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上海市2002、2005年的42部门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定量分析了各年份各项最终需求对总产出的诱发结构,进一步计算出各部门总产出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并对这两年的结果动态分析。通过对各部门消费、投资、调出和出口的诱发分析,以及其在不同产业中的贡献,为上海市进一步提升产业竞争力以及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新疆2002、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分析各部门的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各部门对最终需求的依存度,剖析了新疆国民经济中产业结构的关联程度,揭示了对经济影响加大的产业和各项最终需求的诱发系数较大的产业,并对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通过对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变化具有很大的相关性,第一产业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长期效应为负,说明第一产业的耗能较小;第二产业的变化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最大,是中国能源消费的主体;第三产业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4.
外贸进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外贸依存度的逐步提高,进出口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进口的供给效应和出口的需求效应,以及出口对投资的间接带动作用.本文主要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定量估算出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及出口对投资增长的拉动作用,并对外贸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基于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对河北、广东、山东、江苏、河南、浙江、上海、福建和辽宁9个物流大省的比较分析表明,从产业属性看,我国物流业正进入中间产品型产业;从产业关联效应看,物流业与工业、服务业的产业关联效应显著大于农业、建筑业;从产业波及效应看,物流业的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系数普遍小于社会平均水平;从产业驱动力来看,消费对物流业的诱发效应最为显著,物流业对流出最为敏感。尽管同为物流大省,但各自之间也有诸多不同。当前转向以消费驱动为主的经济增长模式有利于物流业的大发展。各地应因地制宜,以主动发展模式推动物流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姚君 《价格月刊》2013,(1):48-51
从产业结构和外贸商品结构的视角入手,根据我国2002年和2007年投入产出表中42个产业部门的数据,通过计算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确定支柱产业,并引入出口需求对各产业的生产诱发系数和各产业对进口需求的依赖系数作为权数,构建了外贸商品结构的合理性指数。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外贸商品结构与国内产业结构的发展基本相匹配,但存在过度依赖第二产业的现象,建议完善外贸商品结构,从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相似文献   

7.
郭晓庆 《商业时代》2015,(11):126-127
目前,我国经济调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结构调整,其核心内容是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投资是人力资本形成的唯一途径。人力资本通过技术进步效应、要素替代与集聚效应、收入效应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决定因素:技术进步、资源供给结构、消费需求结构产生影响,实证结果也表明人力资本投资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所以我国应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力度,调整区域投资不均衡,建立“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本投资格局,以使我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8.
根据2007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了与房地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业关联度,通过计算房地产业的生产(投资)诱发系数,测定了房地产业投资对各行业的诱发带动效应,为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科学调控房地产投资市场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严控房地产投资过热;通过改善房地产投资;传导机制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区域间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数据首先测算了我国8大区域之间的产业关联效应。然后,采用MillerRound模型测算了我国区域间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溢出效应总体上比较弱;沿海内部各区域之间的经济联系程度相对较高;中部区域与沿海地区和西部地区的经济联系都较紧密,获得的溢出效应最大;西部地区内部区域间经济联系弱,对沿海地区产品依赖大;东北区域则相对封闭,外溢和受益效应都很小。  相似文献   

10.
外商直接投资地区集聚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外商直接投资集聚的产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借助于产业集聚和国别集聚最终表现为区域集聚。本文以江苏省引进外资的数据对FDI地区集聚的特征、效应和形成机理展开深入的实证研究,结论表明集聚效应对外资的区位选择有着重要的影响,外商直接投资不同产业和国别的集聚效应有着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实证比较分析消费、投资及出口需求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动态冲击效应后,发现:消费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大、出口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较大、投资需求的动态冲击效应最小,因而,中国过去经济增长的低消费、高投资、高出口的方式很不合理,调整内需中消费与投资需求结构有助于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率,调整内外需求结构有助于减少经济增长的不稳定性与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贸易已成为推动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特别是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也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强烈的需求依赖。尤其是机电产品领域,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特征的产业结构。一方面,我国机电产品对出口的依存度日益增加,在全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已超过50%;而另一方面,许多国家为保护本国产业,  相似文献   

