代价值三个方面来论述,旨在从其法治思想中找到可为当代所用的合理理念。  相似文献   

6.
《商》2015,(12)
从春秋的法治萌芽发展到后来的法家学派,之后的礼、法之争逐渐演化为儒、法之争,一时间儒法相互攻讦。在儒家思想统治下的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对法家竭尽贬斥,苛政酷法、"焚书坑儒"等纷纷成为发家的代名词。时至今日,法家依然没有摆脱严刑酷法的影子,更有学者对法家有一种从骨子里带来的偏见。历史上真实的法家不但为中华法系政治、法律制度构的建提供了理论支撑,即使在其退出历史舞台之后仍然对中华法系产生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商》2015,(26)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视为战国时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其法家思想在其《韩非子》一书中做了详细的论述。韩非的法治思想主要包括他的"法""术""势"三方面。本文试图将对韩非的法术势做一个详细的解释,并试图去揭示三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李彦斌  陈涛 《消费导刊》2009,(1):223-223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其法治思想,适应战国末期治理乱世的历史环境,对秦王朝统一中国功不可没。"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中央提出的治国方略,也是21世纪上半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奋斗目标。韩非的法治思想是在战国末期礼制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形成的治国思想。"以法为核心,法、术、势相结合"的思想改造了传统法律文化,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指导意义。对韩非法治思想的评论、揭示和批判过程中,应当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要求,这将对我国的行政建设、法治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志荣 《商业研究》2006,(7):125-127
我国与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是截然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国家本位观”与“纳税人本位观”以及“人治”观与“法治”观的差异上。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和发展的背景下,在构建成的公共财政基本框架下,借鉴西方国家的治税理念,应确立以“社会公众的税收”理念为灵魂,以“保护纳税人权利、服务纳税人”和“税收法治”的理念为本质特征的我国自己的“公共税收”治税理念。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封建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在思想学术界,一个与传统"礼治"思想相对立的新的思潮逐渐萌发、壮大起来,这就是法家的"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市场经济与法治之间的关系已经充分受到重视和强调。但要保证经济发展,只有法治——依据普通法律的统一是不够的,因为法治本身并不能保证“法”本身的合理性,也没有鉴别“良法”与“恶法”的标准。但是宪政的实施却突破了法治的局限性,通过适用宪法规范,宪政为法治本身奠定了更深层次的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2.
《商》2015,(51)
先秦法家思想在我国历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法治思想最初的萌芽,对于我国着力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依法治国实践有着极大的启示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会计的“法治”与“德治”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具体体现 ,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做到不做假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 ,保证经济决策正确无误 ,保证良性的经济秩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深层次的智慧 ,它们可以成为现代高级管理的理论之源。所以必须了解和探讨儒家、法家、道家、易经中关于“义利统一”、“效益优先”、“交相利”、“盛德大业”等经济理论的相关思想。以对我国国企改革提供些智慧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党的二十大站在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对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作出新的部署。作为政法综治战线和社会治理领域的一面旗帜,新时代“枫桥经验”给予了基层社会治理丰富的经验启示,值得挖掘借鉴。面对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必须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着力优化依法治理环境,提高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构建法治实绩考评体系,发挥自治、德治对法治的反哺作用,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相似文献   

16.
冯语轩 《商》2014,(23):224-224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明确指出了“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又进一步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系统设计,“法治”得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各级工商部门将“重大改革要于法有据”、“政府履职必须靠法治”的理念贯穿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的全过程,按照“依法实施、全面推进”的总体要求,在实施过程中坚持依法改革、依法行政和依法监督,为改革的全面深化树立了法治标杆。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我们宁波市工商局江东分局在全面开展“法治工商”建设活动中,注重实际,积极探索,实现了“阳光工商”与“法治工商”建设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进了法治工商建设。一、以“社会化”为手段,公开工商政务、事务流程,实现群众对工商“全程评”一是制作评判表,日常执法由群众评判。我局设计制作了《工商日常巡查执法监管工作意见评判表》,由八个巡查队在日常巡查中将此表分发给责任区内的企业、社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普通群众,请他们就干部依法行政、文明执法、服务质量、食品监管、消费维权等工商日常工作进行评判,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我国基本治国方略。“德治”是“法治”的基础 ,“法治”是“德治”的保证。在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 ,法与德是并行的两张网 ,共同约束市场个体的行为。以法张德 ,以德育法  相似文献   

20.
对民主与法治的含义和关系作了简单的概括,同时对民主与法治在近代西方两种不同表现“民主优住”和“法治优住”作了简单的阐述,以及宪法在民主与法治中的作用和现阶段中国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作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