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文认为要素结构优化是贸易增长方式转变的基础。要素结构优化有要素积累与要素流动两种方式。中国需要将国内与国外要素进行组合,将国内不同区域的要素进行流动与组合,实现要素结构优化,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转变,最终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中央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为辽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要抓住机遇,取得长远的发展,就必须因地制宜,认清本地区的比较优势,从而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以要素禀赋理论和动态比较优势理论为指导,通过对辽宁地区要素禀赋、科技投入等情况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应根据比较优势提高企业的自生能力和竞争优势,以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同时,通过资本积累和技术推动,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的动态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3.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战略论认为经济体在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应选择符合要素禀赋结构的产业和技术结构,只有这样其才能改变要素禀赋结构与实现比较优势动态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的角度出发,检验要素结构动态变化对服务贸易出口结构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中国高端要素在要素结构中占比较低,服务贸易出口仍以劳动、资源密集型的传统服务为主。总体而言,要素结构视角下的动态比较优势理论适用于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转型,其中基础设施相对于劳动力的要素结构比与服务出口结构水平显著正相关,对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省市,人力资本、技术、服务业开放程度相对于劳动力的要素结构比的影响作用存在差异,而服务业FDI流入相对于劳动力的要素结构比的影响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动态比较优势形成和演进,必须从自然资源、劳动力、资本和技术等最初要素入手,通过"干中学"和技术创新机制,在政府的间接作用下实现技术创新、规模经济和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目前中国外贸高技术产业和中高技术产业均处于比较优势地位,其中高技术产业比较优势趋强,中低技术产业比较优势下降,低技术产业比较劣势有增强趋势。中国外贸实现转型升级必须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强化技术创新,合理使用研发投入;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降低企业成本;促进高质量人力资本培养与积累,鼓励人才合理流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浙江省要素禀赋结构的变化,原有的依靠初级要素所形成的比较优势已不再适合传统产业的发展,甚至产生了制约作用。因此,浙江省传统产业应加强对高级要素的有效利用和培养,促进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依靠技术创新、品牌建设等方式实现功能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相似文献   

8.
国际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升级导致发展中国家服务贸易传统比较优势丧失.通过对印度、韩国、新加坡、爱尔兰发展服务贸易的案例研究,总结出发展中国家发展动态比较优势的基本模式和政策路径.发展中国家要摆脱贸易困境,应借鉴动态比较优势理论,巩固现有优势,培育新的要素,发展潜在优势,实现要素和比较优势升级.  相似文献   

9.
路丽 《价格月刊》2014,(1):64-69
加入WTO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不断取得历史性突破,对外贸易结构也在不断的变化过程中。基于入世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的数据,从贸易主体、方式、商品、区域结构等4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动态变化,指出以要素禀赋结构升级为基础的动态比较优势演进和我国现阶段发展水平是制约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升级的根本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以要素禀赋升级和技术进步模式动态转型相结合的贸易结构升级路径。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低碳经济提出的背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现阶段应以要素禀赋结构的升级为着力点,实现产业升级;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优化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树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动态演化理念,科学有序安排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11.
比较优势的动态性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利益的维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发展中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就要坚持比较优势的动态性 ,而比较优势的动态性实质上体现为要素优势的动态性 ,正是由于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要素收益的不对等性和要素需求的不平衡性才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出口不稳定、贸易条件恶化、贸易利益丧失。所以 ,发展中国家要从根本上维护其贸易利益 ,必须注重“动态要素富裕”的培养 ,既要注重充分利用本国的现实要素优势 ,获取贸易利益 ,又要注重进行新要素的培育和要素转换 ,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 ,以维护和扩大贸易利益。  相似文献   

12.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是用新古典主义的方法来研究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动态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产业发展要符合要素禀赋结构,这样的产业才是有比较优势的。现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框架从产业发展角度,在甘肃提高对外可开放程度,参与国际产业分工、根据要素禀赋结构发展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三个层面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3.
从古典贸易理论到现代贸易理论均表明:一国的比较优势是动态发展的,因此其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也应随着比较优势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转型。对外贸易发展模式主要受国内分工模式(具体表现为产业结构)、要素禀赋、规模经济、技术水平及政府政策干预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发展中国家包括中国应该遵循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内在规律,在坚持现有比较优势原则的同时主动寻求比较优势的动态转移,以避免"比较优势陷阱",在国际分工中获得更多利益。  相似文献   