13.
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以产业结构变动为核心,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具有相互依赖的关系.本文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法,具体探究我国产业的产出增长率来源,发现服务部门在总产出增长水平上落后于制造部门,其主要原因在于服务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消费,而中间需求、投资及净出口等影响因素对产出增长的驱动作用都比较滞后.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是中国经济发展不确定因素增多的一年。如何科学看待我国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影响我们对宏观经济走势的判断,影响我国宏观经济决策的着力点,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节奏。本文以数据和事实,以求实证探讨:我国不是出口主导型经济体;外贸依存度被误读;我国外贸顺差占GDP比重已回到2000年水平,已基本均衡,顺差已不是重要问题;我国消费中需要扩大的是服务消费和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而这些不仅不需要通过减缓出口来解决,相反,国内商品消费的增长需要出口增长来支持。文章最后指出,2012年的最大风险是金融危机时出口负增长是否会重现,因此必须保持净出口的正贡献;长远看,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贡献度分别保持在4.0~4.5、2.5~3.0及1.0个百分点,总共年增8.0%较科学;进出口也要保持均衡增长,其中出口年增12%,进口年增13%~14%较稳妥。这些观点和论断对我们稳定外经贸发展、促进宏观经济协调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非国家预算内投资增长速度下降,冲击了我国各产业发展,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平稳增长。文章根据变结构控制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建立投资增长波动和产业产值增长的数据关联模型,借此系统分析我国投资增长波动对各产业发展的影响,识别各产业对投资增长波动的依赖作用,以便于为各产业在投资环境发生变化时及时采取适当的战略措施。根据研究,十七个产业中建筑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是对投资增长依赖最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区域间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产业竞争是市场经济和区域竞争最基本的表现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或产业群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在区域间的产业竞争力。本文通过研制的区域间投入产出联结模型,比较和分析了我国各区域各产业在各区域市场中的占有率情况,以揭示我国当前区域间产业竞争力的总体状况和表现。  相似文献   

17.
一、重庆产业结构的分析(一)重庆产业结构概况根据05年的重庆统计年鉴中的投入产出表可得02年重庆19个产业的投入产出情况,可看出在重庆市总产值中占的比重最大的是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和建筑业,分别为41.86%和14.00%。符合重庆重工业城市的特点。由于重庆地理位置及条件的影响,农业所在比  相似文献   

18.
从外贸依存度透析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上升且处于高位,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产业结构会影响外贸依存度.本文通过对外贸依存度与三个产业比例的回归分析发现:我国产业结构的变化与一般产业发展规律相违背,表现在外贸依存度方面就是外贸依存度上升,经济运行风险加大.本文从外贸依存度角度就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两部门的经济模型中 ,国民收入由消费和投资共同构成。经济增长对于消费具有很高的依存度。本文试从以消费需求为传导 ,探求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选择。一、我国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分析目前 ,我国已由短缺经济迈入了以需求不足为特征的买方市场时期。根据“木桶理论” (木桶能盛多少水 ,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的高度 )看 ,实际国民经济量的大小取决于总供给和总需求中较小的一方。因此 ,在买方市场条件下 ,需求管理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尤为突出。从我国近些年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 ,消费需求在总需求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对经济…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出政策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时滞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志耘  吕冰洋 《财贸经济》2006,(10):29-33,58
本文在建立财政支出与各宏观经济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财政支出政策的时滞.我们发现,我国财政支出增加对国民产出、民间部门投资和出口影响的时滞都为3个月,对最终消费影响的时滞为2个月;财政支出增加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为国民产出,而对最终消费和出口的影响程度最低;财政支出增加对国民产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的影响具有持久性,对最终消费影响的周期为5个月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