14.
新结构经济学与中国发展之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针对中国经济放缓而产生的中国是否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讨论,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指出中等收入陷阱并不是必然的命运,按照要素禀赋所决定的比较优势发展是经济发展成功的秘方。比较优势的制度前提是市场经济体制与因势利导型政府,比较优势的结果是开放经济和后发优势、宏观稳定、高储蓄和高投资。通过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改革失败与中国双轨制成功的原因分析,结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对中国克服中等收入陷阱的建议:一是深化改革完成向市场体制的转型;二是政府应在产业、技术结构升级中发挥因势利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豪 《现代商业》2014,(4):80-81
比较利益理论经历了从比较优势理论、俄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以及动态的要素禀赋理论的不断拓展演变,是经济体发展、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升级的基础。一个国家只有在不违背本国的比较优势情况下,即资源禀赋优势,才能最大限度地积累资本,发展经济。比较利益理论很好的解释了日韩两国的经济增长奇迹。中国在改革开放前后国家产业政策及相应的经济表现的对比,也充分说明了比较利益理论的重要性。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今后的政策取向、经济发展方向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比较优势来源于生产力和要素禀赋差异,由于要素禀赋结构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它也具有动态属性.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比较优势的客观存在性有效结合才能制定出有利于比较优势升级的产业政策,我国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和贸易.  相似文献   

17.
中国制造业贸易的要素含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黎  胡鞍钢 《财贸经济》2011,(1):86-93,137
本文应用贸易要素含量的研究方法,系统分析了1992-2002年中国的制造业贸易。研究发现,中国是低级技能劳动要素的丰裕国家,是资本和高级技能劳动要素的稀缺国家。相较于资本,中国更缺人才。不同产业部门之间,各类劳动要素分布存在巨大差异。10年间,中国所有要素禀赋都有较大改善,技术进步、贸易政策和存量积累三个因素对比较优势的变迁施加了不同的影响。其中,贸易结构日益向着密集出口低级技能劳动要素,同时更加依赖进口高级技能劳动要素和资本要素的方向演变,值得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刘健  项松林 《财贸研究》2012,23(5):131-138
运用中性技术和偏向性技术对比较优势进行理论拓展,异质性企业理论扩大了H-O模型的比较优势。与中性技术相比,偏向性技术具有扩大或缩小出口的作用;偏向于丰裕要素的技术进步有助于扩大出口;而偏向稀缺要素的技术进步不利于出口扩张。要素禀赋、企业异质性和偏向性技术进步使得一国出口产品具有锁定在密集使用丰裕要素的固化特征,难以实现比较优势的动态升级。这一结论不仅可以解释中国多年来未能实现出口产品的动态比较优势问题,也为进一步的经验验证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增加值统计与要素收入分解方法对基于GVCs的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度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以电子与光学产业为例,中美贸易并不存在"里昂惕夫悖论",技术和要素禀赋共同形成的比较优势决定了中美贸易利益分配格局; 1995—2011年,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一直低于"1"的平衡状态,中美相对要素实际收入的下降抵消了价格贸易条件的改善,在双边贸易利益分配中美方获益相对较大; 1998—2005年,伴随两国技术和要素禀赋差异的扩大,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下降,初始比较优势的强化使得美国的相对贸易利益增加; 2006—2009年,随着技术差距扩大幅度和要素禀赋差异的减小,中美相对出口增加值率逐年上升,两国贸易利益分配趋向平衡;中国在高技能劳动的利用上具备潜在比较优势,但相对于要素禀赋的优化,技术的滞后调整削弱了中国在贸易利益分配中的获利能力。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时存在要素禀赋效应且更甚于污染避风港效应,最终使得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贸易引致的结构效应总体上有利于环境污染的改善而非恶化,不过其影响很有限;而对于废水指标,却发现与污染避风港效应和要素禀赋效应相悖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